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上元节 > 正文

客中作古诗朗诵?

2025-01-26 17:53:2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客中作古诗朗诵?

客中行 / 客中作

[唐] 李白译文对照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二、经典诗歌赏析:董卿朗诵过的那些动人心弦的诗句

诗歌是人类灵魂的呼唤,是对美好事物的歌颂,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众多出色的朗诵者中,著名主持人董卿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之一。她用温润动人的嗓音,为我们诠释了许多膾炙人口的经典诗歌,让那些动人心弦的诗句在她的朗诵下更加生动动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董卿朗诵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再别康桥》

这首诗出自于徐志摩,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诗中描述了作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康桥,对这个曾经给予他美好回忆的地方表达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董卿用她温润悦耳的嗓音朗诵这首诗,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湖畔,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不舍。

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段诗句抒发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情怀,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春望》

这首诗出自于杜甫,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诗中描述了诗人对战乱后的故乡的无限向往与悲伤。董卿用她富有感情的朗诵,让这首诗充满了沧桑与悲凉的气息。

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段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后故乡的凄凉景象,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相见欢》

这首诗出自于李煜,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诗中描述了诗人与心上人相见时的欢喜与依恋之情。董卿用她温婉动人的嗓音朗诵这首诗,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温馨的场景之中。

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段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那种难以言喻的离愁之感。

通过董卿的精彩朗诵,这些经典诗歌更加动人心弦,让我们得以一窥诗人内心的世界,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无常。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您一些收获和启发,感谢您的阅读!

三、过零丁洋中的诗句?

《过零丁洋》是宋朝文天祥的诗作。

全文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感慨万端;颔联二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国破家亡的现实;颈联二句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如今零丁洋上自叹伶仃;尾联二句以死明志,是作者对自身命运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四、过故人庄中描写饮酒的诗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全诗为: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五、诗句“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翻译】

昨夜,你刚踏着初霜渡过黄河,

清晨,你这浪迹天涯的游子又吟起离别的歌。

一路上,你怎忍听到归雁的哀鸣?

况且,你要在云雾飘渺的山中度过。

潼关的树色发黄了,催动着寒冬的迫近,

长安城里应是一片捣衣声,伴着苍茫夜色。

呵!朋友,万万不可沉醉于京都的醉酒行乐,

空让青春年华蹉跎。

首句落笔点题,是说天亮了,离别的歌声响起来了,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早晨。“昨夜微霜初渡河”紧承上句而来, 诗人似乎这时才忽然发现:轻霜已经悄悄地渡过河来了!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整个诗句骤然间有了几分动感。“初”字, 既写出了时令的变化, 也是诗人心理活动的外在显现。好友相聚, 其乐融融, 虽在严冬也觉温暖如春; 而离别, 却总是充满了那么多的凉意,于是他才在突然之间感到了寒冷, 看到了微霜。这里的“初渡河”并不一 定是实写, 也许秋霜早就降临了, 只是因为今日离别的悲凉才使他注意到了“霜”这一客观世界中与心境之凉相对应的存在。从作者的耳中所闻(离歌)和眼中所见(微霜),我们不难想象他此时的感伤之情。同时,这一句也点明了送别时的季候——萧瑟的深秋。

第三句是写远处传来嘹唳的雁声,这在满怀愁绪的人听来, 倍觉肃杀凄凉。“不堪”二字,说明诗人的痛苦已达到了极致,经受不起外界的刺激了。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行踪无定,有似旅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为外物所累,就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而去忍受那不堪忍受的苦楚,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处,作者紧扣魏万的 “游子” 身份, 写出了离别的无可奈何。接着 “云山况是客中过”是以自己的心情去体味对方。云山, 本是令人向往的景致, 而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既为 “客”, 则一切都由不得自己, 岂独是美丽的风景呢?这一句既是写魏万, 也包含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既明白了离别乃是人生之不可避免的事情,就该有勇气正视它。五六两句,便是诗人对朋友前路的殷殷瞩望。关城,本是古代都城的防卫设施,这里借指京城, 与“御苑”相呼应。凉秋九月,草木摇落, 一片萧索。本是寒气使树变色, 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 见树色而知寒近, 好象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摧”字, 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 长安特有,“长安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诗人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之类的壮观来介绍长安,而是突出了傍晚的砧声和知寒的树色, 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长安的独特感受。魏万前此, 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曾在那里“倾财破产”,历经辛酸。砧声使人想到寒冷,而“向晚”的砧声更让人觉得暮色苍苍, 凉意侵肤。这里, 作者用这些可感的意象暗示朋友: 长安并不是一个热情、明媚的所在。树色、砧声和前句中的微霜、鸿雁一起, 构成了全诗萧索、凄清的意境。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是五六句的进一步深化,诗人由对朋友的暗示转为语重心长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 与上两句中的树色砧声相呼应, 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 轻易地消磨掉, 要抓住时机, 成就一番事业。可谓情深意切。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抒情、写景结合在一起, 极为巧妙。

六、天涯客中阿湘说过的经典词?

阿湘对温客行说主人,我要你杀了他

七、过故人庄中写拜访的诗句是?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写拜访的诗句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意思是,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这是一首田园 ,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八、诗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新”有什么好处?

新是增添的意思。意思是日暮时分新添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宿建德江》,原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一、创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义。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九、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爱国诗句?

文天祥经典名言: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文天祥的爱国诗:《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过故人庄中描写朋友欢聚场面的诗句是什么?

过故人庄诗中写朋友欢聚场面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原文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