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寄友?
一、临江仙·寄友?
临江仙 寄友
[近现代] 姜书阁
记得当年三月暮,小桥携手同游,古今中外话无休。
落花飞点点,流水去悠悠。
转眼已如春梦杳,往事莫任淹留。
别来多病又多愁!
断鸿荒浦上,新月柳梢头。
二、临江仙寄友全文?
全文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译文
你我分别后,你的闲情雅趣寄托在何处呢?如今因为思念你,我早已形容憔悴、异于当初,那飘零的心事只有残月和落花懂得。
我生来不知江南之路,在梦中却分明来到了你的家乡梁溪,刚要与你诉说离别后的诸般情形,却被一声鸡叫惊醒。梦中温馨的情谊也已消逝。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三、临江仙寄友原词解释?
整首诗如下
临江仙·寄严荪友
纳兰性德 〔清代〕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译文
你我分别后,你的闲情雅趣寄托在何处呢?如今因为思念你,我早已形容憔悴、异于当初,那飘零的心事只有残月和落花懂得。
我生来不知江南之路,在梦中却分明来到了你的家乡梁溪,刚要与你诉说离别后的诸般情形,却被一声鸡叫惊醒。梦中温馨的情谊也已消逝。
四、临江仙寄友 夏日炎炎?
回答:临江仙寄友 夏日炎炎?
七律·夏日炎炎
夏至来临闷九洲,
人如烤火汗长流。轻云渺渺心烦燥,
烈日炎炎脑怅惆。路面滚烫蒸气冉,
江中炽热水烟浮。清风不恋乡间美,
躲在深山未露头。
月入池中碧水湾,
风吹荷动醉娇颜。
一年又见莲花放,
半夏犹寻柳影闲。
心若有禅心若海,
意如无怨意如山。
多情自古真君子,
淡对浮生笑傲间。
五、临江仙寄友是真的吗?
是真的。
原文:
《临江仙·寄友》
柳绿花红莺燕舞,京都料峭风微。
菊香书屋奏琴徽。
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地覆天翻君亦老,东征北伐声威。
草山薄雾拂单衣。
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
六、临江仙寄友有真迹吗?
临江仙寄有真的。
原文:
《临江仙·寄友》
柳绿花红莺燕舞,京都料峭风微。
菊香书屋奏琴徽。
依然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地覆天翻君亦老,东征北伐声威。
草山薄雾拂单衣。
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
七、临江仙寄友原文和译文?
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译文: 梦醒时觉得人去楼空为孤寂困锁,酒醉醒来但见门帘低低下垂。去年春天离别的愁恨滋生恰巧又在此时。她想起凋残的百花中独自凝立,霏霏细雨里燕子双双翱飞。 记得与歌女小蘋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通过琵琶的弹奏诉说出自己的相思。当初想见时的明月如今犹在,它曾照着象彩云一样的小蘋回归。
八、临江仙寄友1965年译文解析?
临江仙·寄严荪友
纳兰性德 〔清代〕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译文
你我分别后,你的闲情雅趣寄托在何处呢?如今因为思念你,我早已形容憔悴、异于当初,那飘零的心事只有残月和落花懂得。
我生来不知江南之路,在梦中却分明来到了你的家乡梁溪,刚要与你诉说离别后的诸般情形,却被一声鸡叫惊醒。梦中温馨的情谊也已消逝。
九、临江仙寄友是怎么被公开的?
根据我的了解,"临江仙寄友"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是通过传统的文学传承方式被公开的,即通过手抄、抄录、口头传唱等方式传播。在古代,诗歌往往通过文人之间的交流、赋诗比赛、文集等途径被传播出去。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会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也会将自己的作品抄录在文集中,以便传承和流传。因此,"临江仙寄友"这首诗可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公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并被收录在各种文学选集和诗歌集中,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十、寄丁零临江仙?
临江仙·寄严荪友
纳兰性德〔清代〕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我分别后,你的闲情雅趣寄托在何处呢?如今因为思念你,我早已形容憔悴、异于当初,那飘零的心事只有残月和落花懂得。
我生来不知江南之路,在梦中却分明来到了你的家乡梁溪,刚要与你诉说离别后的诸般情形,却被一声鸡叫惊醒。梦中温馨的情谊也已消逝。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五十八字,平韵格。
严荪友:即严绳孙,字荪友,号秋水,无锡人。词人好友。
初莺早雁:初莺,借喻春暮之时。早雁,借指秋末之日。此谓春去秋来,无日不相思念友。
“生小”二句:意谓自己生来不知江南之路,却梦里到了梁溪。梁溪,原系太湖一支流,此处代指荪友的家乡无锡。
分携:分手携手,谓聚散,侧重指分离。
香消梦冷:谓一梦醒来。香消,形容梦中温馨的情谊消逝了。梦冷,梦断、梦醒。
创作背景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初夏,严荪友南归。据此词“生小不知江上路”句与严荪友《祭文》中“昨年扈从,兄到吴门,归与吾言,里俗何喧,前人所夸,举不足论”句,足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前纳兰足迹未至江南。故此词当作于严氏南归后二年里,即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秋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冬之前。再根据“如今憔悴”、“飘零”、“残月落花”等句,可知此词作于卢氏亡故后。张草纫《纳兰词笺注》:“此词可能作于康熙十六年卢氏去世后,故曰‘如今憔悴异当时’。”这就可进一步定此词作于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秋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之间。
赏析
此词是词人寄赠好友之作,表达对好友的相思相忆之情。上阕写词人因思念好友而形容憔悴,其孤独落寞之感只有残花知晓;下阕说自己为了寻觅友人,以至于梦魂踏上了通往江南的陌生道路与友人相聚。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其情谊之深,可见一斑。
上片写春去秋来,他没有一天不在思念好友严绳孙,以至于形容憔悴,与以前判若两人。但他心中这种孤独寂寞之感,除了零落的残花落絮,再无人能知晓。
下片写由思念至深至切而生出梦幻,竟梦到了自己不知路途的荪友的家乡,如此虚拟之笔很浪漫,很感人。但好梦难留,他刚要与好友倾诉别后的相思之意,却突然从美梦中醒来,只听得窗外传来一声雄鸡的鸣叫声,天边已经显出了鱼肚白,令人不胜怅惋。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其深挚的友情,深切的怀念,在词中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