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上元节 > 正文

朝族人做的烤牛肉为什么普遍比汉族人的好吃?

2024-08-09 08:40: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朝族人做的烤牛肉为什么普遍比汉族人的好吃?

首先,理解一下题主的意思大概是“韩国人(朝鲜族人)”做的烤牛肉为什么比大部分汉族人做的好吃。特意说汉族人是为了区分蒙古族哈萨克斯坦族等等烤肉较为名声在外的民族。

然后,由于本人也不是烤肉专业的,我可以告诉题主的是:

一,不存在“朝族人”。

二,并不是大多数韩国人(或者说朝鲜族人)烤肉手艺都不错。

三,简单的说就是饮食习惯问题。好比四川人做火锅手艺不错,东北人炖粉条好吃,青岛人会做海鲜等等。题主应该是看了韩剧有感就问了这个问题,我能明确的告诉你,韩国人吃烤肉一半都吃的猪肉,就好比普通中国人下馆子一般也就是剁椒鱼头红烧肘子,而不是顿顿佛跳墙,鱼翅海参。并且,中国人对牛肉的烹饪方式大多还是炖,炒,如果烤也都是串着烤,家常几乎没有使用韩式的烤法。

四,对比中国的韩式烤肉店和韩国人的烤肉店,你也会发现我国的烤肉店大多把牛肉切成几乎透明的肉片,而韩国一般切的比较厚。相信多数人无论口感还是视觉上来说都是觉得厚的好吃一些。

五,调料。这个就是个人口味了,本人其实并不觉得韩国的烤肉调料好吃。中国大江南北的,总会有人觉得好吃有人觉得不好吃,就像有人喜欢火锅有人不喜欢火锅。

六,手机打字好累,就不说了。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干货,都是出于主管回答的。题主这个问题本身也没什么建设性,建议可以关闭了。我回答的原因只是看到楼下那位不正经回答问题,只是挑刺的知友有点不爽而已……

二、延吉朝族人多还是汉族人多啊?

据2009年延吉市统计局综合科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末,延吉市户籍人口已达495130人,朝鲜族人口286846人,占全市人口的57.93%,汉族196673人,占全市人口的39.72%。延吉市非农业人口421562人,占85.14%;城区人口412046人,占83.22%。

三、上元节情话?

元宵寄相思,花好月圆人团圆,群灯争艳你最艳 。寄去相思和祝愿,网中情缘缘圆 。

四、上元节别称?

元宵节。

上元节是元宵节的别称,他们是同一个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宗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五、上元节习俗?

上元节,又称元宵佳节,习俗:吃元宵,放花灯,舞龙舞狮等。

六、上元节的由来?

" 上元节″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道教"三元说″。指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地官节、孟兰盆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水官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是天、地、人三官。在这里元是指农历十五的意思。

七、上元节的来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中国岁时节令分上元,中元和下元。上元节是为天宫大帝诞辰。也就是我们民间讲的天官老爷。

八、上元节是几号?

上元节---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九、上元节诗词辛弃疾?

辛弃疾写的上元节诗词是《青玉案.元夕 》全诗是: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十、上元节诗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上元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