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是在冬天吗?
一、上元节是在冬天吗?
是的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它的形成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过程。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演变成盛大的民间节日。
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二、什么是上元节是什么意思?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三、上元节和中秋节是一天吗?
不是,中国有三元,分别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中元节不必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七月十五鬼节,下元节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起上元节,大家也是一头雾水,其实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
中秋节不叫上元节,上元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大意是说,创世之始,先有天,地,水,而后生万物。天官叫上元天官,地官叫中元地官,水官叫下元水官。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四、上元中元下元代表多少年?
上元·中元·下元统称三元节,是农历年的三个祭神节日。
1.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引证: 宋代·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翻译: 美人剪去上元节的灯笼,因为心中悲愤,只得倚着琴瑟掉眼泪。
2.
中元: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 引用: 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 “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记得分明,到河边还为的是拿了些纸钱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
3.
下元: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上元中元下元代表的是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不是代表多少年。
三元为中国传统节日,分别是“上元(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或‘鬼节’)”,“下元(农历十月十五日)”,分别指三组日排列之起点。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五、中元节和上元节有什么区别?
中元节和上元节下元节有什么不同?
1、時间不一样:
中元节是每一年的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物大丰收秋尝拜祖演化而成。七月半是民俗秋初祝贺大丰收、酬劳地面的传统节日,粮食作物完善民俗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先祖汇报秋成,是追怀先祖的一种文化艺术传统民族节日。
上元节是每一年的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也就是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正月是阴历的一月,古代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 称正月十五为“元宵佳节”。
下元节是每一年的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便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在民俗,下元节这一日,也有民俗匠人祭炉神的风俗习惯,炉神便是太上老君,大约来源于道家用炉炼药。
2、民俗文化不一样:
中元节,祭拜先祖:中元节节日习俗关键有拜祖、放河灯、祀亡者、焚纸锭等。道家觉得七月半是地官华诞,祈祷地官赦罪之日,地府将释放所有亡灵,过世先祖可回家了阖家团圆,因而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之为“中元节”。
上元节,庆祝元宵节:上元节是我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域及其海外华人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元宵佳节关键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迷、放烟火等一系列传统民俗主题活动。除此之外,许多地区元宵佳节还提升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演出。
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下元日是道家斋法中要求的修斋时间之一,以北京市为例子,过下元节时,每家每户必须做“豆泥骨朵”。“豆泥”便是赤小豆做的“红豆馅儿”。是北京小吃“芝麻汤圆子”。这类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芝麻汤圆子”,在数百年前的明朝,早就是孟冬十月的节气食品类了。
3、传统节日食材不一样:
中元节吃面条羊:旧京及东北地区的乡村,民俗时兴七月十五由外祖父、小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此风俗习惯与沉香木劈山救母的传说故事相关。此后民俗留有了小舅送活羊的风俗习惯,之后慢慢演化为送一正对面羊。
上元节吃汤圆:“元宵节”做为食品类,在中国也日益突出。宋朝,民俗即时兴一种元宵节吃 的奇特食品类。这类食品类,最开始叫“浮元子”后称“元宵节”,商人还美名其曰“金币”。北方地区“滚”元宵节,南方地区“包”汤团,它是二种作法和口味都不一样的食品类。
下元节吃米果:农历十月十五为民俗传统民族节日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辰,别名“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广东潮汕祭拜五谷主,要煮制“五谷主超级偶像”和一些代表农机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