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上元节 > 正文

"修禊事也"的修禊是指什么节日?

2024-07-14 20:08: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修禊事也"的修禊是指什么节日?

“修禊事也”语出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谓的“修禊”源于古老的巫医传统,即于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是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曹魏后改为阴历三月初三),配合春风和煦,阳气布畅的时令,通过在河水中洗浴而将身上的疾病及不祥拂除干净。

二、上元节的习俗

1.吃元宵

吃元宵又叫吃汤圆,元宵即汤圆,它们的做法成分风格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2.看花灯

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均可破常规出游嬉闹。元宵节赏花灯正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3.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且谜格24格,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元宵节的一种独特民俗文化。

三、郑州上元节的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郑州元宵节有十大习俗。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四、上元节的来历和习俗?

上元节即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五、元旦又称上元节的习俗?

元节的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和“舞龙灯”等等。部分地区的习俗是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踩高跷”、“走百病”、“逐鼠”、“迎紫姑”等等。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传统习俗已是历史悠久,吃元宵也叫吃汤圆,因为汤圆和“团圆”的音色相近,因此吃汤圆有团圆之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赏花灯:通常在春节到元宵节的这段时间里,全国各地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灯会、灯展,供来往的人们观赏。花灯的样式千姿百态、百花齐放,各式各样的花灯映入眼帘,让人应接不暇。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国富有汉族风格的一种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每逢元宵佳节,人们便会纷纷挂起彩灯,并在谜语写在纸上,贴于猜灯上供来往的人们猜谜。猜灯谜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气氛,还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舞龙灯:舞龙灯是中国的传统舞蹈,于舞狮相同,都是各种佳节、庆典的必备节目。舞龙文化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多个华人集中的地区,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六、上元节的习俗和来历?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固定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在我国古代,正月为农历的元月,古人习惯称之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月,所以人们通常会将正月十五称之为“元宵节”。那么上元节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根据道教“三元”的相关说法可以得知,正月十五通常被他们称之为“上元节”,所以我们在一些文章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将元宵节叫做上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需要祭祀先人,农历十月十五即为下元节,祭祀祖先。

其实元宵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它的形成也是一个十分漫长地过程。根据史料记载,元宵节源于一种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代风俗习惯,正月十五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受到了重视,重视归重视也只不过是人们比较热爱这个节日罢了。

正月十五真正成为全国民俗节日还要追溯到汉魏之后。而正月十五燃灯放花的习俗还要从佛教东传开始说起。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是佛教的大发展时期,《西游记》便是其中最好的印证,那个时候大兴佛教,仕官百姓们都会在正月十五那天"燃灯供佛",希望可以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佛家的灯火遍布于整个民间,于是乎,从我国唐代开始,正月十五张灯之事便成为了法定之事,每到这个节日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张灯。

如今的元宵节显然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华人地区的传统节日之一,在遥远的大洋西海岸的美国唐人街、东南亚的华人聚集地,甚至汉字文化圈里的学习者,都会在这一天庆祝节日的到来。其实,元宵节也是一个十分热闹的节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进行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除此之外,有不少地方还会根据当地民俗增加不少游乐项目,比如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这些传统项目也得到了百姓们地爱戴,使得整个节日一时间热闹非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正月十五元宵节显然已经变得越来越热闹,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也是越来越浓厚,张灯结彩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由于中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再加上悠久的历史,以及广袤的土地,所以有关元宵节的习俗更是因地制宜、多姿多彩。当然吃元宵、赏花灯也是元宵节永恒不变的节日风俗,我们也是希望元宵佳节的热闹与民族风俗可以永远传承下去,未来的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七、兰亭集序修禊的意思?

源于周代的古老习俗之一

兰亭修禊:修禊(xiū xì),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褉”。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

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

八、修禊事也中的修是什么意思?

1、修: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2、修禊[xiūxì]:古代汉族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其中以发生在晋唐会稽郡山阴城(今绍兴越城区)的兰亭修禊和长安曲江修禊最为著名。殷周以来,巫觋的遗风仍有留传,禊即其一。

3、出处:  晋王羲之《临河叙》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九、瘦西湖虹桥修禊的建筑风格?

虹桥修禊不是建筑,而是一项文化活动。文人多好山水,现代文人喜欢在风景绝佳处开笔会、诗会,行文赋诗,乐此不疲。而古代的文人则更为风雅,那时的活动叫修禊。瘦西湖虹桥修禊,就是沿续古代文人的风雅习俗,源于周代的一种中国传统民俗,相约在大虹桥水边赋诗集会,也称为虹桥修禊。

十、《桃花涧修禊诗序》的翻译。急需?

  浦江县向北走二十六里,有座山高耸而葱茏茂密,就是玄麓山了。桃花涧的水从那里流出来,到了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游览穷尽山泉怪石的漂亮景色。

  头一天晚上,各位贤士大夫住宿休息,到了第二天,出发时,成群向北走,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而行,流水把道路侵蚀得无一完整,不得不侧着身子走,先后紧紧相连想鱼群一样。又过了三里,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身旁有很多松树,高耸入云好像到了青天一样。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青翠的树叶间,好像火焰燃烧一样,值得观玩。又走了三十步,怪石象人一样站着,高约十尺多,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做凤箫台。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有一丈左右那么宽,可以在上面垂钓。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洁白如玉的树林,更加显得凄清绝美,叫做钓雪矶。西边是绝壁,在台矶边往下看,松罗和凌霄纵横缠绕,红红绿绿,色彩鲜艳,叫做翠霞屏。又走六七步,怪石突出,下面是一口小泉,泉水很冷冽,适合用来给鹤饮用,叫做饮鹤川。从小水坑引水,象蛇行一样蜿蜒,从石坛前面流下,声音就像玉佩碰撞一样。客人中有擅于弹琴的,不愿意让泉水独自清鸣,弹琴来跟泉水比试。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走五六步,水流左右弯折,才向南消逝,叫做五折泉。四十步远,从山脚弯曲进入涧底,水流汇进水潭。水潭左边有一排石头列成座位,形状象半圆的月。在上面高石象墙一样峙立,飞流的泉水从中间泻下,遇到石头的激起,泉水象愤怒一样跳起一二尺,水滴散入水潭中,一点点地形成光晕,真的就像飞雨突然到来,仰头看蓝天象镜子一样明净,才知道是泉,这里叫做飞雨洞。洞的旁边都是山,又高又陡的石头冠盖在山巅,深远辽阔,适合仙人居住,叫做蕊珠岩。远远地望见它,因为一路上的劳累,没有人去。

  回到石潭上,各自铺上坐蓐,围着水流坐下。叫童仆拾来断木枯柴,取来酒壶来温酒,倒进漆制的酒杯。酒杯有托盘,随着水流漂浮,像雁群一样向下。往前,有中断(取走)的,有对对联的,才按次第取来饮用。这时候微风从东面来,酒杯盘旋不进,甚至有的逆流而上,碰撞时象相互敬酒。酒过三巡,年纪最大者命令摆列纸笔,要求每人赋诗两首,如果没有完成的,罚酒三大杯。众人高兴的答应了,有的人闭目深思,有的人手捧着脸颊看晴天,有的人跟旁边坐的人窃窃私语,有的人拿起笔象疾风骤雨,一边写一边吟唱;有的人按着纸张在岩石上,想要写却又不敢下笔;有的人觉得句子不当,挠着头皱着眉头问人;有的人悠闲地吹起口哨,有的人聚在山坡,抢起酒杯就喝,有的人拿着书卷给旁边的人看,有的曲着手臂卧着看云;都一一可以入画。一会儿诗句都已经完成,大家喝酒忘记了杯数。等到要回的时候,夕阳已经在青松下了。

  第二天,郑铉因为这次游玩很欢乐,收集这次所赋的诗句并且嘱托我作序。我按照《韩诗内传》作:三月初一,桃花汛时,郑国旧俗,在溱洧二水上,招魂续魄,佩执兰草用来拔除不祥之气。现在离那时已经两千年,即使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是桃花流水更胜从前。后裔尚且能集合贤人大夫来进行修禊活动,况且遗风未泯的人呢?我辈中人,应该追随浴沂的风范,效法舞雩的咏叹,或许可以情跟环境相适应,快乐跟大道一样,而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不愧于作孔夫子的门生,然后才不愧于作七尺男儿,不值得勉励吗!我为游览漂亮景色作序之后,又重申这样的箴言。其他的象兰亭集序,多崇尚道家的清净无为,也没什么可取的。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