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上元节 > 正文

古代人过春节的笑话?

2024-07-14 11:37:1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古代人过春节的笑话?

以前的民间习俗,大年初一的早上要放爆竹三声。人们都害怕爆出不想担心不吉利,有一个人跟别人说,我家每年初一早上只用木板在桌子上狠狠拍三下。既不用花钱也不怕点火猪不安全,而且能保证三次都想有人说,要是不小心把桌子敲碎了。那就不划算了。

二、上元节怎么描写?

1、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宋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唐代】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宋代】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5、上元夜六首·其一

作者:崔液 【唐代】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三、dnf上元节怎么升级?

打卢克翻牌得的魔岩石就可以升级。dnf上元节套装布甲套装,散件也具有不错的性价比,五件套的话能附加到105点全属性强化!另外还能增加40%的所有攻击力,三件套属性也还不错,附加物理,魔法,独立攻击力各10%可以说是3件,5件混搭都是性价比很高的装备之一了,相较于前几个版本的热门史诗布甲套来说,这一套上元节祭典套装无疑是一个新的提升,上个版本的史诗在它面前也完全占不到便宜、对于当前版本主属性加成比较高的职业如鬼泣,机械,元素这类职业尤其好用。

四、上元节怎么来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中国岁时节令分为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上元节为天官大帝诞辰,七月十五中元节为地官大帝诞辰,十月十五下元节为水官大帝诞辰。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在西汉时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世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节真正作为节日在汉魏之后,盛行于唐朝,这主要是由于唐朝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元宵节又是古代一个浪漫的节日,相当于情人节。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元宵灯会也给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相识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就像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描绘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五、古代人生模拟器丫鬟考核怎么过?

古代人生模拟器丫鬟考核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才能通过考核。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比如缝纫、烹饪等,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轻松应对各种挑战。同时,要善于观察和了解主人的需求,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最后,要注意自身形象和言行举止,做到优雅、温柔、得体,让主人感到舒适和满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优秀的丫鬟。

六、古代人有没有发现过恐龙化石?

有,

在我国古代,我们的先人,早已发现了恐龙化石。发现的年代,可以上溯至很遥远的时期。现在,远的暂且不说。只说北宋真宗时,成都人黄休复所撰《茅亭客话》卷九《鬻龙骨》条,就记载了当时他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恐龙化石交易。现将其原文引录如下: 蜀有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耆旧相传,古蚕藂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藂所在致市居,此之遗风也。又蚕将兴,以为名也。因是货蚕农之具,及花木果草药什物。有鬻龙骨叟,与孙儿辈,将龙骨齿、角、头、脊之类,凡数担,至暮,货之亦尽。因问所得之处,云:某在灵池县分栋山,山去府城七十余里,北连秦陇,南接资泸,山阜冈岫之间,磎洞土穴之内,有能兴云雨之处,即有龙蜕骨焉。齿角头足,皆有五色者。有白如绵者,有年深朽腐者。大十数丈,小三五丈。掘而得之甚多。龙之蜕骨,与蝉蜕无异。又闻龙有五苦,谓生时、眠时、媱时、怒时、蜕骨时也。每年秋夏中,一两度,愚遥见分栋山上,阴云勃起,其间一物,白色拖尾及夭蟜,入云如曵练,长七八十尺。时濯锦江桥上,千人纵观。食顷方拏奋而没,旋有暴雨滂沱,雷震数声,倐忽开霁,得不为蜕骨者龙乎。因蚕市,有王仲璋得一蛇蜕,长五六尺,腹甲下有四爪,如雀之四爪。胡本立得一龟,小如钱,绿色,背有金线界,成八卦象。郑伯广得一小瓢子如垒两皂荚子,坚实重厚,无有及者。休复亦曾得芝本两层,抱石而生。每蚕市,好事者凌晨而往,忽有遇神仙者,或有遇灵药者,或有遇奇物者。耆艾相传,青城山,仙人隐士多,因市接救人尔。?

文中转引卖龙骨的老者说,这些龙骨,“大十数丈,小三五丈”,也就是说,大者三十多米、小者十几米。与现代发现的恐龙化石,几乎是一样的尺寸。

文中所说的灵池县,后来被划入简阳县。而简阳县正是现代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

七、古代人参怎么用

古代人参怎么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生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古代人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一直被认为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那么,古代人参究竟如何使用呢?本文将为您揭示古代人参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1. 古代人参的常用用法

1.1 人参泡水饮用

古代人饮用人参泡水的习俗相当普遍。一般来说,将约5克至10克的古代人参研磨成细末,放入杯中,加入约150至200毫升的温水搅拌均匀即可饮用。如果您喜欢口感浓郁的人参水,可以适量增加人参的用量。

1.2 人参煮汤

人参可以与鸡、鱼、猪骨等食材一同煮汤,使其汤汁中融入人参的精华。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古代人参切成薄片,同时准备好其他食材,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炖盅中隔水炖煮数小时,熬成浓汤。汤中的人参味道浓郁,滋补效果更好。

1.3 人参炖煮

对于传统的人参炖品,古代人参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您可以将古代人参与红枣、莲子、糯米等食材一同炖煮,熬成糊状。这种糊状的人参糖水不仅口感柔软,而且在补气养血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2. 注意事项

2.1 用量适度

古代人参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也有一定的用量限制。一般来说,每次使用古代人参的量不宜超过10克,每日使用量也不宜超过30克。过量使用人参可能导致上火、失眠等不适症状。

2.2 孕妇禁用

孕妇在怀孕期间不适宜食用古代人参,因为人参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对胎儿不利。如果孕妇有需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食用人参。

2.3 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物、降压药等,在使用古代人参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了解人参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2.4 存储注意

古代人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人参也不宜长时间放置,以免影响其营养价值和药效。

总而言之,古代人参作为中药材的代表之一,在养生保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使用古代人参时,应注意用量适度,遵循相关注意事项。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正在使用药物的人群,更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通过合理的使用古代人参,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八、古代人出土过他们古代的文物吗?

看了一圈,还没有一个答案提到西汉时期两次出土周代铜鼎的故事。在我印象里,这是史籍中关于后朝出土前代青铜器的最早明确记载。

一、武帝朝首次得鼎

首先是汉武帝元鼎年间,在山西汾阴出土铜鼎,“元鼎”年号即由此得名。

元鼎年间得鼎,《汉书》中记载有两次,一在元鼎元年,一在元鼎四年。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元鼎元年夏五月,赦天下,大酺五日。得鼎汾水上。………(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

成书于武帝本朝的《史记》,仅记载了一次获鼎,事在元鼎四年,记载很详细。

《史记·封禅书第六》: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毋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庑未有报,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骜,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飨。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禰,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可。”

元鼎四年(前113年)夏六月,汾阴县(在今山西万荣县)一个名叫“锦”的巫师在魏脽后土祠旁为百姓做祭祀活动,发现地面有如钩状的痕迹,掘开土后发现一只铜鼎。这只鼎和西汉时候用的鼎非常不同,上面刻满了纹饰,但是没有铭文。“锦”将这个事情报告给当地的小吏,小吏报告给了河东太守“胜”(或即为《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的河东守胜屠公),“胜”又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汉武帝派遣使者前来验证过这件事属实而非编造,就以礼祭祀这只铜鼎,迎请至关中的甘泉宫。经过公卿大臣们的讨论,一致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决定将这只“瑞鼎”郑重地安放在宗庙里。

另外,《汉书·郊祀志》中,在宣帝朝得美阳鼎(下文有详述)时,也通过京兆尹张敞之口,记载了元鼎年间这只鼎的一些情况:

昔宝鼎之出于汾脽也,河东太守以闻,诏曰:“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今谷嗛未报,鼎焉为出哉?”博问耆老,意旧藏与?诚欲考得事实也。有司验脽上非旧藏处。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异于众鼎。

说这只鼎出土以后,汉武帝认为自己刚刚祭祀过后土,为百姓求丰年,现在还没到收获的季节(结合史记的记载可知是在夏天,农历六月),怎么会有宝鼎现世这种祥瑞呢?就派官员去考察是不是以前埋下去的。官员考察的结果,认为不是以前埋下去的。这个鼎大约187㎝,高约83㎝(汉代一尺约为23.1㎝),尺寸极大,与汉代的鼎非常不一样。

至于元鼎年间到底获鼎一次还是两次,历代学者都有争讼。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参考《史记》封禅书、《汉书》武帝纪、礼乐志、《汉纪》等史料,综合分析提出一个观点:

然则得鼎应在四年。盖武纪因今年改元而误增此得鼎一事耳,非两曾得鼎于汾水上也。……然则元鼎年号,亦如建元、元光,皆后来追改之耳。

认为武帝仅在元鼎四年得鼎一次,《汉书》所记为东汉时人误传;“元鼎”系武帝得鼎以后,向前追改之年号(汉初改元,只以“一元”、“二元”、“三元”为记,到武帝时始以祥瑞配为年号,是中国年号制度创立之始)。这一分析是否属实,是学界一桩有争议的公案,回答中不作讨论;这里仅以《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的细节,结合考古发掘材料,对武帝得鼎一事略作阐发。

我们先看一下出土这只铜鼎的位置。“魏脽”,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曰:“汾脽本地之境,故云魏脽也。”脽,即大土堆。魏脽,即汾脽,汾河南岸的一个大土堆,汉武帝营建、用于祭祀地神的后土祠即建在此脽上。其地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镇庙前村北,因受黄河改道影响,土堆在明代万历年间崩碎入河,清代又多次被淹,遗迹今尚残存。

这里重点要提及的是,万荣县后土祠旁的河岸,在武帝元鼎年间第一次得鼎以后,后续在历史上又多次出土过青铜器。开元十年,唐玄宗修缮后土祠时,又在此处挖出两件铜鼎,遂将“汾阴县”更名为“宝鼎县”;金代大定年间,汾河东岸崩塌发现古墓,出土有盖大鼎十余件,钟磬各数十件,当时人认为“皆周器,非秦汉以后所作”(见载于《明一统志·卷十九》“三交古墓”条);清同治初年,这里又因河岸崩塌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大多为当时的古物商人、金石收藏家所得。如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十枚“郘黛钟”(“黛”原字输入法打不出,姑以之代),就是同治初年在这里出土的(原有十三枚,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十枚均为潘祖荫旧藏,剩余三枚,两枚分藏台北、大英,一枚遗失)。

郘黛钟 同治时出土于山西万荣后土祠旁 上海博物馆藏

后土祠在历史上出土过如此多的青铜器,自然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民国十九年(1930年),学者卫聚贤辞职返乡(卫即万荣人),组织人员对汾阴后土祠进行了考古发掘,将部分出土文物送往北平展出;不过这次发掘只是出土了一些汉代的建筑构件,并没有发现先秦的遗物。建国后,这里于1958年和1961年先后两次发现大批铜器,1961年底由山西省文管会派人前往调查、钻探,先于汾脽附近探得墓葬142座,又在西边沿河一带区域探得墓葬166座,试发掘了其中三座,出土遗物很丰富。1962年春季,从探得墓葬中选取了35座进行发掘,得陶器250余件,铜器230余件,其它玉、石、骨、料等小件器物400余件,共取得文物约900余件。这些墓葬的年代,依据出土器物定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是一处魏氏(国)大型墓地。出土文物中有两件错金凤鸟纹大壶,一把虎鹰搏击戈,制式与太原金胜村赵卿大墓(墓主为赵简子或赵襄子)所出相似,墓主身份一定是魏氏地位非常高的贵族。(想找这把虎鹰戈的图,翻了山西博物院的官网,还有好几本山西出的图录,都没有,只有60年代的简报里一张极为模糊的黑白图。翻来覆去出版的就是赵卿墓那把,还有侯马出的一个戈范。完全不能明白出好几本收录相同文物的不同图录干什么)

结合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武帝元鼎年间所获之鼎,应该是一只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三晋地区制造的青铜鼎。春秋时期,随着晋国国力的强盛,晋国的青铜制作技艺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晋景公迁都新田以后,形成了所谓的“新田风格”,更可以说达到了春秋时代青铜器工艺与美学的顶峰。(在此强烈推荐一本好书,《晋国青铜艺术图鉴》,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李夏廷先生的大作。这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用神乎其技的白描手法将晋式青铜器最具特色的纹饰工艺清楚地展现了出来。把此书细读一遍,对于东周时期晋式青铜艺术的了解就很全面了。我从这本书中受益良多,完全不是现在那些又贵又烂的垃圾图录可以碰瓷的)

从《汉书·郊祀志》记载的这只鼎的尺寸来看,目前存世的三晋大鼎,只有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蟠螭纹镬鼎”与之相类。

春秋晚期 蟠螭纹镬鼎 山西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图片来自于微博网友“路客看见”分享

太原金胜村赵卿大墓,是春秋晚期晋国赵氏之墓,墓主的身份仍未确定,学界有赵简子、赵襄子两种看法。墓中出土的这件蟠螭纹大鼎,耳距129㎝,高93㎝,重达220公斤,其尺寸是目前存世的春秋大鼎之首。这种鼎在《周礼》的记载中被称为“牛镬”,意思是用来烹全牛的大镬鼎。武帝所获之鼎,大187㎝,高83㎝,比赵卿墓所出这件口径更大、器型更矮扁,也应属于“牛镬”之属。

以这件镬鼎为代表的春秋晚期晋式青铜鼎,其特点就是纹饰繁复而细密,且大多不铸铭文。《史记》记载武帝元鼎年间所得铜鼎,“文镂无款识”,正符合春秋晚期晋式青铜鼎的一般特征。

再看看西汉时期典型的青铜鼎:

西汉·神爵三年 上林铜鼎 西安三桥出土 图片来自于微博网友“Makara·杉”分享

据铭文可知,此鼎为汉宣帝神爵三年铸造,最初放置在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宣房宫,元帝初元三年调拨至上林苑宣曲宫。这只铜鼎属于尚方工官所造的实用器物,其年代与武帝时代很近,造型代表了西汉时期铜鼎的典型样式:光素无纹,矮胖敦实。时人谓魏脽掘得之鼎“大异于众鼎”,比较上述两件不同时代的鼎,可知《史记》之记载不虚。

所以,实际情况大约是这样的:汾河南岸的大土堆这一带,从春秋晚期开始成为晋卿魏氏营建墓地的一处地方;大约三百年后,这里修建了祭祀地神后土的神祠。在汉武帝登基第二十八年的那个夏天,一个名字叫做“锦”的巫师在祭祀的时候,发现了裸露地表的墓圹,并掘出了魏氏贵族随葬的一件工艺精细、无铭文的青铜大鼎。经过层层汇报与核实,汉武帝将这只鼎以礼迎请至了自己经常居住的甘泉宫。笃信神仙之说的汉武帝本人都觉得这个鼎的出现不大合理,奈何手下的大臣引经据典,大拍马屁,终于说服了武帝这是祥瑞之徵;不仅将这尊魏氏随葬的烹牛大鼎郑重供奉在宗庙里,并以之命名了本期年号:元鼎。

二、宣帝朝再次得鼎

在武帝得鼎55年以后,西汉王朝又发生了掘出铜鼎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汉武帝的曾孙、宣帝刘询,与当朝名臣、时任京兆尹的张敞(其在当代的名气主要来源于“为妻画眉”)。

这次掘得铜鼎的地方在关中的美阳县(其地在今陕西扶风县法门镇),其事见载于《汉书·郊祀志》:

是时,美阳得鼎,献之。下有司议,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如元鼎时故事。张敞好古文字,按鼎铭勒而上议曰:“臣闻周祖始乎后稷,后稷封于斄,公刘发迹于豳,太王建国于岐、梁,文、武兴于丰、镐。由此言之,则岐、梁、丰、镐之间,周旧居也,固宜有宗庙坛场祭祀之藏。今鼎出于岐东,中有刻书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旂鸾、黼黻、雕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臣愚不足以迹古文,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昔宝鼎之出于汾脽也,河东太守以闻,诏曰:“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今谷嗛未报,鼎焉为出哉?’博问耆老,意旧藏与?诚欲考得事实也。有司验脽上非旧藏处。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异于众鼎。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制曰:“京兆尹议是。”

神爵四年(前58年),美阳县出土一只铜鼎,献至朝廷。宣帝让大臣们讨论这事,大臣们大多建议将鼎安放在宗庙,效仿当年武帝朝旧事。京兆尹张敞,由于平时爱好研习古文字(因此有释读古文的能力),考察了铜鼎铭文后上奏说,这件鼎是周王赏赐大臣尸臣、尸臣的子孙为记功而作,与武帝朝所得鼎不同。这个鼎尺寸很小,又有前前前代的旧款识,不合适放在宗庙里。汉宣帝认为张敞说得很对。

这段记载中,最精彩的就是张敞对铜鼎所作分析:从铜鼎的出土地点、铭文款识出发,证以西周的历史,给出了一个在当今学者看来也堪称科学的解答,可以说是后世金石考据、文物研究的鼻鼻鼻祖。以下我们就依据张敞的思路,结合现代考古发掘的认识,对这次得鼎事件作一个梳理。

首先看鼎出土的地点。西汉时期的美阳县,在今天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是周王朝的发源地。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的先祖后稷,在唐虞之际为农师,受封于邰(约在今陕西武功县);其后公刘立业于豳(约在今陕西旬邑);九世之后,古公亶父为避戎狄侵扰,迁于岐下,也就是今天的扶风、岐山一带。经过古公、季历、文王三代经营,积蓄力量,最终由武王完成了“小邦周克大邑商”的壮举。文王后期迁都于丰,将岐邑封给周公、召公作为采邑;终西周一朝,这里都是王畿核心区域的重镇。幽王时,犬戎攻灭西周,岐邑毁于兵火,遗址现称为“周原”。

清代,这里就出土有大量青铜器:海内三宝中的毛公鼎、大克鼎均出土于岐邑旧址,毛公鼎出于宝鸡岐山,大克鼎出于扶风法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扶风县任家村农民取土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坑,约有青铜器一百多件,分属西周时期的两位“膳夫”梁其与吉父。至于建国后出土的各类青铜器窖藏,其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真可谓西周之冠:最著名的庄白一号窖藏,1976年12月发现于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共出土103件青铜器,其中74件铸有铭文,是世为史官的微氏家族四代传承的宗庙祭器;齐家村窖藏,1960年秋发现于扶风县齐家村,共出土青铜器39件,是中氏家族之物;董家村窖藏,1975年出土于岐山县董家村,共青铜器37件,带铭文者30件,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裘卫四器”。此外零星出土者不可胜数,在此不多展开说了。

为什么周原的地下埋藏有如此多的西周青铜器窖藏?张敞分析美阳所出铜鼎,认为其属于“宗庙坛场祭祀之藏”,这个话只说对了一半。西周青铜器固然大多陈设在宗庙坛场,用于祭祀祖先,铭记祖先功德,但并不会在祭祀后埋藏起来。目前所发现的岐邑青铜器窖藏,大多草草为之,部分窖藏上还放有定位用的大石头,一般认为是犬戎攻来时逃亡的西周贵族们所为。青铜器的价值巨大,但沉重难以搬运,轻装逃亡的贵族们只能将其就地掩埋,寄希望于归来时重新起出。平王东迁洛邑后,直接将被戎人占领的岐邑旧地当作顺水人情赐给了秦襄公。此后周人再也没能回到故土,这些青铜器就一直沉眠在了地底。

我们再看看这只鼎的铭文。张敞考释其铭曰:

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旂鸾、黼黻、雕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这是一篇格式特别典型的西周晚期册命金文,分为命官、赏赐、拜谢三个部分。篇幅较短,没有记录时间、地点、佑者,也没有周王的训诫词,大约是尺寸较小、不够书写长铭的缘故。

“王命尸臣:官此栒邑”,是命官之句,周王册命“尸臣”当“栒邑”这个地方的官员。“栒邑”在王畿内,在上文提到、周之先王公刘立业的“豳”地。“尸臣”是人名,《左传》中有地名“尸氏”(在今河南偃师)、战国时有人名曰“尸佼”,作为姓氏较为罕见。不过商周文字中“夷”、“尸”二字相通,商代甲骨上将“夷方”写作“尸方”,西周厉王时期的青铜器“禹鼎”铭文中将“南淮夷”、“东夷”写作“南淮尸”、“东尸”;那么这个“尸臣”,或许应释为“夷臣”。

西周晚期 禹鼎铭文局部 “南淮尸、东尸”铭文特写

西周早期的大盂鼎铭文中,有周王赏赐盂十三个“夷司王臣”,用来管理一千零五十个外族奴隶(铭文称为“人鬲”)的记载,可见夷臣在西周早期不过是管理外族奴隶的小官,地位很低下;但到了西周晚期,一些周王身边的近臣,深受周王的信任,如“膳夫”(掌管王的饮食)、“宰”(王的管家),都以小官而居高位(和后世专权的太监、外戚差不多)。这位受周王命掌管栒邑地方事务的“夷臣”,或许也与他们类似。当然,以上是我个人的猜想,按张敞所释作“尸臣”解,仍然讲得通。

“赐尔旂鸾、黼黻、雕戈”,是赏赐之句,讲述周王赏赐给尸臣的物品,都是册命金文中常见的赏赐物。旂鸾,应释为旂銮,旂指旗帜,銮指铃铛,“旂銮”即柄首装有铃铛的旗帜;黻黼,金文中写作巿黹,巿为下裳,黹为絺衣,都是当时授予贵族官员、雕饰繁缛的华丽正装;雕戈,有时写作“戈琱(肉戈)”,指铸有纹饰的青铜戈,是带有礼器性质的仪仗兵器。

“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是拜谢之句,尸臣叩拜感谢周天子的任命。“拜手稽首”,屡见于《尚书》、《逸周书》,在西周金文中一般出现作“拜稽首”、“稽首再拜”,是周人最隆重的跪拜礼仪:跪后先放右手于地,左手再置于右手上,最后把额头放至双手之上,是为拜手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在故宫收藏的西周豆闭簋中有一模一样的表述:“敢”是谦辞,“对扬”兼有答谢﹑颂扬之意,“天子丕显休命”,天子下达之英明伟大又美好的任命,既夸了天子又夸了自己,讨喜极了。

综合上述材料来看,美阳出土的这只铜鼎,是西周晚期官员尸臣(夷臣)或其后人,为尸臣(夷臣)受官受赐于周王而作的纪念用鼎;大约在西周灭亡时匆匆埋入土中,七百多年后重见天日,献至西汉朝廷。廷臣本欲效仿武帝朝旧事,将这只鼎供奉于宗庙之中;这时跳出来一个通晓史事、能识金文的张敞,对着这个鼎一顿分析,给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这只鼎是前前前朝一个叫“尸臣”的官员,为了纪念周王授官,给自己做的纪念品。前前前朝臣子的东西,尺寸又小,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放在汉家的宗庙里。多亏了张敞这位知识渊博的京兆尹,汉宣帝没有犯自己曾祖父的错误,把前代的煮牛大鼎当作天降祥瑞,徒然引得后人发笑。

以上这两只铜鼎的出土,应该是中国古代典籍中、对于出土先代青铜器的最早明确记载;而张敞考释美阳鼎铭,更是后世显学“金石考据学”的滥觞,这一点值得后人铭记,不能光盯着他爱老婆(百度“张敞”,头几页都是介绍他给老婆画眉的文,还有当代读者深究其是否纳妾,试图证明他爱老婆是假,看之令人头疼)。

当然,在现代的考古发掘中,也常常见到古人墓中随葬更古老器物的现象,比如妇好墓中出土有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的玉器,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有西周的青铜卣,也是当时出土的古物,为贵人所收藏。不过它们的故事,早已湮灭在了漫长的历史中;而上文介绍的这两只古鼎,实物虽早已不存,史家铁笔录其始末,与《史记》、《汉书》同垂不朽,尚有后人在两千年后为之解说,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幸运了。

九、中国古代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元宵节在古代又被称为上元节。新年的气息在上元节时最为浓厚。家家扎花灯,挂灯笼,也会有很多花灯活动,例如猜灯谜。这一天可谓是普天同庆,在古代没有夜生活的时代,上元节大家都会玩到很晚。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正是对上元节繁华情景的最好描述。

十、暗黑2弓系亚马逊(72级),怎么过恶梦古代人?

看到3bb之前先调成1pp再去打试试,雇佣兵米山的话弄个减速叉会好点。

打的时候注意塔里克的属性,固定冰免的那种,属性比较烂,然后先风筝另外两个,最后弄死他就行。顺便你怎么加点的,如果纯敏就要小心点了,容易被秒。是炮轰AMA还是多重AMA?这两个比较主流了,另外装备选择?CB太低不好打。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