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上元节 > 正文

唐朝盛世,史实?

2024-07-11 18:03:1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唐朝盛世,史实?

1.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第一个太平盛世。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 。

2. 开元盛世:开元时期,土地开辟,许多“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凭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7,861,236(最多时逾千万),人口45,431,265,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诗最为后世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育出来的。其他如音乐、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也无不有显著成就。

二、唐朝上元节吃什么?

唐朝上元节吃肉粥、丝笼(一种饼)、食糕。

唐朝,上元节食俗有了发展,最初的豆粥是祭祀用的,到了唐朝,逐渐变成了百姓自己食用,而且从豆粥变成了肉糜(肉粥)。据《文昌杂录》记载:唐代岁时节物,上元则有丝笼。

这里提到丝笼,是唐朝一种特殊的食物。在《集韵》中说:丝笼,饼属。所以说,丝笼应该是一种特殊的饼。

除了粥、饼意外,唐朝上元节还有一种特殊的食物,名曰食糕。据《集韵》云:“洛阳岁正月十五日,食食糕。”

有一点需要说明:元宵节最常吃的“汤圆”或“元宵”,在唐朝并无记载。确切的史料记载是从宋朝时期开始,因此,唐朝的上元节,并不吃汤圆。

综上所述,唐朝上元节的食俗经过发展,相对丰富。发展过程可概括为:第一,从祭祀到百姓食用;第二,从单一的豆粥变得多样化。

三、与唐诗相关的史实?

唐诗的发展史

  盛唐歌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盛唐的时间在四个时期中是最短的,但是成就是最大的。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十分繁荣,与此同时,诗歌也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这时的诗人主要分为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两派。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为佳。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他们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优雅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鄙弃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在他们的诗中把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保卫祖国的豪迈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出名的是王昌龄的《出塞》与《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沉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在边塞诗人的笔下,写出了边塞风景的雄奇瑰丽,写出了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们的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说的盛唐,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不得不提,他就是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代表这唐诗走到了顶峰。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是自李白后的华夏第一诗人,他的诗没有李白的豪放,而是一种沉重的感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记入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百姓民生,著名的如三吏、三别。

  总之,唐诗在盛唐中发展到了顶峰,这时期的诗也是唐诗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中晚唐歌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繁荣原因

  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劳卓著。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连鲁迅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四、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史实论证?

唐朝时期万国来朝,许多外国商人和使臣都来到唐朝做生意

五、唐朝上元节诗人的描述?

可能,你想问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其中有“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句 化用自岑参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还苏联债的相关史实?

还苏联债是1950年代后期至1960年代初期的中国外交政策之一,旨在帮助苏联偿还其在中国内战期间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和技术支持,包括提供武器、弹药、食品和其他物资等。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国内部的政治动荡,苏联开始撤回在中国的援助和支持,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急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还苏联债。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反五反”运动,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和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用公款、反对走私贩私、反对赌博等。此外,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如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发展轻工业和重工业、增加对外贸易等,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

这些措施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成功地还清了苏联债,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违规操作、浪费资源等,导致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七、举例汉朝、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1、汉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1)张骞出使西域;

2)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3)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4)大秦使臣来汉。

2、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1)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

2)文成公主入藏;

3)丝绸之路;

4)西北各部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5)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①唐朝对外交往非常活跃,与唐朝往来的国家很多;②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力巨大,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③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长期居住;④唐都长安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常年聚居的外国客商。

八、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1、吐蕃和亲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

2、鉴真东渡

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向日本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3、留学生入国学唐朝的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而在这里就学的学生并不限于高官子弟,还有各国的留学生,“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4、薛延陀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

5、玄奘西行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九、上海见证近代工业相关史实?

从清末1860年代洋务派创办江南造船厂开始,随后由于辛亥革命,欧洲一站的关系,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侵略,大批的名族资本得以在上海发展壮大,也让上海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开始的地方。

十、与唐朝相关的元素?

1、诗词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2、书法

唐楷法度森严,完成由隶书转楷书的最后接力棒,唐草书“颠张醉素”,推演草书为到狂草,千古“草圣”。

3、科举

隋朝刚发明即失败。唐朝延续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囊尽国中人才。

4、唐三彩

唐三彩是从唐墓挖掘出来的陶器之泛称,后来学者视为一种陶瓷分类上的术语。唐三彩并非专指那三种色彩而言。在唐墓中所挖掘出来的各类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单彩,或者二彩,有甚多的器物,却具有较复杂的多彩颜色。

5、佛教

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高祖武德二年(619),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九年(626),因为太史令傅奕的一再疏请,终于命令沙汰佛道二教,只许每州留寺观各一所,但因皇子们争位的变故发生而未及实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