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上元节 > 正文

北宋上元节花灯记载?

2024-06-29 15:13:1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北宋上元节花灯记载?

元宵灯节开放宵禁3~5天

北宋初年还有宵禁,但元宵灯节可以撤除宵禁三天,且城市开放城外农民入城同欢,平民可借此见到达官贵人,甚至看到皇帝出宫游玩的阵仗。曾有一度,北宋京城开封府会举办灯节至五天,其长度放眼现代也不算短;但时间一过,官方会强制撤除花灯。虽然限制是残酷的,但也因此显得元宵节与一般时日的不同、显出其难得。

灯节娱乐十分丰富

两宋的京城在元宵节前后,皇宫以南的御街一带都有官方安排的各种盛大演出,包括杂技、方技、说唱、乐曲、相扑等等,让官方的教坊艺人与民间艺人同台争艳,这时官人与庶民共同欣赏,且是免费的,是颇为难得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对平民老百姓来说意义不凡。

把花灯戴头上

很多古代的习俗都已失传。根据《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宋朝的妇女会订做一种大如枣子或栗子的灯球,再加上一些珠宝翠玉做装饰,戴在头上。在元宵节里,满城妇女都戴着这种光彩夺目的头灯入城竞艳,而宋朝男人则流行把花插在头上。

赛花灯

既然元宵节是争奇斗艳的大日子,各个官府与富豪自然会借机炫富,订做奇巧式样或硕大无比的花灯进城炫耀,各地州府则会把自家最好看的花灯送入京城出风头。在达官贵人炫富的同时,也娱乐了平民百姓的耳目。

北宋皇帝赐御酒

北宋徽宗时,元宵节会在一处城门赐御酒,受赐者不限身份,一人一杯,御酒以金杯装盛。据说曾有一个妇女偷走金杯被皇宫侍卫发现,审问时妇女以拿金杯回家跟丈夫说明醉酒原因为由开脱,徽宗听罢也就笑笑了事,叫侍卫别为难,金杯就送给了她。

南宋临安府市长会游街洒钱

南宋暂时都于临安。根据《武林旧事》,在元宵灯节的最后一天,临安府尹(市长)会乘着小轿子到街上发会子 ─ 即钞票─ 给生意人,叫做买市。有些狡诈的人会重复领取会子数次,官府也懒得计较。

因为宋朝灯会十分热闹、好玩,元宵节是宋朝男女约会游乐最好的时机。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据信就是写在游玩元宵灯节之后。

二、上元节赏花灯类比推理?

1、上元节:赏花灯

A.七夕节:鹊桥相会

B.端午节:插茱萸

C.重阳节:登高

D.中秋节:游湖

2、房子:窗户

A.鞋:袜子

B.厨房:厕所

C.动物:东北虎

D.汽车:轮胎

3、干渴:茶杯

A.饥饿:面包

B.寒冷:衣柜

C.思恋:短信

D.贫穷:财富

三、上元节中花灯中最好玩的?

答:上元节中花灯中最好玩的是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 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四、上元节赏花灯七夕节干什么?

上元节赏花灯,在传统习俗当中,七夕节当天也是有很多风俗的,比如祭拜织女乞巧、对着星空祈祷美好姻缘等等。在中国流传最广,人们知道最多的应该就是躲在南瓜棚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了。相传如果你憋住呼吸认真听,牛郎织女说话的声音就可以听到。

五、古人认为上元节要赏花灯,中元节要做什么?

1、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元夕,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2、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地官节等。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是我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为的是缅怀先人和已故亲朋,传达思念之情。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上元节情话?

元宵寄相思,花好月圆人团圆,群灯争艳你最艳 。寄去相思和祝愿,网中情缘缘圆 。

七、上元节别称?

元宵节。

上元节是元宵节的别称,他们是同一个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宗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八、上元节习俗?

上元节,又称元宵佳节,习俗:吃元宵,放花灯,舞龙舞狮等。

九、看花灯还是赏花灯?

赏花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家家挂灯,人人赏灯。而元宵节赏灯这一习俗的起源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说法一:据民间风俗史书记载,隋朝末年,隋炀帝扬广为了显示民富国强,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戏棚,全国各路高手戏班汇集于此,从十五之夜开始,夜夜花灯高招,歌舞升平。

十、泉州花灯的花灯文化?

花灯文化:

元宵节亦称“灯节”、“灯夕”,家家张灯,户户结彩,闹花灯。泉语“灯”、“丁”谐音,寓祈望人丁兴旺、迎接光明之意。

灯节最早的历史记载从汉武帝开始。汉武帝在平定“诸吕之乱”后称帝,称帝时刚好是农历正月十五,祭拜“太一”(当时信奉的显赫神明)时汉武帝出宫游玩,刚好碰上民间放灯。于是定正月十五为“灯节”,有与民同乐之意。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每逢上元都要放灯三夜(十三至十五)。上元活动由于都在夜晚,故有“元夜”、“元夕”和“元宵”的称呼。节日的主要景物是“上元灯”,因此又有“灯夕”之称。

泉州的“灯节”始于唐朝。唐代士族南下,将闹花灯习俗带到泉州。

泉州的“灯节”在宋朝发展到顶峰,花灯之盛,冠绝天下,形成“上品花灯”,有“春光结胜百花芳,元夕分华盛泉唐”之说。特别是南宋,在泉州设南外宗正司,管理3000多名来泉州定居的皇室宗亲。他们仿照临安大放花灯,上元的活动热闹壮观。宋·《五杂俎》誉称:“天下上元,灯灼之盛,无逾闽中。”甚至连京城杭州点灯都委托泉州太守、南安知县雇工精制。

泉州花灯内容,以山水风景、历史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为主。类别主要有走马灯、莲花灯、宝莲灯等。最具泉州特色的是“无骨灯”和“料丝灯”。其中“无骨灯”为泉州独创,直接用硬纸连接而成,与一般灯用竹子做骨架的做法不同。而“料丝灯”则八面通透,采取镂空的做法,点起灯后整灯通透。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上元:……上元灯——市人制灯出沽,或以五色纸,或以料丝,或扎通草,作花草人物虫鱼,燃以宝炬,维妙维肖,俗名古灯。恒于府治西畔双门前作灯市。……故桐荫吟榭邱家树《上元灯》词云:一年元夕一回换,怪听声声卖古灯。”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上元:……弄龙——各铺好事者,是夜以青纱数丈,制为金龙灯,燃蜡炬,十数人执而舞之,曲伸盘旋,鳞甲毕动。前导一球,随之上下。亦且敲鼓鸣金吹笛,与儿童竹马,群履踢球,杂游市上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