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嫦娥一诗借用什么典故?

2024-01-12 20:29:2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嫦娥一诗借用什么典故?

李商隐《嫦娥》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诗借用了嫦娥奔月这则神话故事表达了自己无人知高洁的寂寥,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

二、清明节的由来?清明的典故有哪些?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清明时节雨纷纷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为了缅怀旧日的忠臣义士,于清明节当天设立了“扫墓”这一祭祀活动。据《周礼》记载,当时的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这个名称源自一个有关忠臣的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重耳流亡在外,身无分文,深感寂寞和饥饿。他的忠臣“卫食其”在清明节那天,为了让国君有东西吃,不惜违反禁令,在灶下生火烧了一碗肉汁,让国君品尝。因此,这个节日又被称为“寒食节”。

随着历史的变迁,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纪念祖先和敬拜英烈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到坟墓前祭奠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和英烈。同时,也会有一些地方举行“踏青”等活动,感受春天的气息,祈求平安和幸福。

除了“寒食节”这个典故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与清明节相关的传说和典故,比如关于诗人杜牧的《清明》诗、关于“五谷不分”的故事等等。这些典故和传说,让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更加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韵味。

三、渔家傲秋思 潇湘借用历史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四、李清照借用典故的诗有哪些?

李清照 <多丽>乐府雅词题作<咏白菊> 历代诗余题作<兰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 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 贵妃醉脸,也不似 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传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渐秋阑 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 汉皋解佩,似泪洒 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

,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注释]

(1)贵妃醉脸:"太和 开成中有程修己者,以善画得进谒,会春暮,上好诗问程:"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程对曰:"臣闻李正封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大喜,谓杨贵妃:"妆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

(2)孙寿愁眉:"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 啼妆 坠马髻 折腰

步 龋齿笑 以为媚惑."

(3)韩令偷香:"韩寿美姿容,贾充聚会,贾女闻寿有奇香充疑女与寿有染.遂越墙查看,无异,充因为女拷问婢,怕事败露,终以女妻寿"

(4)徐娘传粉:徐娘无传粉事.

(5)汉皋解佩:"列仙传载:郑交甫之楚,过汉皋台遇二女佩两珠,交甫见而

五、菩萨蛮·黄鹤楼借用什么典故?

借用的典故是:

《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时“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鹤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一作费祎(yī),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 楼因此得名。相传楼始建于三国东吴,唐以后历代诗人题咏颇多,唐朝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其广为传诵。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创作于1927年5月。

原词是: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⑥ !

六、枕上作其二借用李广典故?

诗句: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作者宋代诗人陆游。原文的: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著句写清愁。

七、借用燕然勒石纪功的典故?

燕然勒石纪功的典故被借用的情况很多。它源于唐代,据传唐太宗李世民率领大军征讨突厥,经过燕山地区时,眼见马蹄磨损很大,便亲自下马检视,发现马蹄上带了很多燕山石头,为避免伤害马匹,便让士兵把石头清理掉,并在石头上刻下“燕然勒石”的字样,以示纪念。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被借用来表达对勤勉敬业、不断进取的人们的褒奖和鼓励。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人生之路上刻下自己的荣誉和功绩。

八、行路难借用典故

行路难借用典故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典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常常被用来形容特定情境或事件,并传递深刻的思想与感悟。其中,《行路难》这一典故无疑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一。它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道出了作者在艰难曲折的人生旅途中的思考与感慨。

行路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简短而有力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他前进的动力。它不仅是对现实旅程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的表达。

行路艰辛

对于每一个追求梦想和成功的人来说,行路必然是艰难的。无论是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还是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我们都需要有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就像李白诗中所描绘的那样,白日即便是在山尽的时候,黄河也依然源源不断地注入大海。

在征途中,我们会遇到莫大的挑战和困境,但这正是检验我们坚持与毅力的时刻。当我们渴望窥视千里风景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登上更高一层的楼。

借用典故

行路难这一典故并不仅仅存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多时候,我们会借用这一典故来形容工作、学习以及人生的种种困境和不易。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和紧迫的截止期限。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环境中,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同时不断学习和成长。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能够超越自我,成就更大的事业。

在学习的道路上,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学习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正是这种艰辛才能使我们积累知识,提升自我。正如李白的诗作中所揭示的,行路艰辛远不是结束的时刻,而是迈向更高境界的契机。

行路难的启示

借用典故《行路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首先,人生旅途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变数。我们需要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和信念。

其次,困难和挫折是成长和进步的机遇。只有在经历艰辛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渐超越自我,不断成长。

最后,不要忘记欣赏路途中的美好风景。即使在困境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悟和珍惜,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行路难的含义。

总之,《行路难》这一典故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可以从中获得力量和启发。再行走人生之途时,让我们怀揣着行路难的精神,勇往直前!

九、蓬山此去无多路借用什么典故?

运用了二个神话典故:蓬山指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青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传说西王母与汉武帝传情,就靠青鸟传信,隐喻爱情。

原文:晚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十、答司马谏议书借用典故的句子?

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里以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诽的事实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语而动,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强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的,言简意赅。

以上是借用“盘庚之迁”典故的例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