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青团的由来?

2024-01-11 21:27:5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青团的由来?

为了纪念在走投无路时村民们偷偷送给李秀成的青团,李秀成从此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青团具有纪念先人、团圆的寓意。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因色如碧玉,口感糯韧绵软、肥而不腴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青团的青色,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二、青团的颜色由来?

1.

清明美食“青团”的绿色最早取自 绿色植物 绿色糯米

2.

青团的绿色是用一种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三、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历史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古时,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日,是缅怀和感恩为主题的祭扫节日。清明是踏青春游的日子。

扫墓从唐朝开始盛行,唐朝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唐玄宗诏令“寒食上墓”。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

到了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起,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清明假期一般在4月3日-5日。

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清明节的节气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5天。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

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除了清明节的历史与节气,还有清明节的习俗、饮食、古诗词、谚语、缅怀先烈、文明祭祀、安全教育、优秀作文等一系列的内容!

更多关于清明节的主题内容,请到我的文库查看及下载!

百度文库地址:

清明节主题班会PPT课件 - 百度文库清明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 - 百度文库清明节缅怀先烈主题班会PPT课件 - 百度文库清明节-清明节经典古诗词34首 - 百度文库清明节-清明节优秀作文8篇 - 百度文库

道客巴巴地址:

清明节-清明节主题班会清明节-清明节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以下是清明节的历史与节气部分内容预览,进我的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四、青团的做法清明节青团怎么做?

原料:

糯米粉200克,粘米粉100克,澄粉75克,艾草粉10克,沸水480克,沙拉油45毫升,红豆300克,砂糖125克,黄油30克

步骤:

豆沙做法

原料:红豆300克,砂糖125克,黄油30克

步骤:

1,将红豆提前用水浸泡24小时,倒入锅中,加水没过红豆,以中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煮约30分钟或至红豆绵软。

2,将红豆按压成泥状,也可以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泥状。

3,将红豆泥一勺勺地筛过滤网成细腻的红豆沙,过滤掉红豆皮。

4,把过滤好的红豆沙放入炒锅中,以小火慢慢炒掉水分。在炒的时候,当水分减少时豆沙容易飞溅出,需小心将锅底的豆沙不断翻炒到上面,以减少飞溅。

5,豆沙变干后,倒入砂糖翻炒至有粘性。

6,倒入黄油搅拌均匀成糊状后即可关火,自然降温后即可成细腻、柔软的红豆沙。

青团包制

原料:糯米粉200克,粘米粉100克,澄粉75克,艾草粉10克,沸水480克,沙拉油45毫升,红豆馅600克

步骤:

1,将糯米粉、粘米粉、澄粉混合。

2,艾草粉用沸水调成艾草汁。

3,将艾草汁慢慢倒入粉中搅拌均匀。

4,再倒入一些油,边倒边搅拌,最后揉成比较光滑的面团。

5,手上蘸水或油,见面团揉成小孩子拳头大小的面剂子。

6,将一个个的面剂子按压成圆饼状,包入豆沙馅后收口。

7,将做好的青团上锅蒸15分钟左右至熟。

五、清明节青团做法?

【具体做法】

1,咸蛋黄放在盘里,开水上锅大火蒸10分钟左右,将其蒸熟取出。

2,用勺子将蒸熟的咸蛋黄压成颗粒状,如果喜欢细腻的口感,可以将蛋黄放在漏筛中按压过筛。

3,加入40克肉松和20克沙拉酱,将其拌匀。

4,将蛋黄搓成30克左右一个的馅料球,另外我用做了9个豆沙馅。馅料准备好,放在一边备用。

5,菠菜叶150克,洗净后开水焯烫30秒捞出。

6,将烫过的菠菜攥干水分,切碎后放入料理机中,加入100毫升清水,再加入1克左右的小苏打减轻菠菜变色,将其打成菠菜汁。

7,大碗中加入400克糯米粉、100克小麦淀粉、30克白糖,然后加入150毫升开水将糯米粉搅拌均匀。这里加开水烫糯米粉,可以使揉好的面团更有延展性,包的时候完全不会破皮。

8,然后倒入打好的菠菜汁,再加入30毫升玉米油,充分拌匀。这里加食用油和面,成品凉了也不硬。

9,揉成一个软硬适中的光滑面团。

10,揪下一块面团,约50克,搓圆后将其捏成小碗状,再包入馅料。

11,将馅料包裹严实,再将其搓圆,这样一个青团就包好了。(这里包青团的时候需要注意,馅料和外皮一定要紧贴在一起,两者之间不要有空隙。成品青团才能不塌馅、不破皮,更有型。)

12,将所有的馅料包好,开水上锅,大火蒸12分钟左右即可打开锅盖。

13,青团蒸好,趁热在表面刷一层熟油防止表皮干裂。

六、青团的由来和寓意?

青团的由来为了纪念在走投无路时村民们偷偷送给李秀成的青团,李秀成从此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青团具有纪念先人、团圆的寓意。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因色如碧玉,口感糯韧绵软、肥而不腴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青团的青色,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七、知道青团的由来吗?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八、关于宁波青团的由来?

大禹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

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苏州人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

九、吃青团的由来简短?

1 青团起源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一种用糯米粉和绿色植物制成的食品。2 据传,青团的起源和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公元前278年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会在端午节这天吃青团。3 青团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着营养丰富的特点,绿色植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滋补身体。因此,青团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之一。

十、青团是怎样由来的?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来当作春游小吃。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