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要简短的)?

2023-12-27 19:14:3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要简短的)?

清明节来源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们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汤让重耳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发现真相时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晋文公,介子推却背靠柳树死在了山火中,留下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当时的柳树死而复活,便赐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拓展资料:

清明节固定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欢乐节日。清明节不仅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而且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清明节的故事简短?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的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至一片农地。这时,一位农民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没有抓到人,便在附近的村庄设岗哨,检查每一个进出村的人,防止有人给陈太平带食物吃。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不小心在艾草上摔了一跤。顿时,他计上心头。农民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干净并煮烂,然后将青色的艾草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个个青色的米团子。最后,把青色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了村口检查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色的米团后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很好吃。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返回军营。后来,陈太平将这种吃法教给所有将士,随之,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三、年的故事传说简短?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四、年的传说故事简短?

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年”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家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朝院子里冲进去。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砰砰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年兽抖得厉害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打开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里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白胡子爷爷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年兽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福字,在窗子上贴上红窗花,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五、饺子的传说故事简短?

传说张仲景,当年辞官还乡时,他老家正值冬天时期,天气非常的冷,当时的人们由于贫困穷乏,没有多余的闲钱去购置保暖的衣服,所以每个贫困穷乏的人都懂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冻得不成样子。

因为当时张仲景的名声很大,所以有很多人都上门求药,张仲景一想到他们冻僵的样子,即使上门求药的人有很多,张仲景也一一舍药相救,获得了百姓们的称赞。

后来张仲景制作出了“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当时就是用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材煮熟,切碎包在面皮里,再次放到汤里煮,煮熟后捞出再舀一碗汤,放入几个娇耳,每人一份。

人们吃完娇耳、喝完驱寒汤后,浑身都很温暖,耳朵气血也流通了。从那以后,吃过的百姓都没有再出现冻僵的现象,耳朵也没有发烂。

张仲景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六、彭祖的传说故事简短?

彭祖原名彭十,十岁那年,正吃面饼时,夜叉来捉彭祖,说你阳寿已尽。彭祖以饼相送,请求宽容。夜叉将彭十改为彭千,可活千岁。后因踏坏麦苗,罚减二百,因此活了八百岁。

彭祖长大成人后,从西域返回。此时尧为贤君,御外安内,防洪斗兽,重任在肩。然营养极差,积劳成疾。彭祖怜之,上山打猎,得野鸡、草药,熬羹奉献,尧病愈。尧念彭祖有功,将其封于大彭山,即今徐州一带。此处山清水秀,宜渔宜猎。彭祖在此创建大彭氏国,国运延续八百年左右。

大彭氏国之都,设于大彭山下。彭祖率民挖沟垒石,围而成城,聚众而居。现为铜山县大彭镇,有彭祖井遗迹,重建有彭祖庙、彭祖墓、彭祖碑。农历三月三为彭祖庙会。

彭祖有54子,一幼子喜捕鱼。彭祖恐其落水,屡次阻止。其妻喜食鱼,为避彭祖,将鱼藏于羊肉中烧煮,不料鲜香无比。彭祖尝后认可,取名羊方藏鱼。“鲜”字从此而来。

大彭氏国人原饮河水。但时有洪水泛滥,造成污染很多人得病。彭祖率众掘井,教民改饮井水,强身防病。今尚有遗址。井为黄帝发明,彭祖学先辈掘井之术,为国人造福。

彭祖善烹调、房中、导引三术。黎明即起,披发散步。冬日爱洗冷水浴,夏日爱食青菜。漱口固齿,外出辟谷。常用药物:松脂、柏子、麜角、云母等。提倡多食鸡、鱼及羊肉。

一日,彭祖做梦:受玉帝之命,负责降雪之事。彭祖乡情浓厚,徐州该降雪时,改降白面,持续数年。后彭祖下凡暗访,发现有人浪费白面,以烙馍铺地,遂重改降雪。

到了商武丁年间,商灭了大彭氏国。彭祖无家可归,只好云游天涯,先到天目山,再到武夷山,后到彭山。神州大好河山,几乎踏遍。故今很多市、县中,都有彭祖遗迹。

彭祖身在天涯,心系故国,虽国已不在,仍冒险返回徐州。以周围山林为家,仰卧山之坡,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终修道成仙,肉体化石,灵魂升天。

七、牛的传说故事简短?

古时,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时常往返于天宫和大地之间。有一天,农夫托牛给玉帝传个口信,说是人间寸草不生,太难看,请玉帝带点母草籽给人间,把人间打扮得好看些。玉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问殿下众神谁愿去人间撒草种。

  “玉帝,我愿去人间撒草种。”牛自告奋勇地说。

  “你是个粗心大意的家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说。

  “玉帝放心,这点小事我都办不好,甘愿受罚。”牛坚持要去。

  十二生肖故事牛的故事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请求,叮嘱牛到人间后,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带着草籽,走出天宫,在跨出南天门时,不小心跌了一跤,头脑晕乎乎的,误以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于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根本无法种庄稼了。

  他们托灶神告诉玉帝,野草太多,庄稼无法生长。玉帝知道坏事了,召来牛一问才知道粗心的牛王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办坏了。

  “你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间遍地里草,当初你怎么保证的?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子子孙孙都只准吃草,帮助农夫除草,同时,祖祖辈辈是帮助农夫干活儿。”玉帝说完,怒气未消,飞起一脚踢向老牛,牛王一个筋斗从天上落到人间,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于是,牛从此便一辈子给农夫当苦力,并且人未停止啃青草。直到今天,它的那排上牙也还没有长出来。

  但是,牛是个知过即改的好动物,它任劳任怨,勤恳踏实,拉车犁田从不松套,为农夫做了不少工作,博得人们的好评。在排生肖的时候,人们一至推举他为生肖。如果不是投机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抢先得了头名,牛肯定还会当上生肖首领呢。

八、黄帝传说故事简短?

五千多年前,一天夜里,在今天的山西祁县附近,一片原野上,一个女子正匆匆赶路。

四周尽是蓁莽之地,远处不时传来虎狼的嗥叫。女子望望夜空,满天繁星,北斗星在群星之中分外醒目。又一声嗥叫传来,女人打了个寒战,不由得加紧了脚步。

女子披头散发,身上围着粗陋的兽皮缝制的衣服,赤着脚。她是一个强壮的女人,今天去野外采摘野果,竟耽搁了返回的时间。

突然一声震雷响彻北方的夜空。晴朗的夜里竟有雷声。女子正想着,眼见得北斗七星的天枢星旁,一道闪电又旋转着劈来。闪电的强光,照的黑夜如同白昼。女子浑身震颤了一下,紧接着就是地动山摇的惊雷。前方已经看见村落,茅草窝棚外燃着堆堆篝火。

女子是少典部落首领的女人,名叫附宝。茹毛饮血的时代,首领的女人也要外出劳作。平日里,男人们成群结队地手持削尖的棍棒和石块,尖叫着围猎野兽。有时也要应对外部落的人群前来掠夺食物。首领都是些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男子,勇敢,智慧,捕猎技术高明,处事公正,深受部落成员爱戴。

不久,附宝感觉身体不适,部落的巫师笑呵呵地说她怀孕了。附宝心头一震,眼前又闪现出那天夜里的晴天霹雳。

附宝的肚腹逐渐隆起,已经过了一年了,腹中的胎儿依然不肯降生。附宝整日扶着后腰,步履蹒跚着出野采摘、切割猎获的兽肉、缝制衣服。

月盈月缺整整二十四轮,这天,附宝的肚子一阵剧痛,豆大的汗滴落下。她感觉要分娩了,坚持着往自己的窝棚赶去,又一头扑倒在地……

一个男婴顺利降生。这天,附宝的窝棚上空,一片彩云久久不散。

这孩子生着一副奇怪的模样,额头奇骨贯顶,眉骨高隆,在几十天大的时候已经能开口说话,整个部落惊异不已。

孩子渐渐长大,很快长成一个强壮的少年。他拥有所有首领人物的优秀品行,力大无比,头脑睿智,精通各种武器和工具,擅长捕猎狡猾的野兽,待人和善,把食物分给老人和孩子,自己宁肯忍饥挨饿;又处事公允,深受大家的拥戴,倒并不因为他是部落首领之子。

鸟儿强壮了要翱翔天空,少年长大了要闯荡天涯。当他长大成人后,带着一群追随者,离开少典部落驻地,来到今河南新郑,在这里安营扎寨,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有熊。

此人就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九、嫘祖的传说的简短故事?

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她贤惠、善良,又是教民养蚕缫丝的创始人。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开庆功会时,有一位身披马皮的美丽姑娘前来献丝,这便是传说中的蚕神。原来,远古时候,有一家父女二人养了一匹马,因父远征数月未归,女儿思父心切,边给马添料边开玩笑说:“马儿呀,马儿,你若能找回父亲,我就嫁给你。”不料马闻听姑娘此言,挣脱缰绳狂奔而去,数日之后,将姑娘的父亲驮了回来。父女相见皆大欢喜,而女儿对嫁马之事却只字不提。那马从此不思饮食,哀鸣不止。父亲不解,女儿便如此这般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知道真相后也觉得如让马做自己的女婿确实有辱家门,只得忍痛将马杀死,剥下马皮晒于院中。谁知女儿还不解恨,竟用脚踩着马皮说:“你是畜生,还想讨我做妻,活该被杀!”不想马皮忽然从地上一跃而起,裹起此女夺门而跑。从此姑娘身披马皮,栖身于树枝中,摇头吐丝,日夜不停,好像诉说着她那不幸的经历。后来人们就把吐丝的生物叫“蚕”,把此树称为“桑”,而这位身披马皮的姑娘就做了蚕神。今日黄帝庆典,有蚕神献宝,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嫘祖听黄帝讲了蚕神的故事,再细看那蚕神所献宝物一一黄像金、白似银的两绞蚕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身遭不幸的姑娘吐出的丝成为天下老百姓的有用之物。于是她起早贪黑开始养蚕,在她的精心养育下,蚕种孳生繁衍,蚕儿越养越多。她又用自己积累的养蚕经验教更多的妇女们养蚕,待她们掌握了养蚕技术后,嫘祖以她的聪明智慧和非凡才能,又苦心钻研丝织技术,她和众姐妹反复探讨,多次切磋技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探索,终于用蚕丝织成一种又轻又软,如行云流水一样的绢绸。

后人为了纪念螺祖,便在嫘祖所到之处修祠建庙,供奉祭祀。还有的传说干脆就把嫘祖称为蚕神娘娘。现在,我国许多地方有以嫘祖的名字命名的山川名胜,如嫘祖山、嫘祖坪、嫘祖洞、嫘祖峰等。

十、关于清明节的简短故事?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上坟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

 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过于残酷和严厉,并不顾各地具体情况,甚至影响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于是,汉代发生了周举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汉代的寒食节,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