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时间和风俗特点?
一、清明节的时间和风俗特点?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15日前后,也叫踏青节。时间:通常在阳历4月4日或4月5日左右,节日期间,人们烧纸、祭拜、扫墓,否则认为孝道不足。风俗特点: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祭祀祖先、野餐等习俗,也称为寒食节。在这一天,人们向先祖们中一脉的遗体祭奠,祭祀活动还涉及扫墓、祈福,等等。清明节与春联、踏青、放风筝、植树等也有很大联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其视为返乡探亲、家庭团圆的日子。
二、清明节特点?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三、清明节的时间和特点是什么?
时间: 公历4月4或5或6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特点: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四、清明节植物特点?
清明草又名念子花、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 绵菜、香芹娘等。全株有白色绵毛,叶和菊花叶子一样非常的小,开絮状小黄花,一年生绿色开花草本植物,因为一般在清明时节被人们摘回去食用,所以被叫做“清明草”。清明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
清明草全株都有白色的绵毛,叶子比较小,类似于菊叶,花顶开有絮状小黄花,是一种一年生绿色开花草本植物,在清明节可以看到,并且还可以制作美食。
五、清明节气候特点?
清明节气一般出现在4月4日或5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其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清明节气是春季最寒冷、最干燥的时期之一,随着气温的上升,气象条件产生了很大变化,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要适当补充水分。
清明节气是重要的农事节点,它标志着农作物生长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气温已经逐渐回升,农民开始忙着播种、修剪、整地等农事活动。
六、清明节特点诗句?
1、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3、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5、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6、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7、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0、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七、清明节的特点?
清明节气候特点: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八、清明节的时间和风俗特点是什么?
清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九、清明节馒头的特点?
清明是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祭祖节日,自然也与我们传统的面食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清明和面食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漂亮也最有趣的当属一种馒头花馍了。
花馍起于明清年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因花式多样而得名。清明节陕北人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明寒食节前蒸花馍。陕北人喜欢把“大”说成“老”,所以把蒸花馍叫蒸老馍馍
1、已婚男人吃的花馍叫子处,形状如一个普通的大馒头,是人们纪念介子推,也叫子推馍。花馍呈半圆形,形似子推的坟堆,花、鸟、虫、榆钱等都是生长在子推坟堆上的生物和植物所以花馍上会点缀很多花饰在上面。花馍里面还要包上大枣或鸡蛋等,意思就是坟里面的主人。之所以叫子处,也就是说人们一看到这个大花馍,就能想到子推遇难之处了。男人吃的子处馍又大又圆,象征如山一样的担当、责任和厚重。
2、已婚女人吃的花馍叫罐和搓,形状如旧时织布机上用的梭子。旧时有两种梭子,有一头粗一头细的梭子叫罐;还有一种是两头细中间粗的叫搓。同时也是纪念同一天遇难的介子推的母亲。梭是表示了对女人清洁、洗涤、纺织、勤劳、持家的尊重和赞扬。
3、没结婚的男孩吃的花馍是大老虎,旧时男劳力极为重要,人口成活率差,希望男孩子能生龙活虎,健康成长,老虎有驱邪避灾之意,也有虎虎生威之意。
4.没结婚的女孩吃抓节,谐音即抓髻,是根据古时未婚女人的一种头饰而得名,形状中间细两边粗,然后绕上许多圈和头绳一样的面条和花做点缀,染成红红绿绿的鲜艳的颜色,甚是美丽好看。抓髻也是希望女孩子们快快长大,早日成家立业,富贵满堂。
十、清明节气的景物特点?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 “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