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及翻译?

2023-12-20 10:38:3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及翻译?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鹊踏枝·清明

五代 · 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译文

斜倚在绿树下的六曲阑干上,着在微风中飘荡的柳丝,忽然发现原来在冬季叶落后呈金黄色的柳条已经全都变成绿色了。是谁把秦筝的雁柱移动了,使它的音调那样的哀怨?以致成双的燕子惊得穿过帘幕飞出去了。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红杏的开放时分,一霎那就飘落清明雨。酣睡醒过来懒洋洋的不说话,惊残的好梦我哪里寻去?

二、边塞战争诗及翻译?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译文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译文二: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哪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三:  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又长了些许白发,战士热泪满眶.

赏析: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一间农户家里,传出一声接一声的叹息声,有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子对着房门正在织布。走近了才发现,听不见织布机工作发出的响声,只能够听见木兰不停的叹息声。有人问木兰在想什么?在忧愁什么?木兰回答说: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忧愁什么。昨天晚上我看见了有关征兵的文书,我们的君主在国家里大范围地征兵,征兵的名单有很多张,每一张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可是我的父亲他没有大儿子,我也没有哥哥,我木兰愿意为了父亲,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这样去替代年迈的父亲去上战场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赏析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清明节睹物思人的诗及句子?

关于清明思念亲人的诗有《临安春雨初霁》、《喜迁莺清明节》、《破阵子春景》等。

1.《临安春雨初霁》:作者陆游,原文是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五、《雪诗》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白居易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六、《马诗》古诗原文及翻译?

答:全文如下: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七、《木兰诗》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在集市上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清晨离开父母,晚上住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叫女儿的声音,只能听见黄河水流水声。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了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叫女儿的声音,木兰只听见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原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行军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照在战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损躯,有的转战多年后凯旋。

原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打了胜仗回朝见天子,天子在殿堂论功行赏。木兰功勋很大,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只希望能骑上千里马,快快回到自己的家乡。

原文: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译文:木兰的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到城外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忙着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户、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走出去一起打仗的火伴一看,很听吃惊,同行数年,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儿身。

原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文: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只前脚会动弹,而雌兔两只眼睛会时常眯着,极好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又怎么能分辨呢?

原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是北朝著名的民歌,木兰身为女子,勇敢善良、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传奇故事,全诗内容富有浪漫色彩。作者以排比手法,将木兰的情态、动作细致的描写了出来,全诗神气跃然,极具有艺术感染力,也因此被传千年传唱,视为经典民歌。

八、《二游诗·徐诗》古诗原文及翻译?

徐祯卿的《济上作》古诗的原文和翻译是

原文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翻译

徐祯卿此首《济上作》,风神秀朗,情韵动人。两年客居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千里孤舟济水旁”。头两句是动与静,远与近,大与小的比较。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千里济水,惟独作者一人停舟江上,孤孤零零,伤感顿生。“千里”场景之大,愈反映出“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韵悠长。“忽见黄花倍惆怅”,作者看到岸上黄花,更感漂泊的伤感。元关汉卿《普天乐·张生赴选》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之句,秋高气爽,黄花遍地,本当使人舒畅,然而秋风瑟瑟,万物凋零,在寂寞难熬之时,忽见遍地黄花,自然而然wwW.sLKj.ORg地想起故园秋天景色,“故园明日又重阳”,真是美景伤人。短短四句诗,景物描写不多,只是济水孤舟和黄花,但作者浓厚的思乡情使整个景观都笼罩上惆怅的色彩。此诗是他的佳作,明后七子王士祯对他的评价很高:“天马行空脱羁靮(di),更怜谈艺是吾师。”

徐祯卿(1479—1511),字国昌,吴县(于今江苏)人,早年诗风华丽,后诗风一变,长于七言,绝句较佳。诗歌水平系前七子之首,著有《迪功集》。

诗中前两句,诗人通过那些意象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目前怎样的生存现状?

“两”之长正逢“秋节”相思之切,“千里”之遥恰现“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蕴悠长。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两多来客居他乡,面对此时——秋日重阳佳节;面对此地——千里之外,济水之滨,孤舟之上;内心满溢着孤独、忧伤之感。

诗中尾句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意境相通,请分其异同点。

相同点在所抒之情。二者均为诗人漂泊在外,面对重阳佳节而引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不同点在抒情的方式。徐诗含蓄,语不深而情深;王诗直抒胸臆,融浓情于笔端。

九、《己亥杂诗》古诗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十、《绮怀诗》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赏析“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 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 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 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 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