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清明节习俗
一、莱芜清明节习俗
莱芜的清明习俗和其他地方并无不同,大都是:荡秋千、玩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
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
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_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
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现在的足球就是由蹴鞠变化而来的。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二、如何鉴赏“明于大而暗于小”?
“明于大而暗于小”见宋•苏洵《高祖》。
本句大意是:着眼于大处,而不计较小处。
管理国家或较大范围内的事务,要着眼于大处,善于抓有关全局的事,才能总揽全局;切不可斤斤计较小处,抓住细枝末节,把自己的眼光和精力囿于小事,从而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否则就会犯大错误,而影响全局。这句话说明领导人要有远大的眼光,要善于抓大事。
三、减毒活疫苗发明于什么时候?
减毒活疫苗的发明19世纪末,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法国免疫学家巴斯德(Pasteur)和德国细菌学家郭霍(Koch)在创立了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科学研究,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方法获得了减毒菌苗,并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四、文明于世界的经典名著有那些?
《红与黑》
美国的《飘》《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愤怒的葡萄》《第二十二条军规》《喧哗与躁动》《马丁伊登》《教父》《红字》《洛丽塔》
法国的 《伪君子》《忏悔录》《红与黑》《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巴黎圣母院》《局外人》《约翰。克里斯朵夫》《包法利夫人》
英国的《莎士比亚全集》《傲慢与偏见》《简爱》《大卫科波菲尔》《牛虻》《福尔摩斯探案记》《儿子与情人》
苏俄的有《死灵魂》《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
德国的《阴谋与爱情》《西线无故事》
西班牙《堂吉柯德》澳大利亚《荆棘鸟》
《老人与海》——“硬汉子”小说的杰作
《变形记》——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世界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
五、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1946年
首先纠正一下楼上的。冯·诺伊曼小组研制的是ENIAC后来中文中多翻译为“爱尼亚克”或者“恩尼亚克”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与组建了研制计算机的小组,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方案,经过反复试验与研究,终于在1946年2月研制成功,并在美国阿伯丁弹道实验室中表演。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取名为ENIAC,有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占地达170平方米,重量有30余吨,约有2层楼房那么高的庞然大物,耗电量140千瓦,运算速度每秒5000次。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