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无锡的风俗有哪些?

2023-07-20 19:23:53  来源:网络   热度:

无锡人对冬至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的前一天称冬至夜,一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吃冬至夜饭。如家里有人外出未归,要留个座位,摆副碗筷,象征性地盛些饭菜,以示思念。吃夜饭前,先祭祖宗。祭毕,把菜回锅烧一烧。如不烧就吃,说是记忆力要衰退。饭里要放黄豆,叫元宝饭,饭碗里预先放两只熟荸荠,吃饭时把荸荠夹出来,叫钳元宝。冬至夜饭,有钱人家吃得很丰盛。有钱的吃一夜,无钱的冻一夜。冬至那天的早晨称冬至朝,吃隔夜做好的糯米团子,故有诗云:家家捣米作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史传,冬至这天在周代是新年元旦,故今无锡地区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十二月的最后一夜称大除夕,俗称大年夜;其前一夜称小除夕,俗称小年夜。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掸灰尘,干干净净迎新年。用一定比例的糯米和粳米磨成粉,做成年糕,象征年年高、节节高。刷掉门上旧春联,贴上新春联,以示除旧更新。除夕之夜,家家祭祖,焚香,点烛,烧纸钱,祭品丰盛,反映人们对祖宗的崇敬。祭毕,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合家欢)。晚上,有的在灶神龛内换上新的灶神像,两边贴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纸对联,上供品,俗称接灶,把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天奏事的灶神接回来。有的挂钟馗像,以避鬼祟。农家还在屋前空地上用石灰画粮囤,企求五谷丰登。入睡前,放3声关门爆仗。有人还在大除夕守岁,做圆子,切糕丝,在灯光中达旦不眠。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时以奇数为阳,九月初九两个阳重叠,故称重阳,亦称重九。无锡人重阳节一般吃重阳糕,有的还吃九品糕(用荸荠、栗子、莲心等9种果品煮成的羹),意取甜蜜、和顺。这天的主要活动是上山登高。现在,重阳节被定为敬老节,以弘扬我国敬老传统。 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七夕风俗中流传最久、最广的是乞巧。这天晚上,少女纷纷结彩线,穿七孔针。穿得快,就意昧着乞到的巧多。白天,有些少女在庭院中放茶几,上置一碗用井水和河水混合而成的鸳鸯水,挨次把绣花针平放到碗中,视阳光下的各种投影,判断乞巧的情况。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着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自净。有些妇女捣风仙花,取汁,染无名指和小指指甲,称红指甲。有些妇女还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乞巧风俗今已不存,仅留牛郎织女的传说。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无锡人过中秋节.早晨吃红烧糖芋头,晚上赏月、吃月饼。这一风俗延续至今.并多有群众团体举行的中秋赏月晚会,以增进友谊。 无锡民间开始种植蔬菜、果树。蚕农在清明夜把蚕种裹在棉衣里进行孵化。这天,人们纷纷上惠山踏青。不上惠山的,上城墙绕城而走,叫登高踏青。东门东林庵一带,为士女聚集处,故有东林庵里看桃花的说法。这天,也是东乡胶山和北乡斗山的节场,附近还有赛会,故斗山别名清明山。人们都上山踏青,赶节场,观看赛会。从元宵节至清明节,大人孩子,三五成群,至野外放风筝,别有情趣。清明时节祭扫祖坟(俗称上坟),为无锡传统民俗。扫墓时挑些新土壅坟莹。凡新坟一定要在清明前祭扫;旧坟可以过清明,但不能过立夏。新媳妇一定要去祭扫祖坟,俗称上花坟。扫墓时用荤、素菜看和酒、饭等祭奠。后用于果糕点等替代。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