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简短

2023-07-14 11:38:5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简短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墓节,历代有祭祖扫墓的习俗。后来,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已节合为一体,三者融汇成为我国精华的清明节。

传说清明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割股奉君”。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立起来。随他一道外出的大臣们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一个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将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公子喝下,使之恢复了精神。

而后19年,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文公即位后,重重地奖赏了当初伴随他一道流亡的功臣,唯独忘记了救活他的介子推。介子推打点好行装,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着随行官员去请介子推。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要找到介子推谈何容易。于是一位随臣献计说:“绵山太大,而且树木茂密,只得从三面放火,留下一面,他一定会从未烧的一方跑出来。”大火烧遍了整个绵山,都没有见到介子推的身影。待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树下被大火烧死了。晋文公看到如此惨景,恸声大哭。

装殓时,才从树洞中发现一纸血书,上面写道:“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特意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在这天忌烟火,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又决定赐老柳树为“清明树”,并告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作文

蛇盘兔是山西陕西以及甘肃某些地区广泛流传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种小吃。在清明时节,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孝义的介子推,就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状,“蛇”代表介子推的母亲,“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缠绕在一起,用来表达孝道之心。

而且,在介休当地方言中“蛇盘兔”与“必定富”谐音,寄托着人人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现在流传下来人们一直念叨的老话“蛇盘兔,一定富”。

三、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400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人从先秦时代便极重视祭祖活动,这也是清明节的文化源头。但在秦汉时期,我国并没有官方规定的祭祖节日,更谈不上有清明节。事实上,两汉时“清明”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气,西汉前期《淮南子》中记有清明节气:“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则记“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将其完全作为农业时令对待。

清明节真正走上节生巅峰,成为盛大的节日,是在兼并了上巳、寒食这两个古老的节日之后。

上巳节是上古时期极重要的节日,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这一天先民要来到水边祭祀、沐浴拔楔(带有驱邪的巫术仪式),青年男女在这时嬉戏择偶,其乐融融,“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孔子弟子曾皙言志时也将上巳“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作为乐事。

魏晋时,上巳节正式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三,这时有钱有闲的士族常会去水边玩一种高端游戏——曲水流觞,而正是东晋永和九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写出了垂名千古的《兰亭序》。唐代上巳节是全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唐德宗把它和重阳、中和 (二月一日)并称“三令节”,足见对上巳节的重视。每逢上巳, 皇帝要在曲江大宴群臣 ,作曲水流觞之会, 并且还要拿钱物赏赐文武百僚。民间的上巳节更是多姿多彩,男女争相来到水边祓禊饮宴、现场交友,繁盛非常,“彩幄翠畴,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杜甫笔下杨氏出游也是在上巳“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节在农历三月,上接上巳,下连清明。相传寒食节是因为晋文公欲逼功臣介子推出山做官,放火烧山误将介子推母子烧死,为此而立。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寒食节实际起源于上古时期“改火”的风俗:上古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崇拜火神,认为发生与火有关的灾难是由于久燃不熄的旧火作祟,需要定期熄灭旧火,过一段时间选择新树再次钻木取火,方才能趋吉避凶。在新旧火交替时,只能吃冷食,故而称为“寒食节”。

四、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介子推

清明节由来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五、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300字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扫墓。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六、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200字

  由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简写50字

清明节由来: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就流亡到了国外。在逃难的路上,由于又累又饿,无力站起来。跟随他的臣子也找不到能吃的食物,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便悄悄地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晋公子重耳吃了,重耳吃了以后渐渐地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这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后来,重耳做了国主,历史称晋文公。晋文公登基后重赏了当初随他流亡的众多功臣,但是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在乎功名利禄,带着自己的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了这件事情后,羞愧难当,便亲自带人去找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经去绵山隐居了。由于山高林密,找不到介子推,于是便有人给晋文公献计说:从三面放火烧绵山,把介子推从绵山里逼出来。大火立即烧遍了绵山,然而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经坐在一棵老柳树下面死去了。

晋文公看到以后,淘淘大哭。晋文公在这颗树下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到了寒食节,晋文公带着大臣们来绵山祭奠介子推,竟然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了,于是就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且昭告天下人,定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八、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100字

清明节,又称春祭、寒食节、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癸卯年(公历4月5日左右),是我国传统24节气之一,大约始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始于古代封建时期,是一个祭祀祖先和扫墓祭奠死者的节日。据传,清明节起源于古我国春秋时期,当时,周公旦为了纪念自己的忠臣介之推的忠诚和贡献,他率领百姓到墓地扫墓,举行祭祀,这场祭祀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个常规的节日。清明节是表达对前人的怀念和感恩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春天真正到来,自然界万物开始恢复生机。在我国,人们会扫墓,整理祖先的墓地,祭拜祖先,烧香献花,祭祀先人,重温祖先的丰功伟绩,祈求祖灵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人们会采摘野菜草药、踏青游玩、放风筝等习俗。总之,清明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人们对亲人的思恋与怀念,同时也是重视生命、尊重死者、庄重仪式和悼念死者的一个日子。

九、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简介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因为两节日子离的很近慢慢的就合在一起了。据传说好像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们夸耀功绩,告慰祖先近况的“墓祭”之礼。到了后来被民间纷纷效仿。

还有一说是关于春秋时期名士介子推的。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太子申生被晋献公的妃子骊姬陷害,最终自杀身亡,其弟重耳为保命流亡它乡,时间日长,随同的人渐少。很多门客离他而去只有少数几个仍然不离不弃。有一次重耳在流亡途中,又累又饿身上的食物都吃完了,重耳看在眼中急在心上,便避着人群偷偷在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端给重耳。重耳得知后非常感动。

最后晋文公继位后大封群臣,确把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得知后不辞而别和母亲一同隐居绵山。

重耳经人提醒方记起介子推后追悔莫及,苦苦寻找,介子推避而不见,事急从权重耳让兵士火烧绵山打算把介子推逼出来,最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被烧死在一颗枯死的老柳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十、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简写

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

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