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的文化风俗

2023-07-10 15:07:1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的文化风俗

清明节风俗有这些:踏青、放风筝、扫墓、荡秋千

1、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2.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3.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4.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后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扩展资料: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二、清明节的文化底蕴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4月5日左右,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缅怀先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时刻。其主要意义如下:

1. 祭祖扫墓: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坟或墓地,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之情,感恩祖先的恩德。同时,扫墓也是一种清理墓地、整理祖先墓地的行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2. 缅怀先人:清明节也是缅怀先人的时刻。除了前往祖坟或墓地,人们还会在家中设桌,摆上祭品,向已故的亲人表达思念和怀念之情。

3. 弘扬中华文化:清明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节日里,人们不仅能够缅怀祖先、弘扬中华文化,还能够感受到家庭和睦、亲情浓厚的氛围。

4. 提倡绿色环保: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墓地的规模越来越大,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清明节也是提倡绿色环保、倡导低碳生活的时刻,呼吁人们尽可能地采用环保、低碳的扫墓方式。

总的来说,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家风家训、提倡绿色环保的重要节日。

三、清明节文化遗产名录的时间

神农架

这里是有传奇色彩的避暑天堂

这里山川交错,水秀谷深

是传说中野人出没的地方

走进神农架

就是走进摄人心魄的原始梦境

03

鼓浪屿

这里是我国第一座申遗成功的小岛

它是风姿卓越的海上花园

岛、礁、树、街、木交相辉映

是无数青年迷恋的文艺圣地

也是无数打工人向往的度假天堂

04

哈尼梯田

这里被摄影师评为“最神奇的大地雕塑”

层层错落的灌水梯田

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溢彩纷呈

农作的村民点缀其间

构成了世间罕见的田园风情画卷

05

新疆天山

这里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

终年与天山瑶池相伴

蓝天、雪山、密林、湖泊层次分明

冬日美景更是如诗如画

是为数不多的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06

杭州西湖

它全球唯一免费开放的世界遗产景点

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挥洒豪情的地方

漫步西湖,移步换景

似是看到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相遇

又似听到那曲著名的三潭映月

07

五台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它不仅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而且多朝皇帝也曾前来祭拜

它“亚洲佛光”的美称使得

这里访客连绵不绝,香火从不间断

08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遵循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俯视视角下它如朵朵绽放的莲花

走进却发现楼里住的都是平民人家

它的幽静神秘,值得人去探寻

09

开平碉楼

四、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20字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是为了祭祀祖先和扫墓而设立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带有浓厚民俗色彩的节日。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4日或5日之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的历史文化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古代,人们认为清明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日子之一,是祭扫祖先和纪念先贤的日子。清明节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在这一天会欣赏春景、踏青游玩、赏花等活动,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敬重。

清明节的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的意义也在不断的变化。现在,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秉承敬重生命、缅怀先人的传统,前往祭扫亲人和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保日,人们在祭扫亲人之余也应当注意环境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呼吁大家爱护环境、珍惜生命。 

总之,清明节既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节日,它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人们对生命、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和回忆。

五、清明节的文化价值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绘画大师张择端的代表作。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张择端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是多方面的。

《清明上河图》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相对宽松的局面。从画面上看,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首都汴梁的繁荣景象,是为歌颂太平盛世而作的。

史书记载,北宋立国后,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如纺织手工业和陶瓷业)也得到高度发展;加之水道运输的改进与国内市场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起、城市人口的密集和消费的增强,促进了如汴梁这样的大都市的形成。

政治上的稳定,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快速发达与市场繁荣,艺术创作上的宽松。《清明上河图》以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为时间背景,以水门以东至虹桥附近汴河两岸为实际地理位置,以郊野、虹桥、城关三段为情节,以市民“出郊”、“上河”、“赶集”、“扫墓”等活动为主题,精细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盛况。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基本与历史文字记载相吻合,这是很难得的重要的历史文物真迹。用绘画来记载历史的绘画艺术作品,尤其是以界画艺术来描绘盛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唯一的一幅。

在艺术上,《清明上河图》创造性地把专画城市生活的风俗画,用界画艺术表现了出来,进一步完善了历史艺术门类发展的界画艺术,这是对绘画艺术的一大历史贡献!

综上所述,《清明上河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多见的与文字记载历史相一致的界画绘画艺术资料。

六、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简短

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风俗。寓意:清明祭祖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敬祖、崇宗隆嗣的传统观念,其核心是儒家伦理的忠孝文化。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时,会在风筝下面挂上一串串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人会把放上天的风筝剪断绳子,任由它自由飞翔,据说这样可以消除灾病,带来好运。

四、插柳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清明这一天在部分地区有插柳的习俗,据说这种传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五、荡秋千

荡秋千是清明习俗之一,古代称为“千秋”,后来为了避忌讳,改成了“秋千”,荡秋千不仅好玩有一丝,也能锻炼孩子的自信与勇敢,是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一项户外活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