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礼仪教案大班

2023-07-10 14:34:1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礼仪教案大班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三大祭祀节日之一,已传承两千多年,对传承发扬孝道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无外乎一个“孝”字,而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正是孝道的一个具体表现方式。

一般在清明节之前,远在他方的游子都会赶回家乡,祭祖扫墓。其中有一些禁忌,大家不可不知:

一,不可在墓地拍照。

祭祀先人,贵在一个诚字。祖宗先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心中无限悲伤思念,此时应该心怀敬意,追忆先人之德,保持严肃恭敬。如果在墓地拍照,拍合影,抱着玩世不恭,娱乐的心情,这就不合时宜了,是对祖宗先人的大不敬,还不如不去。

二,孕妇尽量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一来古人讲坟场的阴气比较重,而胎儿又是纯阳之体,不适合去这种场合;二来清明节人多拥挤,道路难行,孕妇身体多有不便,为了不影响胎儿以及孕妇的健康安全,还是不要参加的为好。

三,不要穿大红大紫的衣服。

清明节祭祖是忆念祖宗先人的时候,是让人伤心难过的时候,不是办喜事,这时候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对祖宗先人不尊,外人看到,也会说是不懂事,这点一定要注意。

四,外人不要参与。

清明节是祭祀自家祖宗先人的时候,外人最好不要参与。《论语.为政》上说:“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不是你的祖宗,你连认识都不认识,就跟着人家一块去祭奠,这就有谄媚讨好的嫌疑了。当然,如果是历史上的伟人名士,后人因为敬仰而去祭拜,这是正常的。

五,祭祖扫墓,不可找人替代。

有的人可能因为诸多客观原因,清明节前实在回不了老家,无法亲自到坟前扫墓,就托亲人代替扫墓、烧纸,这也是很忌讳的。《论语. 八佾》上说:“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如果真的脱不开身,那也没有办法,不去就不去了,有这份缅怀先人的心也就行了,但不能让人代替,这种事找人代替,还不如不去,这样就显得很不诚恳了。

六,坟头长草了,一定要修整。

清明节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的时期,如果看到坟头长草了,或者有其他树枝木头类的杂物,一定要清理干净。《中庸》上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我们祭祖扫墓,也一定要跟他们在世的时候一样,如果父母的房屋院落里长满了杂草,混乱不堪,我们能不帮着打扫干净吗?

七,不要在墓地嬉笑怒骂,非议先人。

祭祖扫墓,本是一个庄严肃穆的活动,最好不要带小孩,因为小孩子太活泼贪玩,在墓地跑来跑去,嬉笑玩耍,成何体统!祭祖的时候,可以说一些缅怀先人的话,但不要妄加议论,对逝者评头论足,你到底是来追忆先人的?还是来找架吵呢?一定要注意场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诗,深刻细腻的体现出清明节的节日氛围,尤其是在祭祖扫墓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与这个氛围不相融洽的言语行为。

二、清明节礼仪手势图片

  清明上坟磕头磕法:  一是“三拜三叩”。其仪式是先做合掌、下拜,再屈膝下跪、磕头,如同“一拜一叩”。磕完第一个头后,起身站立、后退半步;停数秒再次合掌,向前半步、下拜、屈膝下跪、磕头,即第二个“一拜一叩”;依此再做第三个“一拜一叩”。  二是所谓的“三拜九叩”,实际上是重复做三次“一拜三叩”,中间有两次起身站立而已。  三是“三拜九叩”,类似重复做三次“一拜三叩”,但手势可能与拱手、合掌不同,中间也不起立。

三、清明节礼仪包括哪些内容

1.婚礼上的一些礼仪。婚礼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有人把它戏称为“人生中的第二次生命”,既然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自然应该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而婚礼中各种礼仪增强了婚礼的隆重感和仪式感,这种感觉愈强烈愈明显,就愈能起到稳定婚姻的作用,在今天离婚率这么高的情形下,婚姻中的这种隆重感和仪式感更显得必要。

2.丧葬中的一些礼仪。如果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生命,那么“死亡”是人所有生命的结束。我国传统的丧葬礼仪中,虽保留了一些封建落后的东西,但“丧礼”是一个人和世界体面的告别,有了这么一个仪式,无论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心里都会有一个了结,否则,死去的人一直无法坦然的离开这个世界,而活着的人也会长久生活在一种思念和忏悔中。有了丧礼这个仪式,对死去和活着的人都会有好处。

3.重要节日的一些礼仪。重要节日的一些礼仪,同样值得我们去继承,比如,清明节上坟去祭奠先人。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孝”文化的一部分,追思缅怀先人,这正是一个人不忘根、不忘本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见证。此外,还有新年里走亲访友的一些礼仪和习俗等等,同样需要我们继承,因为这是维系血缘关系,增进亲情的有力举措。

4.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些礼仪。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些小礼仪,虽不会直接影响一个人智力,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比如,见生人,应主动向人问好,客人来了,应主动起身门口相迎等等,这些生活的细节,或许不能决定你挣多少钱,却能决定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打交道。

5.餐桌上的一些礼仪。餐桌上的一些礼仪也很重要。比如说,请客吃饭,怎么坐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礼仪既很重要,也能凸现“尊贵者”的身份和地位。还有,吃饭时的一些基本要求,比方说,先请客人动筷子,别人敬酒也要回敬别人等等,这些小的礼仪,既能显示主人的热情,又能使客人感到被重视的满足。

6.为人处世的一些礼仪。为人处世的一些小礼仪也应注意,处理好了,为我们为人处世加分,处理不当则可能因小失大。比方说,邻居或朋友家里有“大事”的时候,我们应主动表示,登门祝贺或上一定“贺礼”,尤其是人家上“贺礼”在前时,更不能犹豫。至于数量,可根据个人自身情况,朋友关系的远近,以及别人上礼的数量等等来定。

四、清明节礼仪礼节

长辈给晚辈上坟要注意长辈是不可以给他叩头的,但有些地方长辈给晚辈烧纸是可以的。咱们国家是提倡尊老爱幼的,但叩头只是晚辈给长辈行的礼,是尊重长辈的表现,所以长辈不能给晚辈叩头的。

还有一点就是年龄过于大的长辈不要去,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来就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还是不要去的好,以免伤心过度。

五、清明节礼仪课件

文明祭祀,健康清明因为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而又与户外活动相关,容易引起人们的疑虑。因此,文明祭祀、健康清明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文明祭祀是指在祭祀活动中注重礼仪和文化传承,尊重和理解祭祀的本质,让祭祀成为一种文明、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健康清明则是指在清明节期间,合理安排节日活动,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做好个人和公共卫生保健,确保健康安全。通过文明祭祀和健康清明的宣传,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这个特殊的节日,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节日的庆祝和传承活动,推广了本土的历史文化,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六、清明节礼仪教育教案

1、扫墓祭祖。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说扫墓祭祀才是清明节的核心,这也是清明节直到现在都还被大家所认可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家”这一概念,毕竟我们的家国观念比较重,对于死去的人也很看重,在清明节这一天为祖坟除去杂草、增添新土,是对逝去先人的一种思念。

2、吃青团。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3、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寓意放走一切不顺不平之事。

5、荡秋千。其实秋千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叫秋千,而叫千秋,但是后来改名叫做秋千,这是古代清明节最盛行的活动之一,一直流传至今都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娱乐活动。

6、拔河。拔河活动其实最早并不是在民间盛行的活动,在古代这是军中的一种比赛,用这来锻炼军人的素质,可是等到唐代,唐玄宗看着这活动挺有趣的,于是在清明开始举办大型的拔河比赛,从此,拔河活动也开始在民间流行,尤其是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会在清明节期间举行拔河活动。

7、插柳。在民间,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关于这个习俗,在民间有三种说法,其中比较神一点的说法就是据说观音菩萨的玉净瓶中所插的就是柳枝,所以人们认为柳枝有驱邪的作用,所以在清明节这一天会进行插柳。

8、蹴鞠。这是我国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塞满羽毛。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了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

七、清明节礼仪教案

清明祭祖的礼仪属于五礼中的吉礼。为了怀念祖先,子孙后代都会在清明节当天或前几天,去祖先的墓地去扫墓,踏青,同时还带上鸡鸭鱼肉等祭品来祭祀祖先,给他们烧纸钱,寒衣,鞋帽等东西,希望他们在那也过上好的生活。现在国家还规定了清明小长假,更方便大家了,可以在家做美食吃了,如清明饼等等

八、清明节礼仪与流程手抄报

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的对联: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有胸中韬略无穷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落花残日几多愁。 清明节的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参考文献:

孪芹燕.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电视呈现探索——以清明节为例. 《 VIP 》 , 2009

九、清明节礼仪儿歌小班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