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日的由来是什么

2023-07-04 14:15:4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日的由来是什么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清明节日的由来简介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扫墓。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三、清明节日的由来传说

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工资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来时,介子推却不愿意在做官了,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请不出来他,就放火烧山逼迫他出来,但是,大火烧了三天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寻找时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已经烧死了,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重登此山祭奠,发现老柳树复活,赐名为“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纪念介子推,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四、清明节日的由来200字左右

清明节的由来如下:

清明节是两条人命换来。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亲生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王位,害死太子申生,太子之弟重耳逃亡国外,有一次饿晕倒了,随从臣子介子推割自已腿肉火烤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登上国王宝座,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他大封功臣,却忘了介子推,经别人提醒,立即派人去请几次,介子推不来,亲自去请,介子推已背起老母亲躲进绵山,派人去找也未找到。于是,采纳了一个馊主义:放火烧山逼出来。大火烧三天三夜,仍未见出来。原来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烧死了。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堆,绵山改名为介山,把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此日全国禁烟火,吃冷食。二年春,晋文公率大臣们到介山祭奠介子堆,看见烧焦的柳树复活了,赐名“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五、清明节日的由来和风俗

清明节的名称来由得名于节气,与此时天象物侯的特点有关。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生气始盛,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洁齐而清明。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介子推,保护晋国的大公子——重耳出逃,在饥寒交迫之际,为了不让重耳饿死,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来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大王,要给介子推封官,介子推不肯做官,隐居到大山里。 有人为了把介子推逼出来,建议放火烧山,结果火烧了好多天,介子推依然没有出来。等火熄灭后,介子推的尸体被人们找到。重耳后悔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规定这一天为寒食节,后来就演变成如今的清明节。

六、清明节日的由来30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清明节与中国的传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

七、清明节日的由来字少

结论: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祭祀先人的习俗。原因:清明节最早是为了祭祀春秋时期大臣吕不韦的妻子蒋敬,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祭祀先人的节日。因为古人认为逝去的人灵魂仍存在,需要照顾和祭祀,以缅怀亡者。延伸:现在的清明节除了祭祖之外,还有扫墓、踏青等活动,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和缅怀先人的一个重要节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民间逐渐提倡无烟祭祀和绿色祭扫,使祭扫活动更加健康和环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