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的由来

2023-06-26 19:53:5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的由来

据古籍文献记载,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扫墓开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西周时期的著作《周礼·春官·冢人》中就记载了祭墓习俗,并且设立冢人、墓大夫分别掌管朝廷的公墓和庶民的邦墓;东周战国时期的文献《孟子·齐人篇》中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个齐国人到东郭坟墓间乞食扫墓的祭品,说明此时扫墓仪式已经较为寻常了;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代文献《汉书·严延年传》就记载了御史严氏跋涉千里清明回家祭扫祖坟。扫墓祭祀是寒食到清明不变的主题,从宫廷到民间都要在这期间祭拜先人,历代沿袭成为一种固定风俗。

二、清明节原来叫什么节

清明节有时是4月4号,有时是4月5号,2022年的清明节是4月5号星期二。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三、清明节原来是干嘛的

1、扫墓祭祖

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2、荡秋千

关于秋千的起源,一说是由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项习武活动衍变而来。《古今艺术图》说:“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趟者。齐桓公伐山戎,流传中国。”“山戎”也叫“北戎”,春秋时代居住在河北东部,与齐、郑、燕等国境界相接。另一说法源于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在后院祈祷千秋之寿,令宫女耍绳戏为乐,本为千秋,是祝寿之词,后世倒语称为“秋千”。

3、踏青放风筝

古人说“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是说春光大好,大家都踏青出游、尽情玩乐;在《清明日狸渡道中》写“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这就是放风筝。

4、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四、清明节是源于我国的哪个朝代

中国传统的清明时节扫墓习俗开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过扫墓习俗在唐朝时被朝廷归于五礼,并定于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进行,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并融合了上巳节的荡秋千、踏青等习俗活动,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传统礼俗主题,沿袭至今,包含了扫墓时庄严肃穆缅怀先祖的情感与踏青郊游的欢乐氛围,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清明节主要流行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越南、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流行。

五、清明节原本的时间和由来

结论: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祭祀先人的习俗。原因:清明节最早是为了祭祀春秋时期大臣吕不韦的妻子蒋敬,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祭祀先人的节日。因为古人认为逝去的人灵魂仍存在,需要照顾和祭祀,以缅怀亡者。延伸:现在的清明节除了祭祖之外,还有扫墓、踏青等活动,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和缅怀先人的一个重要节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民间逐渐提倡无烟祭祀和绿色祭扫,使祭扫活动更加健康和环保。

六、清明节原名是什么

1、端午节是五月初五。

2、端午节简介如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七、清明节是始于哪个朝代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冥节。下面详细介绍:一、寒食节寒食节源于战国时期,为了纪念伯乐和春申君。传说伯乐曾在寒食节这一天死去,春申君为了纪念他,不吃火食,只吃寒食,从此人们在这一天也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故称“寒食”。寒食节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晋景公时期,蒲卢侯因为得罪了太子,被父亲晋景公贬往穷乡僻壤,无路可走之际,有一个良人给他照顾,后来蒲卢侯得以回到王朝中,非常感激这个良人,于是定了寒食节来纪念他。但这个传说并不是很可靠。二、冥节古代先民认为冥界和人间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冥界的祖先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得到人间的供奉和祭祀。因此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要上坟祭祀祖先,称之为“冥节”。三、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人们将寒食节和冥节合并在一起,称之为清明节,时间为农历三月初五。记录清明节的最早出现是唐朝时期,唐代文人杜牧有一首《清明》诗,诗中明确提到了清明节这个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祭祀祖先和缅怀逝者的节日。人们在清明节这天会带上礼品,到祖先墓地祭拜,扫墓、烧纸、燃香、供奉,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也是我国文化中家庭美德和孝道的重要体现之一。总之,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寒食节和古代的冥节,随着时间发展逐渐演化成为现在的清明节,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