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别称知多少

2023-06-26 13:43:5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别称知多少

清明节的别称有“寒食节”、“扫墓节”、“踏青节”等。因为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是为了缅怀逝去的亲人和英雄烈士,同时也有祭祀祖先和春耕的意义。因此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清明节的称呼有所不同。此外,清明节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别称,如浙江的“踏青日”和台湾的“青亲节”等,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二、清明节别称有哪些

清明节又叫鬼节、冥节、扫坟节、思亲节、聪明节、踏青节,雅号双死节。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寒食节不是清明节的别称,而是另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的习俗最开始是不可以生火做食物,只可以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熟食,因此而得名为“寒食节”,寒食也就是指冷的食物。但是在随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增加了踏青、祭扫、秋千、蹴鞠等风俗。

三、清明节的别称大全

清明节的别称是寒食节和踏青节。因为清明节既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春季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因此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寒食节源于古时候在清明节前三天不能生火,只能用冷食,所以也被称为寒食节。而踏青则象征着人们踏过冬季的寒冷而迎接春季的温暖,因此也有踏青节这个称谓。

四、清明节的别称叫什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时节,柳树新绿,传出春信,清明日就又称柳节。

清明时换上春装,开始荡秋千,故有秋千节的名称。

也称秋千节,拔河节等。

清明的别称,来自气象、物候、民俗,可谓雅俗相共了。 民间另有别称,踏青节、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死节、扫墓节。

五、清明节别称有什么意义

又叫寒食节。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六、清明节别称有什么风俗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

七、清明节别称什么节

清明既是一种节气也是也是一种节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