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关于清明节的来源简单

2023-06-25 09:09:1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关于清明节的来源简单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墓节,历代有祭祖扫墓的习俗。后来,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已节合为一体,三者融汇成为我国精华的清明节。

传说清明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割股奉君”。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立起来。随他一道外出的大臣们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一个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将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公子喝下,使之恢复了精神。

而后19年,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文公即位后,重重地奖赏了当初伴随他一道流亡的功臣,唯独忘记了救活他的介子推。介子推打点好行装,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着随行官员去请介子推。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要找到介子推谈何容易。于是一位随臣献计说:“绵山太大,而且树木茂密,只得从三面放火,留下一面,他一定会从未烧的一方跑出来。”大火烧遍了整个绵山,都没有见到介子推的身影。待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树下被大火烧死了。晋文公看到如此惨景,恸声大哭。

装殓时,才从树洞中发现一纸血书,上面写道:“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特意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在这天忌烟火,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又决定赐老柳树为“清明树”,并告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关于清明节的来源英文

On each Qingming Festival, all cemeteries are crowded with people who came to sweep tombs and offer sacrifices. Traffic on the way to the cemeteries becomes extremely jammed. The customs have been greatly simplified today. After slightly sweeping the tombs, people offer food, flowers and favorites of the dead, then burn incense and paper money and bow before the memorial tablet.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day of sacrifice. Both the Han and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t this time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s and sweep the tombs of the diseased. Also, they will not cook on this day and only cold food is served.

  在每一个清明节,所有的墓地都挤满了人,他们来清扫墓地和献祭。交通前往公墓将变得十分拥挤不堪。海关已经大大简化今天。稍微打扫的坟墓,之后人们提供食物、鲜花和最爱的人死了,然后烧香、纸币牌位前,鞠躬。

  这是最重要的祭祀日子。两个汉族与少数民族在这个时候祭祀祖先的坟墓,扫墓。同时,他们不会在这一天做饭,只有冷的食物了。

三、关于清明节的来源及相关知识

这是由清明节的来历所决定的。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chóng ěr),为逃避迫害而流亡时,一次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随从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吃了,重耳渐渐恢复了体力,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即历史上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却唯独漏掉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但因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发现其衣襟上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四、关于清明节的来源300字左右

这个题目好象小时候读书读到过。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和臣子介子推的故事。

说的是晋文公重耳为避祸出逃流亡,有几个臣子与他一起逃亡,始终不离不弃。介子推也在其中。一天重耳饿昏了过去,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了给重耳吃,救了重耳。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以前跟随他的臣子大加封赏,却惟独忘了封赏介子推。

经人提醒后,便差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出,并背着母亲躲入深山。重耳听了臣子的话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出来。火熄搜山,见介子推与其母抱着一棵柳树已被烧死,并留下遗诗,希望晋文公勤政清明。晋文公随定放火烧山这天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上山祭奠时,见柳树巳复活,记起介子推遗诗上勤政清明的话,便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这便是清明节的来源。

五、关于清明节的来源和历史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冥节。下面详细介绍:一、寒食节寒食节源于战国时期,为了纪念伯乐和春申君。传说伯乐曾在寒食节这一天死去,春申君为了纪念他,不吃火食,只吃寒食,从此人们在这一天也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故称“寒食”。寒食节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晋景公时期,蒲卢侯因为得罪了太子,被父亲晋景公贬往穷乡僻壤,无路可走之际,有一个良人给他照顾,后来蒲卢侯得以回到王朝中,非常感激这个良人,于是定了寒食节来纪念他。但这个传说并不是很可靠。二、冥节古代先民认为冥界和人间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冥界的祖先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得到人间的供奉和祭祀。因此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要上坟祭祀祖先,称之为“冥节”。三、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人们将寒食节和冥节合并在一起,称之为清明节,时间为农历三月初五。记录清明节的最早出现是唐朝时期,唐代文人杜牧有一首《清明》诗,诗中明确提到了清明节这个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祭祀祖先和缅怀逝者的节日。人们在清明节这天会带上礼品,到祖先墓地祭拜,扫墓、烧纸、燃香、供奉,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也是我国文化中家庭美德和孝道的重要体现之一。总之,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寒食节和古代的冥节,随着时间发展逐渐演化成为现在的清明节,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六、关于清明节的来源简介30字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