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气的风俗是什么?

2023-06-24 21:54:2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气的风俗是什么?

在我国,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是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日子,是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等,而汉族在农历三月三这天也有历史悠久的上巳节。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的别称。在先秦时代,上巳节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也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此后,上巳节又增加了曲水流觞、临水饮宴等活动内容。在水边摆设席障,茶具与花,与会者进行宴饮,吟诗作赋。临水饮宴和曲水流觞在出现以后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在我国流传甚广。

此外,上巳节又称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因为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在《丽人行》中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才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至今荡然无存。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

二、清明是不是节气

就是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时至清明,在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地域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三、清明节气的风俗有哪些?

一、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二、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三、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

四、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五、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正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六、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七、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八、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九、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十、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在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习俗。在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在嫁娶前的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门了。等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父母,又要在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祝福小两口日子过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四、清明节气的风俗和特点

清明节是在农历二月廿三,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烧包袱、拜“城隍爷”等。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清明节气的由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扫墓。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所以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简单介绍

  1、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一个严肃的节日,从千余年前开始,人们就将这一天定为扫墓祭祖的日子。所以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要提前准备好贡品,然后去坟地清扫坟墓拔除荒草,再摆放贡品进行祭祀。

  2、踏青出游:清明节也是一个愉快的节日,因为在数千年前,清明节最初是春祭节令,代表着万物生长,所以每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也要踏青出游,出门庆祝清明节的到来。

  3、吃青团:民以食为天,每当重大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的饮食都会有所改变,而对于清明节来说,我们最大的饮食改变就是吃青团了,这种利用艾草制作的糕点,吃起来清新可口广受大众欢迎。

  4、娱乐活动:在清明节期间,我们也是有很多娱乐活动的,比如放风筝、荡秋千、射柳、插柳、斗鸡、拔河、蹴鞠、蚕花会等等。因为清明节本身是为了庆祝万物生机勃勃好日子,所以必要的娱乐总是少不了的。

五、清明节气的风俗食物

青团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青草如茵,一片春意盎然,民间少不了的美味:青团。

吃青团,寓意品尝春天的味道,民间也称为“尝春”。有的地方用青青的艾草制作,也有的用艾草粉制作,大家最常用多是的蔬菜汁,味道不错,是清明节的一道特色美食。

青团:也称为“清明团”,“清明”与“聪明”谐音,也就是说清明吃青团,意为“讨聪明”,寓意聪明伶俐。

香椿

是春天来临,人们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到了清明佳节,香椿芽正好长出来,嫩嫩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香椿的吃法不计其数,方法太多。可以把香椿揉揉,撒上盐,盐着吃;可以凉拌吃,还可以来个炒香椿鸡蛋,味道好极了,正是春天的味道。

当然,吃香椿记得要先用焯水,把一些亚硝酸盐去掉,吃的更加健康。

馓子

我们知道,在过去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人们有禁火寒食的传统习俗,现在寒食节与清明合而为一。

“馓子”,就成了清明节的一道特色美食 ,起因就是寒食节。由于寒食节禁火,人们不烧火做饭,所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寒食,而馓子就是不错的选择。

“馓子”,过去被称为“寒具”,是一种油炸食品,非常香脆,可口可乐,是清明节的一道特色美食。

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这个传统习俗也是流传久远,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具有浓厚的乐趣。

俗话说:“清明吃鸡蛋,身体好一年”,看来吃鸡蛋非常不错。也是源于寒食节禁火的习俗,人们提前把鸡蛋煮熟备用,欢度佳节。记得小时候,盼着清明节吃熟鸡蛋,把鸡蛋画的五颜六色,非常漂亮 ,有的装到鸡蛋网里,有的喜欢碰胆,看谁的结实,碰破了,正好美美的吃一顿。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