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是用来纪念谁的

2023-06-23 13:31:1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是用来纪念谁的

1 有很多适合清明节追思亲人的诗句,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缅怀,以及对后人的期许和祝福。

同时,这些诗句也可以启迪人们关注生命、珍惜时间、培养美好品德。

2 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表达了漫天飞雨下的清明节和思乡之情;

“归来吾国居故里,寸草春晖一眼知。

”这句出自清代诗人黄宗羲的《清明上河图感言》,表达了回归故乡、重归故土的喜悦和感动;

还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笼晴舟晚,三峡春入扶桑早。

千古绝唱,空余恨。

”这句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滁州西涧》的序中,写自己来到滁州西涧,缅怀了名士郭象的一段故事。

诗中的“千古绝唱,空余恨”表达了对世事沧桑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3 这些诗句借清明节缅怀先人的契机,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我们也可以从中体味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不断坚定自己的生命态度和人生追求。

二、清明节是记念谁的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为“寒食节”。知道后面,寒食节跟清明节渐渐合并。

古代的清明节可是有着许多的风俗与讲究的,可不是如今只有扫墓、吃艾青、清明果的清明节了。如今的清明节早已经处于被阉割后的状态了。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有别称“踏青节”、“祭祖节”、“行青节”、“寒食节”。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是重要的节假日,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唐宋,唐玄宗就把清明节定为官员的节假日,假期为四天。那时候的清明节跟寒食节还是分开的,但是由于两个节日之间的日期靠的太近,于是在宋朝的时候清明节、寒食节两个节日合并为一,寒食节慢慢也就消失不见了!从那以后清明节官员的假期延长为7天!!这感觉真的不要太爽!

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传说由来

相传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兴起的。

春秋时期还未成为晋文公的重耳被人追杀,四处逃难,饥寒交迫。随臣介子推为了挽救重耳,毫不犹豫的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肉汤给重耳喝下,重耳知道后感动不已。

十几年后,晋文公封赏功臣偏偏忘记了介子推,直到后面才后悔不已。但是介子推彼时已经隐居于深山老林之间,为了寻找介子推,重耳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

后来介子推被发现,但是已经抱着他的老母亲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为“寒食节”。知道后面,寒食节跟清明节渐渐合并。

清明节,是从古代至今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盛大的全民式祭祖活动,属于缅怀先祖、追朔前人的节日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主要习俗为:扫墓祭祖、踏青、拔河插柳、吃青团(清明果、糍耙)、踢蹴鞠、斗鸡等。

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人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千多年以前的唐宋时期,扫墓祭祀祖宗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清除杂草,叩头点香行跪拜礼,并且挂上纸钱,燃放鞭炮。一种是烧纸钱,摆上贡品在祠堂里祭拜祖宗。由于各地人文风俗地理环境的不同,所摆祭品也大都不同。

踏青

春天到了。万物苏醒、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勃勃生机春意黯然的景色。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这个时候都喜欢到郊区旅游,观看此刻的良辰美景。

踏青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最早从晋朝便有记载。

拔河插柳

清明时节,有许多地方都有插柳的习俗,这点在江南水乡之地尤为明显。关于插柳的风俗来源不同,有三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神农氏,二、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三、还有种说法是为了驱鬼辟邪,模仿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的习惯。

吃青团(清明粿)

在我们江南一带地区清明时期总会吃一种特别的美食——清明粿,也有地方叫做青团、糍耙、艾草团子、艾草饼等。

清明粿多用艾草制作而成,加入糯米粉或者大米粉揉捏而成,内衬以白糖,豆沙、肉馅、菜馅等。口味或甜或咸,软糯可口。

踢蹴鞠

蹴鞠类似于古代的“足球”,现在已经失传。蹴鞠可是古代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竞技游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传慢慢消失了。

斗鸡

斗鸡曾经盛行于明清时期,是古代达官贵人地主阶级的贵族游戏。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便有记载。但是清中期之后,斗鸡慢慢消失了。

三、清明节是纪念谁啊

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民间普遍认为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那个月不生明火,吃饭也吃冷的食物。后来一个月渐渐减少到清明节的前一天,即为“寒食节”。过节的当天,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后来,人们也常常在寒食节纪念死去的亲人。

介子推庙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介子推,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

四、清明节是纪念哪位名人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植树节的来历,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孙中山的,详解如下: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五、清明节是用来纪念谁的?

晋文公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祭祀的公祭与私祭

清明祭祀,源于祖先崇拜,而祭祀活动又要分成“公祭”与“私祭”两种。一方面要祭祀华夏共同的祖先,比如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三皇、五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进行私祭。

公祭由朝廷来主持,皇帝在“天坛”进行。与此同时,地方官吏与乡绅也会在供奉黄帝、炎帝等华夏共祖的庙宇里面进行祭扫活动。私祭又叫家祭,就是陆游在诗中提到那个“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祭”。

私(家)祭在各地的习俗也不一样。一般在进行这种私祭时,出嫁的媳妇也会被要求回到娘家,带上一只大公鸡,杀鸡浇血到祖先坟头上,以供“血食”。另外,扫祭也是因为:春天来了,小动物活动频繁,杂草丛生。要替祖先的坟头除草,补好被狐鼠打穿的洞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