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

2023-06-22 21:55:2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有哪些风俗?

扫墓祭

清明之祭主要还是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思念,更是礼敬祖先。

踏青

清明节所在的季节是春季,因此踏青从古代起就和清明节不可分割。

植树

清明节时节,种树的存活率相比较其他时段更高。

放风筝

春天确实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当风筝飞到天上之后,将风筝线剪断,据说这样可以消灾祈福。

荡秋千

古代就流行清明节秋千了

斗鸡

斗鸡一般是从清明时节起,然后等到盛夏的时候结束

拔河

拓展资料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二、清明节有什么风俗 有哪些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或十六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追思故人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先人、扫墓、祭奠忠烈,感恩祖先,缅怀历史。下面,本文将从清明节的来源以及唐宋时期的有趣习俗两个方面来介绍清明节。如今清明将至,你清楚清明节的由来吗?古人又是如何过清明的呢?本文将为您细细道来。

一、清明节的来源

清明节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代,周代时的清明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死者和祖先。到了汉代,清明节逐渐成为一个官方的节日。此时的清明节,人们会到公共墓地去祭祀先人,同时也会给予一些象征性的祭品,如酒、糖果等。这些仪式旨在缅怀历史、追思先人。

唐宋时期,清明节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也逐渐发展出了很多有趣的习俗。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唐宋时期的清明节习俗。

二、唐宋时期清明节的有趣习俗

冲青

唐代时,有一个习俗叫做“冲青”,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活动。人们会去野外采摘一些青草,然后将这些青草插在头发上,或者系在衣服上。这是因为人们相信青草可以驱邪,保平安。同时,这个活动也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让人们更加充满生机。

摆“五果”

唐宋时期,人们有一个习俗,叫做摆“五果”。摆“五果”是指在清明节的时候,在祖先墓前摆放五种水果,包括苹果、梨子、葡萄、柿子、橘子。这些水果代表五种颜色:红、白、黑、黄、绿,寓意五行和五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马球

唐代时,清明节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叫做“打马球”。这是一场以马球为主的比赛,参赛者用球杆将球打进对方的球门,来争夺胜利。这个活动在唐朝时就很流行了,据说就连皇帝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蹴鞠

除了打马球,唐宋时期的清明节还有一种流行的体育运动叫做“蹴鞠”。蹴鞠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足球的运动,参赛者需要用脚将球踢进对方球门。这个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备受人们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花

在唐宋时期的清明节,人们还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那就是赏花。在清明节的时候,各地的花卉开始盛开,人们会到花园里赏花,欣赏花的美丽。其中,梅花、桃花和杏花是清明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花卉。

农民画

唐宋时期的清明节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活动,那就是农民画。在清明节期间,很多农民会用炭或泥土在地上画一些画,来庆祝这个节日。这些画通常都是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自然景色的描绘,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吃清明糕

清明节期间,人们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那就是清明糕。清明糕是用糯米粉、芋头、红豆等材料制成的一种糕点。这种糕点味道鲜美,口感柔软,非常适合在清明节期间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唐宋时期的清明节有着很多有趣的习俗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人们缅怀历史、祭祀先人的一种方式。这些习俗和活动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清明节时,人们也会注意到一些节气和气象变化。清明节标志着春季深入到了全国的各个角落,自然界万物开始复苏,新生的生命和希望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此时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早晚较冷,中午较暖,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等疾病。

此外,清明节还有一些民间传说和风俗,比如“探骊歌”、“扫墓歌”等,这些歌曲歌颂了逝去的祖先和英雄,表达了人们对于亲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在民间还有一种燃放爆竹的风俗,这是为了驱逐瘟疫和邪魔,祈求平安和祥和。

总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和感人的一个节日,它承载着人们的祭祀和缅怀,也代表了春季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清明节的习俗和方式可能会有所改变,但它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清明节有哪些风俗呢?

1.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3.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4.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5.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6.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8.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0.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四、清明节有哪些风俗呢

1、扫墓2、踏青3、插柳

荡秋千、放风筝、植树、蹴鞠、斗鸡等等,

五、清明节有何风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习俗,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