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的别称又叫什么

2023-06-21 13:45:3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的别称又叫什么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鹤;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三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里所用“清明”不是名词,而是与“洁齐”同为形容词,“洁齐”谓万物因温湿润泽而生长,“清明”指气候清净而明媚。清明节在夏历三月间(日期有参差,而在公历则每每在4月4日或5日),故又名三月节。

柳节。晋·周处《风土记》有记载,云清明节为柳节。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而有插柳风俗,衍生柳节之名目。介子推是随晋公子重耳避国乱流亡的诸臣之一,重耳多年后归国践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封赏从亡诸臣,“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奉母避居绵山,重耳去请他出山,他不愿为官,重耳命人焚山逼促,他抱住柳树不出,与其母都被烧死;后世人指此日为清明日,其实春秋时代还不知有此节气。清明插柳枝以作纪念,当是很久以后形成的节俗。清明时节,柳树新绿,传出春信,清明日就又称柳节。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则云:“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禁烟指禁炊烟,不生火只吃此前煮就的冷食品,相传亦是纪念介子推而立礼俗。其说非,因为寒食礼俗在介子推之前就有 店·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所加按语《周书,不能说“清明即寒食”》。

秋千节,见于明·刘若愚《明宫史》。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按《析津志》云:辽俗最重清明,上自内苑,下至士庶,俱立秋千架,日以嬉戏为

乐。”《红楼梦》叙及饮酒行令,有“女儿乐,秋千架上衣衫薄”之句。清明时换上春装,开始荡秋千,故有秋千节的名称。

踏青节。岭南春早,踏青节定得亦早,以夏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但大部分地区,从中原、江南到华北都以清明为踏青节。这些地方,春信日期有先后,华北一带要在公历4月中旬或下旬开春,但踏青节却也定在清明。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因为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所以也称秋千节,拔河节等。

上巳节,也称女儿节,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已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的别称,来自气象、物候、民俗,可谓雅俗相共了。民间另有别称,踏青节、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死节、扫墓节。

二、清明节的别称或俗称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节的别称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此外,在清明节节这天,中国民间还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成为风俗。

三、清明节的别称都有哪些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清明节气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这一节气,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仲春与暮春之交)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清明节的别称叫什么

1、寒食节

  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2、踏青节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清明节的来历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3、鬼节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五、清明节的别称是什么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1][2][114]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清明节气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124]清明这一节气,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仲春与暮春之交[127])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115][120]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116]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中文名

六、清明节别称知多少

清明节又叫鬼节、冥节、扫坟节、思亲节、聪明节、踏青节,雅号双死节。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值得注意的是,寒食节不是清明节的别称,而是另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的习俗最开始是不可以生火做食物,只可以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熟食,因此而得名为“寒食节”,寒食也就是指冷的食物。但是在随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增加了踏青、祭扫、秋千、蹴鞠等风俗。

七、清明节的别称有什么?

清明节的别称有以下几个:

1. 寒食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本是在清明前一天,即踏青节当天。寒食一词源于《左传》,古时认为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只能食用冷食,因此称为寒食节。

2. 扫墓节:又称祭扫,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

3. 倒春光:是指阳春三月时气温逐渐升高,天空渐渐明朗,冰雪消融,大自然开始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清明正逢春季,这个时候再和煦的阳光和温暖的空气相交汇,倍感亲切和温馨,因此又被称为倒春光。

总之,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寓意着纪念祖先、缅怀先人、预祭自己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道德价值。

八、清明节有什么别称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墓祭”礼俗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

九、清明节别称有

不是。祭祖节是清明节的别称。我国有传统的四大祭祖节,分别是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除夕。中国从古到今都有逢年过节祭祖的习惯,以示孝敬,不忘本。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十、清明节得别称

春节:“元旦”、“元日”、“正朝”、“元朔”、“三元”、“三朝”、“正旦”、“华岁”、芳岁

元宵节:“灯节”、“上元节”、“元夕节”、“小正月”

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踏青节”、“祭祖节”、“三月节”、“行清节”

端午节:“端阳”、“重五”“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

七夕节: “乞巧节”、“女儿节”、“七姐诞”、“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节”、“巧夕”、“双七”

中秋节:“仲秋”、“月夕”、“敬月节”、“祭月节”、“秋节”、“八月会”、“拜月会”、“追月节”

重阳节:“重九节”、“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双九节”、“晒秋节”

冬至节:“日短”、“冬节”“日至”、“亚岁”、“拜冬节”、“消寒节”

′′′

腊八节:“初岁”、“小新岁”、“法宝节”、“成道会”、“腊日”

花朝节:“花神诞”、“百花生日”、“挑菜节”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