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山西清明节去哪玩

2023-06-19 06:15: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山西清明节去哪玩

01五台山

五台山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五台山著名景点包括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并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台山有当今世界上仅存的音乐绝响梵乐,并存有各类佛教建筑,大量庙堂殿宇构成了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群,享有“佛国”盛誉,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国际性佛教道场。

作为世界上最早浮出地面的陆地,五台山拥有全球罕见的地层地貌,其历史可追溯到26亿年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检测器。平均气温零下18.8度。因此五台山亦称清凉山,是夏季避暑胜地。

02平遥古城

平遥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所建,周长6.4公里,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墙上筑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士。城墙历经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在世界上还没有华尔街的1824年,这里已经开创了华尔街的事业;在全世界都忙着旧貌换新颜的当下,这里依然保持着2700年前的样貌。你不必早出生200年或2000年,你只要到山西来,便可一览数百年前的中国华尔街诞生地,领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风采。

03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宏,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51个,造像5100余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各类造像形象生动活泼,姿态飘逸隽秀。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

04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是国家5A级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由皇城相府景区、九女仙湖景区、生态农业观光园景区、小康新村景区四部分组成,文化积淀深厚,人文特色显著,自然风光迷人,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是一个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核心景区皇城相府为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康熙皇帝曾两次下榻于此,因此,人们把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堡称为“皇城相府”。

05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景区由“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板块组成,共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

06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作为晋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浓厚的人文气息,可以说是研究古代民居的活标本。乔家大院“四堂一园”包括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和乔家花园。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是以明清 晋商翘楚、文明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等乔氏家族的宅院而得名,至今完整地保留了乔家鼎盛时期商业和民俗的风貌。 总占地面积25600余平方米,共有18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全面展陈了农耕习俗、岁时节令、人生礼仪、乔家史料、 珍宝专展、商业习俗、民俗社火、衣食住行、传统晋剧、祁太秧歌、形意拳术、电视剧《乔家大院》道具等12大系列上万件 文物,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北方汉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晋商文化。

07晋祠博物馆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08雁门关

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最为悠久,经历战事最为频繁、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古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景区是以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景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的历史建筑遗存,形成了景区苍凉、凝重、雄浑、大气的边关特色旅游风情,展现了这座历史名关的历史作用和兴衰历程,以讲述着3000多年来它所见证的沧桑变迁和风云际会。随着近年来的打规模修复开发,雁门关景区已经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为一体的首屈一指、中外闻名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

09绵山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10恒山

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恒山,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它西接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

恒山风景名胜区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展现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二、山西清明节风俗介绍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添仓节

添仓节,这是山西特有的节日。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桃花节

三月一日为桃花节,这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里面装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红色布料缝成,用各色丝线缀穗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因为桃的谐音“逃”,起到护身符的作用。民间说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过这一年了。

寒食节

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寒食节,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文公。在他分封大臣时,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给遗忘了。当派人去请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重耳于是下令焚山,企图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但事与愿违,介子推至死不出山,与其老母抱着一棵树死于林中。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而且把放火烧死介子推的那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

走麦罢

走麦罢,是山西晋南特有的风俗习惯,走麦罢,是新女婿在当地麦收结束后,带着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去看丈母娘。包含有祝福岳父岳母家里幸福安康,丰收的寓意。

乞巧节

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间姑娘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由于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人也称之为“女儿节”、“少女节”。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区,乞巧节的民间风俗也颇为盛行。在山西晋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河东地区。往往在七夕这天,习惯用油面糖果蜜作成巧果和西瓜敬牛郎与织女,为之乞巧。现在民间,往往在七夕夜全家吃西瓜以示纪念。还有的,七夕夜,姑娘媳妇于自家庭院、村中祠堂、针线包随带、烧香摆供,向织女乞巧。

敲锣儿节

太原市娄烦县的天池川,有条小河名叫天池河,河两岸有大小几十个村庄,每逢农历七月有“过节”的风俗。初一至月底,天天都有过节的村子。遇到过节的日子,和每年过春节一样,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对联。白天,男女老少敲锣打鼓,穿着新潮的衣服扭秧歌,唱着预祝丰收的小调和祝贺天下太平的歌曲,载歌载舞,欢乐非常;晚间,如办喜事一般,家家点旺火,放鞭炮,门上挂灯笼,还有八音会挨门逐户吹奏,一直到深更半夜。因为“过节”,村村都敲锣打鼓,所以,当地人把这里的这一节日取名为“敲锣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这个农历时节,已是气候转冷时。民间老百姓迷信色彩严重,把这个中元节称为“鬼节”。这时候的农村,人们扎纸絷,相继给死去的亲人送夹衣。大部分家庭,在“中元节”来临之际,要蒸制各种造型的馒头、面塑,大部分农民要在这个时节上坟、扫墓、烧钱化纸,对故人示以祭奠,这种风俗,已经延续几千年。

过 唱

太原郊区,有一种乡俗,老百姓称之为“过唱”。过唱时,乡里人要请城里的戏班到乡间演出。过唱一般一年一次。多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左右,其他时间也有,农忙农闲错开,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过唱既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也是乡间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是乡间串亲戚、走朋友的节日,至今仍然“红火”非凡。

三、山西清明节发源地

我来介绍一下绵山: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1]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四、山西清明节风俗作文

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我们悼念逝去的亲人和祖先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扫墓,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深深怀念和缅怀。下面我将通过融情于景的写法,来描述清明节扫墓的场景。

清明节这一天,我和家人一同前往祖先坟墓。弯弯曲曲的山路,让人越走越累,但当我们到达坟墓前,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清明前夕,家人们已经将坟墓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个坟前都摆上了一束鲜花和一些祭品,祖先们的墓前更是摆上了一张洁白的桌布。

我轻轻地拿起一朵鲜花,踏着小径向前走去,仔细打量着祖先的墓碑。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但我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墓碑上的文字,似乎想通过它,去了解更多关于祖先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个场景在我心中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是充满着亲情和温暖的家园。

随着家人们的到来,坟场逐渐变得热闹起来。有人悄声祷告,有人不停地为祖先烧香,还有人在为祖先摆放祭品和鲜花。我看到每一个家庭都在认真地对待这个仪式,他们用心缅怀着已故亲人,让我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温情。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也更加珍惜起我的家庭和亲人。我深信,无论生死离别,我们的亲情永远不会消逝,因为它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心底。

五、山西清明节吃的是什么

临汾河西一带习惯于清明节前三天上坟:

第一天上新坟;第二天上旧坟;第三天一般不上坟。

若老人过世不足百天,习惯上在清明节那天才上坟。

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上坟时不燃香、不化纸。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

据考,清明节的起源其实与介子推无关,清明作为一个春祭大节,远在周代之前已经确定。中国地域辽阔,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各地很多节俗活动在当时文献上鲜有记载。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会被附会一个传说作为“起源”,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

六、山西的清明节

清明馒头在山西有很多种做法,晋南晋北各有特色。就拿晋南来说就分布很多种,十里八乡不同风俗。

晋南万荣是大白馒头包鸡蛋馍,新绛是莲花卷卷馍,运城是大白馒头用手捏个小装饰,闻喜就更不一样了,闻喜花馍全国都有名的。不管风俗如何其寓意都是求家族和睦,多子多福,福满人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