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谁的故事

2023-06-17 15:06:2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谁的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清明节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故事简短10字

公元前636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心怀歹意,企图谋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扶持小公子莫齐继位。

介子推等忠臣知道后,便保护着重耳离开晋国避难。

有一天,他们到了卫国的深山老林里迷了路,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重耳断粮待毙之时,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

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非常感动,流着泪说:“永远忘不了‘割股奉君’的大恩”,并许诺将来继位之后,定不忘情。

介子推回答说:“我不求你日后报答,只求你关心百姓,做个清明的国君。”

三、清明节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什么人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四、清明节的故事简短30字

甯武胜

2005年7月9日下午4时,因碾米机超负荷用电引发电线短路,攸县槚山乡黄泥冲村民甯社员家不幸失火。当时,起火部位位于甯社员家二楼,楼下人一点都没有感觉到。下午4时半左右,甯社员家二楼已有明火蹿出,楼上所有家具、衣服都已燃起熊熊大火。

眼看大火就要将家全部吞噬,甯社员的妻子这才突然想起,才几个月大的小孙女正在里屋睡觉。

甯武胜和几人冲到堂屋后,板梯间的水泥板梯已被烧得变了形,随时有倒塌的可能,而女婴睡觉的里屋已经是火苗乱蹿、浓烟滚滚。

突然,甯武胜猛吸一口气,一个箭步朝里屋扑了过去。瞬间,他从烟雾中摸到了女婴,抱起来就往外冲。然而,就在女婴的奶奶伸长双臂碰触到女婴的一刹那,里屋的一块钢筋被烧软的水泥板坠了下来,正好砸在还未完全跑出里屋的甯武胜的身上。女婴被救出来了,安然无恙,甯武胜却被压在了水泥板下。

村民们不顾一切撬起水泥板将满身是血的甯武胜拖出,迅速将他送往医院抢救。当晚9时多,因抢救无效,全身大面积烧伤的甯武胜在医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让我们记住甯武胜英雄的事迹,他永远活在攸县甯氏家人心中,把英雄留下的精神财富化作奋斗前行的强大力量!

五、介子推与清明节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晋文公为比介子推掏出山,下令防火烧山,不了烧死介子推。介子推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二人都是忠臣,却死得悲惨

六、清明节的故事30字

清明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晋国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国外,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随臣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都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七、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以下是清明节的经典诗句,供您参考: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杜牧《清明》)

2. 入春好事多,清明最可怜。(唐代:白居易《竹里馆》)

3. 清明时节人祭扫,何处不飞杨柳垂。(唐代:张旭《桃花溪》)

4. 清明节故人乏,夜夜梦华堂。(唐代:李白《清明寻城南端居》)

5. 清明节,踏青人,人人踩遍绿野韭。(明代:冯云山《二十四节气咏》)

6. 寒食清明自觉饥,不闻声响醒时起。(唐代:李颀《寒食即事》)

7. 清明世上纷如麻,繁华落尽成春泥。(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 春暖花开不自禁,清明扫墓哀思深。(唐代:白居易《早春寄王汉阳》)

9. 踏遍青山人未老,飘洒离愁别有情。(唐代:岑参《赋得古原草送别》)

10. 清明节前夕雨时霁,春城市上下坟迟。(唐代:韩愈《独酌》)

这些经典的清明诗句,通过诗人的笔墨,把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追问,带入了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八、清明节的故事是春秋时期谁的故事

清明节由来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九、清明节的故事简短50字

1、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2、清明要雨,谷雨要淋。

3、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4、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

5、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6、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7、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8、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9、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10、清明暖,寒露寒。

11、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12、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13、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14、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15、大风不过晌,过晌呼呼响。

16、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17、尿素追下三四天,再行浇水也不晚。

18、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19、麦吃两年土,只怕清明饿了肚。

20、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21、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

22、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风小好太阳。

23、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24、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25、北风吹过头,南风来报仇。

26、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27、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

28、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29、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30、麦田浇后快松耪,保墒增温能防霜。

31、大风不过晌,过晌刮得狂。

32、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3、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

34、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3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十、清明节的故事和来历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