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散文诗词

2023-06-16 17:18:3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散文诗词

清明散文:遥想清明

又值一年清明时,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就莫名的肃穆和安静起来…

喜欢这个时候的节气,喜欢在这时候一个人静静的思索,思索那些我生命中的过往人事,想象生命之中的种种幸福快乐和苦痛挣扎,然后一袭白衣去祭奠我死去的.先人…然而如今身居北方的我,只有向南顿首,将自己的一缕哀思遗失在风里。

身居北方即使清明也不见暮雨潇潇,杜鹃啼鸣,更见不到漫山烂漫的春色,有的只是雪。

雪,一片一片,漫天细雪,哪有一点清明节的味道呢?我只能遥想南方温润的天地,鹅黄的柳条,漫山璨漫的野花,遥想祖坟头上青青的野草,坟前一望无际的金黄油菜花。

唉,一晃就好多年啊!浮生几载?人生几何?生命几经轮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何在清明这特定的时期人常常不免思索人生和生命呢?在祭奠祖先时不免感极而泣,为自己流几行感怀身世的泪呢?为何之后又昏昏噩噩过着每一天呢?谁,又能给你一个答案呢?

二、清明节的优美散文

《壬戌清明作》

  清代: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三、清明节 散文

踏青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又是一个踏青的好季节。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天气晴朗,我和妈妈一起去院子后面的田野踏青。 我们走在路上,看到那坚强的小草又凭着它顽强的毅力破 土而出,在墙脚下安家立业了。用它那嫩绿嫩绿的颜色,毫无保留地装饰着美丽的春天。我们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一片田野里,眼前到处是一片赏心悦目的翠绿,麦苗精神抖擞的站立着,一颗颗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麦苗上滚来滚去… … 再往前是一片碧绿的草地,我情不自禁的欢快的跑在上面,张开双臂尽情地拥抱着大自然。后来,我有点累了,于是索性躺下来,这时,阳光如同妈妈温暖的双手温柔地抚摸着我,蓝天安详极了,偶尔有几只从南方回来的燕子飞过。天空有几缕薄薄的白云,就好像姑娘那害羞的面纱。我轻轻地闭上眼睛,任凭和煦的清风从耳旁徐徐吹过。额头上的一缕黑发在轻轻飘动,十分惬意。到回家的时间了,我又和妈妈拔了一些野菜,就这样带着难得的好心情回家享用那既有营养又丰盛的午餐去了。 这次踏青使我又一次了解了大自然温情和柔美的一面,收获好大喔!

四、清明节唯美散文诗

1、唐代白居易《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情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2、宋代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情感: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中绝无花衰红消的悲凉之意,却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的美。

3、唐代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情感: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借酒来消除心中的孤苦和烦闷。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4、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情感: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

5、唐代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情感:漂泊异乡的诗人看见凄凉的扫墓场景,表现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五、清明节散文集

 清明节黄帝陵祭文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六、清明节散文名篇

清 明(散文) 夏正平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

我奶奶一边和她的老姐妹们磕唠,眼睛却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睃巡。白色的水泥路在绿野间蜿蜒,甲壳虫似的车,蚂蚁似的人,奶奶的眼睛在他们的身上一一地停留,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已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的足足的。父亲呢 ?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好烟好酒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了山。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已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团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 爹抖了抖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 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用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 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吧。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 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的亲情陶醉了吧? 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清 明 黄成龙 仲春刚刚过了不久,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悄然莅临.春风并非随之过去,也是在这个时候,以不同的色彩,给予人们对往事不同的追忆.且说清明是一个传统的古老节日,人们敬重祖先的那颗虔心依旧,虽然换了另一种方式:比如烧去的小小的塑料厨具、交通工具,琳琅满目的纸金银,还有面额超乎想象的大纸钱。还有另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他们由于工作的需要或其他缘故未能及时赶回家祭奠祖先。但远在他乡的他们,依然在心里默默祭奠,甚至泛起怀念的悲痛。这些人归类于真正的无私。倘若是怀念故友,更无不叫人心如刀割.朋友在一生当中不可没有,良友更是难能可贵.朋友,是人生途中的暖阳;朋友,是心灵的谛听者。无论走到哪里,心系着朋友,一生也能幸福。当然,人生难免短暂。朋友若是不幸逝去,面对这样的打击,多么深痛,谁肯接受?但愿惟有待到清明节日,痛痛快快泪流面,往事长存于心呵。“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岂非感慨缠缠绵绵? 清明,本是寄托希望的节日,却有多少人留连往事,一生抚不平的疼痛,以泪水倾诉。忏悔过,泪流过,只为思念,只为曾经的拥有。逝去的永远是一去不复返,更何况绵绵的岁月。天地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时间只不过总爱捉弄一切而已,不想箭一般射至极点。但短暂的始终短暂,长寿的始终离去。时间不可能留之永恒,就算是美丽,就算是年轻。那么我们何必一生悲痛,不振作起来,以至于冷漠理想和憧憬。何不高歌一曲,一路走去? 该来的始终会来,该走的不必强留。一切顺其自然真正渡过一生,不也是快乐的所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