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该忽视的十五个禁忌
一、清明节不该忽视的十五个禁忌
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在清明节当日祭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惯。虽然清明扫墓祭祖早已在许多人心中打上了烙印,但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会在其他的一些民族节日中进行类似的活动。如小年、除夕夜、正月十五、七月十二、七月十五等日子都是一些民族的传统祭祀日。
二、常规顺序不可反
扫墓祭祀是有个先后顺序的,许多年纪大的老人都会相当注意这点。一般都是先把墓园或墓地打扫干净然后才是祭祀。由于祭祀是相当讲究风水和礼节的,所以先后顺序尽可能不要出现差错。先后顺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
三、何时拜山最佳
最佳的拜山时间为寅时,也就是5-7点。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
四、怀孕妇女不宜祭拜
通常来说怀孕妇女是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的,除了强调风俗外,其实长途奔波对妇女和胎儿来说都是不宜的。相信家中如若有上了年纪的长辈多数都会阻止孕妇清明拜祭的。
五、悼念逝者应买白色菊花
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不过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而不是拜祭已逝者。
六、扫墓前须禁食
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要吃食物或只吃食素。另外强调衣著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七、扫墓时不可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故人的安居之所,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
八、不可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墓地最好不要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
九、忌讳探视朋友亲人
清明节当日最好不要去探视亲朋好友。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实在是让人难堪,或者说是相当不吉利的。
十、 清明节着装的讲究
清明节拜祭时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另外,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本命年者除外)。
十一、清明节拜祭辈分的讲究
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
十二、丈夫去世妻子不能去扫墓
个别地区个别民族有一说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扫墓。当然如果家里的长辈没有这些避忌或者当地没有这些风俗的话,也就无关此禁忌了。
十三、外人最好不要陪同扫墓
非自家人最好不要陪同前去扫墓拜祭,比如女朋友陪男朋友,下属陪上司等。
十四、清明节前忌买鞋
由于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能在此时买鞋。
十五、家中有人清明节生日应适当禁忌
如若家中有人正好是清明节过生日,应尽量避开。比如阳历生日恰巧清明节,尽量过农历生日,反之亦然。如果实在避不开,则当日不要接受鲜花,生日蛋糕也不可当天吃。
其实当下的年轻人早已无所谓上述的诸多禁忌,不过由于是给已经过世的长辈扫墓,多少还是应该注意一下的,免得落下对先人不敬的话柄。
二、清明节 禁忌
一、一月不上两次坟
这一条忌讳,很多人都理解错误了。大家会觉得意思是,一个人一个月,不能去给别人上两次坟,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生老病死的事情,是人力所不能预料的,我们不可能这个月上了一次坟,又有别的至亲需要上坟,就不去了。
所谓一月不上两次坟,意思是同一个去世的亲人,都是至亲,最好能组织大家一起去祭拜,不要分成好几批去上坟。这样有什么讲究呢?说明一家人非常团结,不然今天儿子来了,明天女儿去了,连一家人都组织不到一起,这个家庭怎么会齐心呢。人心都不齐,家庭也难兴旺起来。
二、长辈不上后人坟
其实,逝去亲人的痛苦是最悲伤的,但是更悲伤的还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父母把孩子含辛茹苦地培养长大,如果子女还没有来得及尽孝,却走在了长辈前面。
这让老人情何以堪!所以,很多时候子女先去世了,我们往往会瞒着他的父母,就是怕老人家太悲伤,一时间接受不了,再思念成疾这就不好了。长辈不能去上坟,也是这个道理,祭拜逝去的人,最好不要让长辈到场,以免老人太过哀伤,难以承受痛苦。
三、一人不上两年坟
其实,对于逝去的亲人,我们在处理丧葬,安排后事,组织祭奠,其实都有很多讲究。一般要先整理遗容,再请至亲守灵,接受亲友的告别,最后再安葬祭拜,这就是我们古老相传的习俗。但是如果亲人是在临近过年的时候才去世的,这些仪式就要一切从简,要么在年前办完,要么等到过完年再办,最好不要跨年。
因为过年毕竟是喜庆的日子,我们对故去的人再不舍,也不能影响活着的人。如果年前办丧事,头七又到了年后才下葬,自家人到时没什么,但是却要亲朋好友都跟着折腾两年,让别人连个年都过不好,这当然说不过去。所以我们才说一人不上两年坟,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做法。
“清明上坟三大忌,犯忌祖先会生气。”我们古人传下来的传统,后人还是要尽量遵从,这样才能更好地缅怀祖先。
三、清明节节日禁忌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又称为扫墓节,是为了祭祖和慰问已故亲人的节日。以下是清明节的十个小知识。
一、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清明这一称谓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管子·幼官图》里已明确提到清明,即“十二清明,发禁”。汉代《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加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称作清明。民俗学家研究认为,作为民俗节日的清明产生于唐代,主要是将当时寒食节的习俗活动收归名下的结果。
二、清明节的时间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4月4日或5日左右,也就是春分后的第15天。同时,清明节也是中国传统的24个节气之一。
三、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人们会打扫墓地,献花祭祀,祭拜故人,悼念亲人以及祈求健康平安。此外,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
四、清明节的传统食品
清明节有许多传统食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青团和清明果。青团是由糯米粉制成的糯米团,外面包裹着青色的艾叶,寓意着清明节的清明和祭祖。清明果则是由糯米粉和芝麻制成的,形状像一个小山丘。
五、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们对祖先和故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六、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人们通过扫墓祭祀,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也是人们思考生死转换的时刻,注重家庭和睦、重视亲情和友情的节日。
七、清明节的祭祀方式
清明节的祭祀方式有烧香拜祭、上香磕头、列清香、焚纸钱等。每个地区的祭祀方式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了表达对故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八、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比如《清明上河图》、《千里送京娘》、《远古传说》等,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人们对清明节的重视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九、清明节的节庆活动
清明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各种节庆活动,比如踏青、荡秋千、赏花等,这些活动既是人们表达感慨的方式,也是社交和娱乐的方式。
十、清明节的现代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清明节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人们不仅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要注重环保和文明祭祀,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和谐和未来的发展。
总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人们思考生死转换的时刻,注重家庭和睦、重视亲情和友情的节日。
四、清明节禁忌风俗是什么
清明只是一个祭典先人的节日,没有什么禁忌,一般的食物和饭菜水果都能吃。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和习惯。不耍有任何的顾虑。
五、清明节应禁忌
祭祀先人,贵在一个诚字。祖宗先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心中无限悲伤思念,此时应该心怀敬意,追忆先人之德,保持严肃恭敬。如果在墓地拍照,拍合影,抱着玩世不恭,娱乐的心情,这就不合时宜了,是对祖宗先人的大不敬,还不如不去。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一来古人讲坟场的阴气比较重,而胎儿又是纯阳之体,不适合去这种场合;二来清明节人多拥挤,道路难行,孕妇身体多有不便,为了不影响胎儿以及孕妇的健康安全,还是不要参加的为好。
清明节祭祖是忆念祖宗先人的时候,是让人伤心难过的时候,不是办喜事,这时候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对祖宗先人不尊,外人看到,也会说是不懂事,这点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