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散文精简

2023-06-15 01:03:3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散文精简

清明江南,是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中的一个意境,多由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引发,后经过一系列的延伸和演化,逐渐形成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符号。

清明江南的含义主要是对美丽自然景致与优美人文环境的赞美和表达,特别是对江南地区山水和人文的美好印象的描述,这里的景致和文化代表了中国南方山水人文的精髓。诗歌常常以“江南水乡”为背景,凝聚出江南民间的文化、文学、艺术以及风俗,既有江南人文的优美风景,也有江南地区的驰名草木花鸟,展示了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文化风貌。

清明江南一词不仅是景观,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它是代表中国南方性情、文化、生活方式与精神的充分体现。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它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自然、文化与文明的深厚内涵。

二、清明散文摘抄

好词:

龙舟竞渡 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 粽子飘香 五月端阳 风雨端阳

重五山村 重五恶日 艾叶飘香 香嫩糯米 鲜美夹心 欢歌笑语

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夏节 重午节、天中节、五月节、菖节

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 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

好句:

1.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2.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

3.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4.端午节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有纪念伍子胥说,亦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等等。但一直被广泛盛传并最被广泛认同的是纪念屈原说。

5.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真好!

6.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

7.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

8.端午节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9.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

10.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随风逐舞

11.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12.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

13.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14.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15.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上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16.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17.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1

三、清明节散文小说片段描写

清明节到了,又到了祭祖扫墓的时候了,让人想起已逝世的亲人或朋友,令人伤心地往事又在脑海中上演着,而且无论是之前多好的天气,突然就变得阴天或是下雨了,感觉气氛都是变得不一样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难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这样的天气,让人们在忧伤肃穆的氛围中去祭拜祖先,缅怀故去的亲人!

每年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给爷爷扫墓,奶奶也是会心情特别不好,有时候看着奶奶还会偷偷哭呢。每年清明节的这一天,爸爸就准备齐祭祀物品,需要走很远的路,领着我上坟去。首先我们清除墓地四周的杂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准备停当后,接着,爷爷让我们一起在墓前三鞠躬,并许下自己的心愿。看到人来人往前往上坟,扶老携幼的情形,大家都是如此思念逝去的亲人的。我们回到了家,感觉很累,不过,虽然很累,但我很欣慰,一次一次去扫墓的经历,学到了清明节的来历,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义的。

扩展资料: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清明节散文小说片段摘抄

1、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5、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6、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7、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8、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9、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10、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1、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2、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13、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1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5、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句摘抄篇二

  1、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张镃《寒食》

  2、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3、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镃《寒食》

  4、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5、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7、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8、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9、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10、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郑刚中《寒食》

  11、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2、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3、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4、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15、落花夜雨辞寒食。——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句摘抄篇三

  1、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2、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5、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6、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8、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9、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0、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1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2、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13、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4、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5、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五、清明节散文集

清明书法,这个提法不太完整,是书写清明节诗词的书法,或是写清明散文的书法,或者是写一首题目为清明的书法呢?

我们暂且认定是题目为清明的书法吧。写清明的诗词很多,我们以杜牧的诗为准吧。正文写完后,可以落款右录杜牧诗清明,XX清明,书写者姓名即可。

六、清明节散文小说片段怎么写

清明节见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七、关于清明节的散文片段

《清明文化散文集》为浙江安贤生命博物馆、浙江省历史学会、杭州市历史学会等相关文化团体联合主办的“景和清明——2013清明文化散文征集活动”公开征稿的征文选集。

编辑出版《清明文化散文集》,意在寄希望以此唤起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对传统节日的重新认识。

八、清明节的小散文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张继的《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本应是农忙时节,可诗人登上城楼眺望,却只见由于农民都被召去当兵了,农村劳动力缺乏,万顷农田无人耕作,荒芜长满了青草。禁止烧火的寒食节过去了,清明节应该是千家万户重新起火的日子,而诗人看到的是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的景象。

王禹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无花可欣赏,无酒可饮时过清明节,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都显得很淡漠,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游湖踏青之人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程颢的《郊行即事》:“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死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休要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九、清明节散文名篇

清明节小短文

清明已经来临了,不知怎么的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下起大雨来。这正如杜牧所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人们扫的不是墓,而是心底深重的思念;天空下的不是雨,而是故人不舍的泪花。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

我国一直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