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节的来历及习俗?

2023-06-12 07:57:3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节的来历及习俗?

清明节为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节日的来历和纪念介子推有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清明节气介绍?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三、清明的历史由来?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1。 清明节的名称来源于其节气时间,即在仲春与暮春之交2。 清明节的起源还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3。 介子推为了救主公重耳,割下自己的肉炖汤喂给重耳,重耳感激涕零,发誓要报答介子推的大恩。

很多年以后,重耳功成名就,想要报答介子推的功劳,但介子推已经归隐山林。

最终,重耳在介子推葬身火海的第二天,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纪念介子推的忠义之举4。

四、清明节的来历与风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五、什么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通常是公历4月4日或5日,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因为在这个节日,中国传统认为阳气渐长,适宜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是人们欣赏春景、踏青游玩的日子。在现代社会,清明节已成为法定的公共假日,为人们提供了休息、游玩和祭祀的机会。

六、清明的由来传说?

传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工资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来时,介子推却不愿意在做官了,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请不出来他,就放火烧山逼迫他出来,但是,大火烧了三天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寻找时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已经烧死了,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重登此山祭奠,发现老柳树复活,赐名为“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纪念介子推,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七、24个节气的含义详解?

24个节气是指在中国传统农历中,每15天左右(实际为约15.2天)发生一次的二十四个气候节点,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六个节气。它们的含义涵盖了农事、气象、民俗以及道德等方面。

其中春季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节气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节气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通过表述四季的变化,告诉人们何时该育种、何时该收获、何时该注意保健,不仅帮助人们度过四季,而且还丰富了中国民间文化和风俗。

八、清明节气什么意思?

就是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时至清明,在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地域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