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奶奶节吗?
一、云南有奶奶节吗?
没有。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有:
彝族节日:
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
白族节日: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男人节、祭祖节
哈尼族节日:
六月年、吃新谷、十月年、姑娘节、敬老节、里玛主节、捉蚂蚱节、吃新米节
傣族节日:
浴佛节、入夏节、出夏节
壮族节日:
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
苗族节日:
苗年、龙船节、四月八节、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赶秋节、踩鼓节、过苗年、吃新节、闹冲节、爬坡节、游方节、姊妹节、牯藏节、舟溪芦笙节、捕鱼节、吃信节、砍火星节、客家年、晾桥节。
其他的还有瑶族干巴节、夕九节;藏族花儿会、赛马节,等等。
以上就是大部分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可能还有一些节日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想要知道就好好游览一番吧!
二、清明前一天能上坟吗
各地习俗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
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
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四川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山西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
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
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
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三、周年上坟与清明上坟可以一起去吗?
当然可以,心到佛知,只要去了就行,哪那麽多说道啊!~
按传统来说是不可以的。但如果确实无法安排两次时间去,也是可以的。新时代新阶段人们也应该转换一下新思维,使用新方式。他们也一定能理解。
四、清明上坟能否提前或延后?
清明前十天或者错十天 只要时间段内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