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风俗作文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江南水乡民俗民风
祭灶神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古传谓送灶神上天,又曰腊腊廿三,该日大家小户大搞卫生扫除灰尘,古时新市有用竹油盏架或纸轿为肩舆焚烧之俗。今用赤豆糯米饭冬青柏叶祭灶神,把灶君堂(设在柴灶上部)里的泥塑菩萨或灶司马(俗称灶家菩萨即黑面菩萨,古今新市的孩子贪玩,不注意面部卫生,如面部肮脏不堪,就被家人责为弄得灶家菩萨一个)张揭下来,备用香烛对天焚烧后,换上新灶神像。晚上全家合欢共食赤豆糯米饭,辅以白糖、猪油、糖桂花搅拌,吃得香甜可口,终年难忘。这一风俗绵延千余年。
祭蚕神
新市地区自商朝开始即桑养蚕,为了祈求蚕神娘娘给蚕农带来好运,故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蚕神娘娘生日之际,均进行祀蚕神活动。对新市祀蚕神的确切年代又难以考证,但最晚在唐朝即觉海禅寺建造后即已进行。在祭蚕神上日,蚕农婆媳姑嫂即开始磨粉揉粉搓成白色茧子状米团子,俗称蚕生元子,四个一顶底覆箬壳上锅蒸煮。当日傍晚祀蚕神开始,灶上或墙上张贴妩媚多姿的蚕神娘娘像,像下供奉四顶蚕生米团子与时鲜果品,合家祀拜蚕神娘娘,衷心祝福明年养蚕好收成,翌日新市镇上的居民均收到农村亲朋好友送来四顶或八顶祀蚕神米团子,以分享他们盼蚕丰收的美好祝愿。镇上亲戚则以面条回赠,讨个吉利彩头。
元宵灯会
新市镇的花灯,向与海宁县硖石镇的花灯齐名江南。由于花灯的设计制作费用较长,耗用人力物力较多,故并非每年都举行,一般要间隔若干年才举办一次。而每次举行都争奇斗妍,大事铺张,盛况空前。新市镇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花灯会,是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那年春节前,就已在大街通衢张贴大红金字海报,广为宣传:定于二月某日举行花灯盛会三天,以招徕外地观众来镇观光。?全镇先按行业分别组成十二个灯社(制作花灯的集体),每社挑选有艺术才能的人数十名参加。为了展出各具特色的彩灯,他们提前一年便开始设计和制作。灯社与灯社之间,为了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都是各显神通。把做什么灯,怎样做法作为保密内容,互相不通声气。花灯制作过程中的第一关,便是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设计工作若能高人一筹,则赛灯时可稳操胜券,故每个行业灯社在设计时多别出心裁,选择自己最熟悉而别人最生疏的式样。如丝厂灯社设计了缫丝灯,不光制造全部缫丝过程的花灯,还配上几十个操作程序不同的绢制女工,在灯光中的丝车上操作自如。又如油坊灯社,他们设计了油坊灯,把榨油过程全在花灯中显示出来,观众可看见灯光里的榨油工人在汗流浃背地抡槌打油,还看见油槽中汩汩地流出油来的情景。真是活灵活现,匠心独具。可见制作花灯也和其他形式一样,也要讲究些现实主义风格。制作花灯的第二个关键,是艺术性的充分表现。每一台花灯的每一个部位,都要显示出美观、雅致、精雕细刻来。其中有书法艺术:真、草、隶、篆题以诗、词、歌、赋;有绘画佳作:山水、仕女、花、鸟、虫、鱼。在表现手法上,除了彩绘、剪贴等,还有密密层层的针刺和铁划银钩似的雕刻。所谓针刺艺术,便是将各种图案,先画在纸上,然后用针尖按花纹千针万针地刺孔,制成后,在烛光透射下,如丹凤朝阳、鸳鸯戏水、雄鹰展翅、孔雀开屏等等,一幅幅生动画面,便一览无遗地显现出来。至于雕刻,准确地说是镂空,就是用锋利的小刀,将图案从纸上雕空,刀法是极其讲究的,不能有一点毛糙、疏漏之处。镂空的部位如何处理?那就要借助煤晶石来填补。煤晶石又叫千层纸,即中药店有售的白云母(能耐热,电器上作为绝缘材料)。处理煤晶石的工艺,比针刺更精细,更富技术性。先用针把它一层层细心剔开,成为一张张薄片,薄片与薄片衔接时要用烙铁熨烫,然后粘到镂空的花纹背面。这样,灯上的花纹会是透明的了。有些花灯,全用煤晶石罩面,其工程就更增加繁复更增加了难度,但其成品却显得晶莹纯洁,玲珑剔透,可与冰雕艺术相媲美了。为何不用玻璃而非用煤晶石不可呢?据行家说:煤晶石的优点是:明如晶、净似水,薄如蝉翼,轻如鹅毛,又能耐热不怕火熏,又能弯曲而不断裂,所以对制花灯来说,无论绢、纸、玻璃,其品位都在煤晶石之下。总之,花灯之制作,熔书法、绘画、造型、雕塑于一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整个制灯过程,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采。?到正式举行灯会那天,各地前来观光的人已云集新市,他们从杭嘉湖,甚至上海、南京等地专程赶来,南栅漾、西栅漾等水面,都停泊无数船只。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果夫先生亦临新市观灯,地点南汇街。入夜,镇上主要街道东西大街、北街、横街、直街、如意街等处,各家商店都在门前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犹如天穹撒下万斛明珠,光彩夺目,交相辉映,形成酒船献金中宵泛,千古何须秉烛游的佳境。街上到处人山人海,盛况空前。黄昏时分,各行各业的灯彩先汇集到刘王堂前,到齐后就从这里出发。这时,成百上千盏(台)花灯,组成一条色彩斑斓、光辉耀目的巨龙,缓缓蠕动。前面鞭炮与火流星开道,中间每个灯社依次跟随前进,每社都配有乐队,既有铿锵嘹亮的锣鼓,也有悠扬悦耳的丝竹,轮番演奏之声,不绝于耳,动人心弦。花灯队伍中的电珠灯光,忽明忽暗,犹如繁星闪烁,绚丽多彩。花灯式样,千奇百怪,有亭台楼阁,也有飞禽走兽;有小巧玲珑的,也有高大巍峨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奇特的景观是,灯会游行到每一条浮桥上时,远远望去,只见桥上水中各有一片光彩,宛如二龙戏水,相映成趣。如此出了三个晚上的花灯会,大家已经饱享眼福了,但美中不足的,便是每盏花灯只是在每个人眼前一晃而过,不及看得仔细。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主持灯会的人决定从第四天起,将其中最受人赞赏的,可称为花灯之精华,集中刘王庙内,陈列展览,供人们仔细鉴赏品评。现选择其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花灯,简介于下:?品字亭灯底面积约有4平方米,高约2米,仿清代皇宫中戏亭结构:美仑美奂,古色古香。三个亭子的排列恰成品字,故称品字亭,亭内有纸人正绘声绘色在演出京戏《空城计》,配以留声机中诸葛亮的唱段,引得观众兴趣倍增,留连忘返。?宝塔灯高十三层(共约2米),底面积3平方米,塔架用木料制成,外用彩绢装饰,塔的门窗,全用煤晶石粘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做工十分考究。塔外用无数红绿电珠装饰,并能调节光亮度。远望则光明璀璨,近观则精工细致,诚为花灯之冠。?放鹤亭灯此灯引用宋代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制成。用木料筑亭架,用蔑片扎成一人高的鹤身,外用白色鹤毛粘就,一脚着地,一脚伸起,丹顶,长颈,作昂首长鸣之态,亭亭玉立在红梅之侧,栩栩如生,颇有高雅脱俗之态。那株灿烂的红梅,令人不禁想起疏影横水斜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铜钿灯这是某行业职工灯社别出心裁的佳作,足有蚕匾一般大,厚约七八寸,中间方孔内,有一穿长袍马褂的人,正在那里七上八下不停地翻跟斗。据说此灯制作的目的是为那班唯利是图的老板写照,故名曰铜钿眼里翻跟斗。?这批花灯在新市停放展出数天后,又送到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展览,每张门票售大洋贰角。上海人争相前往参观甚为踊跃,一时传为佳话。
新市庙会
新市庙会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末年即有纪念镇国大将军新市人朱泗的永灵庙会,时间在春秋二季。另外还有农历三月初三金龙大王生日的水龙庙会神像供奉在南栅大王庙(今造船厂附近),时日各坊救火队云集刘王庙前比赛,以救火水龙喷水最高者得冠军。当时刘王庙前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至40年代末方废。?觉海寺蚕花庙会亦是新市传统庙会,至于举办年代已无考,清末民初为全盛时期。养蚕缫丝自古即是新市四乡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民们祈求神为蚕宝宝消病祛灾赐给丰产年。每年的清明节,崇德县吴兴县余杭县等邻近新市的农民,都涌到古刹觉海寺,参加一年一度的轧蚕花庙会。信佛教徒灵前山拜佛,虔诚祈祷五谷丰登。农村的姑娘嫂子梳妆打扮怀里装着蚕种头上插着蚕花,衷心祝愿今年蚕花好收成。蚕花用纸或绫绢剪成,有的蚕花成蝴蝶形,有的呈美丽花卉形,真是各具姿态,争奇斗艳,引得男女老少来觉海寺内外观看你轧我挤,故曰轧蚕花,民间传说轧得越闹猛蚕花收成越好。?蚕花庙会亦为一见钟情的男女青年提供恋爱的机会。新市民间曾流传一首轧蚕花民歌:清明天气暖洋洋,桃红柳绿好风光,姑嫂双双上街去,胭脂花粉俏梳妆,红绿蚕花头上插,香水洒得扑鼻香,觉海寺里真闹猛,男女老少似海洋,邻村阿哥早等待,一见阿妹挤身旁,一把大腿偷偷捏,姑娘脸红薄嗔郎。时日觉海寺人山人海,多达数千人,各种杂技魔术毛儿戏西洋镜等精彩表演吸引观众。众多的南北戏班分别在刘王庙、永灵东庙、永灵西庙、东岳行祠等地连续演戏三天,使众多的新市戏迷大饱眼福。庙会结束后四乡农村就开始春耕育蚕,这一风俗至1936年为止。?1999年清明,中断63年的新市蚕花庙会活动重新恢复。由新市商贸旅游公司承办的庙会有声有色。庙会游行队伍由舞龙队、蚕花娘娘花轿、腰鼓队等组成,在新市主要街道环游。一时四乡农民涌入新市争睹消失了花甲年之盛会,全镇要道人流如潮万人空巷,观者达四万人左右。?2000年清明,新市镇举办了第二届蚕花庙会,钟管镇、下舍镇、士林镇等组织蚕花娘娘队伍参加,观者达十万人左右。
风俗习惯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大家小户放鞭炮,早上吃顺风圆,到长辈亲朋处拜年。古时有拜天地、灶君与先人遗像之俗。初七的人日较稀见,文人武人以诗相贻赠。十三至十八为上灯节,市街悬灯张龙凤舞。南宋时右丞相游似寓新市,他仿家乡蜀俗娱亲,相沿不改:村落中束松柏于木端,中藏流星花炮,夜则呜镇击鼓,侑以歌词,环聚而焚之曰烧田蚕,代表祈年。?
清明为江南水乡之独特风俗,又谓寒食节,俗云:清明大如年,即古时清明节之隆重超过春节。清明以正清明最隆重,新市四乡裹清明粽子,有枣子粽子、南瓜干粽子、猪油细沙粽子、赤豆粽子、黄豆粽子、豌豆粽子等,还做青绿色清明元子,内馅有咸甜二大类近十几小类。清明夜饭前开始祭祖,俗称拜阿太,桌上摆满丰盛酒菜,有十二碗十六碗之多,高悬红烛,傍供粽子,清明米团子及水果供品,望祖宗品尝,以保合家平安风调雨顺。正清明开始到觉海禅寺、永灵西庙、永灵东庙、东岳行寺等地烧香,看社戏,明清时期还有戴杨柳帽之习惯,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崇尚青春美丽。新市古运河南栅漾泊满高杆船,举行爬高杆比赛,打拳船上摆满十八般兵器,有戈矛刀枪棍等,有散打表演,十八般兵器套路全演遍,还有划龙船比赛,两岸观者如云,夜晚到刘王庙、永灵西庙、永灵东庙免费看戏,有京剧《捉放曹》、《空城计》、《走麦城》、《张飞夜战马超》等,时间为三天左右。同时还有拜香会与臂香会活动。拜香会:即信佛的善男信女数百人出会(即巡游),在新市主要街道环游,配胡琴、山弦、笛子、箫等民间乐器,走走念念拜拜,起源约在唐宋盛于明清,基本每年一次,最后一次拜香会约在抗战前的1936年。?臂香会,时间亦在清明三天中,新市寺庙邀请外地如崇德县、吴兴县等地臂香会来新表现,表演者为青壮信佛男姓,表演时手臂赤裸,用铁钩将重达几十斤的铜质香炉钩住,另一铁钩钩住手臂皮肉,香炉内香烟袅袅,表演不怕痛苦,还环游全镇,以表示对佛之虔诚,人数达百人左右,1936年后再未重现。?
五月端午节,家家吃粽子,饮雄黄酒,门插菖蒲艾叶张贴符咒,以驱鬼除邪。还用雄黄酒给儿童点眉心,以驱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五毒。?
六月文人墨客曝晒书画、衣服。农民晒蓑衣笠帽衣裤,六月六日吃馄饨,俗云:六月六猫狗洗浴,此日起下河沐浴。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谓七月半,大家小户备酒菜追祭先祖,古时祭不设荤,以疏果为主。三十日地藏王生日,有插地藏香之俗。?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即八月半,时日家家吃月饼,晚间合家团聚赏月,老人向小辈讲中秋节故事。?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约伴登高,新市有吃粟糕风俗。粟糕以米粉成糕,上洒桃肉粟子,枚瑰花及白糖,香甜可口。?
冬至为入冬之日,俗称冬至大如年,家家备酒菜过冬至,并用红烛祭祖,新市称拜阿太。?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日,称腊腊廿三,用赤豆糯米饭及冬青柏叶祭灶神,把灶堂的灶司马张揭下来,备用香烛对天焚烧,换上新灶神像。?
十二月三十日曰除夕,家家备好年货,煮成丰盛酒菜,吃年夜饭,当夜除旧话新,通宵不眠谓之守岁,半夜放爆竹称送旧,翌晨放爆竹称迎新,并贴春联接灶神。
上网搜……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