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过清明的习俗
一、义乌过清明的习俗
义乌过清明的习俗主要有包清明果,坟扫墓祭祖,放风筝等。
清明前后义乌有吃清明果的食俗。据说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现如今,义乌清明吃青团已演变为了传统,而青团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义乌人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时值初春,义乌一些餐厅纷纷将青团摆上了餐桌,让食客品尝到第一口春天的味道,感受那无尽延伸的喜悦。
义乌人民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前后义乌有吃青团的食俗。据说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现如今,义乌清明吃青团已演变为了传统,而青团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义乌人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时值初春,义乌一些餐厅纷纷将青团摆上了餐桌,让食客品尝到第一口春天的味道,感受那无尽延伸的喜悦。
传统的义乌青团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也有鲜肉馅青团。流传了百余年,让人们流连忘返的恰恰是这种传统的迎春寓意。
清明前后,义乌农村还有个习俗,把刚刚结绿的柳条儿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再品上一口酥软香甜的青团,眼前春芽绿,舌尖青草香,说不尽的春意盎然,道不完的辞旧纳新。
1. 在义乌乡间过清明节,家家门窗都要插柳枝。男女老少纷纷早起,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踏青”、“采青气”。另一个习俗是到野外采菁,把菁洗净捣烂,配之以糯米粉揉团,制成各种“清明”。清明节还有扫墓的习俗,“上坟”、“祭太公”、“拜祖宗”
2.“清明冬至,前三后四。”清明冬至上坟祭祖,义乌人俗称“烧太公”。在义乌民俗中,烧太公早可在节日前的三天中,迟可在节日后的四天中进行。清明时节塘里螺蛳肥,因此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清明节食清明,做时掺以野艾嫩头,取其色青,以兆一年吉祥。“吃过清明,日日田畈坐。”指清明节后田间农活开始多起来。如果在清明节后的一小段日子里做了什么蠢事,常常会被义乌人取笑为“清明食昏了总?”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什么
啊哦
放风筝、踏青、荡秋千。
二、义乌一年扫墓几次
四次:春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三、义乌地区风俗
饮食习俗
义乌民间,每逢婚嫁、乔迁、寿辰、升官、升学等喜庆时节,亲朋好友总有请客送礼和回礼的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但请客送礼在贫富之间,差别甚大,富者场面很大,筵席丰盛,菜肴丰富,甚至拿“十六汇签”招待来客贵宾。穷者,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以简朴的家宴应付了事。真的有“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对“十六汇签”名菜佳肴,我们也只有耳闻,没有目睹。
“十六汇签”作为义乌饮食文化,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传承,对当今的饮食行业发展应有益处。传统饮食文化有其可供借鉴、传承之处,其实“十六汇签”与如今筵席菜肴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它对当今某种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一种冲击和批判。
“十六汇签”全席:是指4熟食,4海鲜,4甜羹,4点心,外加8个冷盘组成。
传统酒席筵宴、昔日喜庆筵席,以“十六汇签”最为丰富,其次为“十二汇签”。所谓“汇签”,即主人从签筒中选择16样名贵菜点竹签,组成“全席”,称为“十六汇签”。 “十二汇签”类此,即省去4样(在“四海鲜”中省去2样,“四甜羹”中省去2样)。“十六汇签”由下列菜点组成:
八冷盘从下列两类菜中按时令、货源、价格具体条件各选4种,开宴时即放在席上
鸡肉 鸭肉 羊肉 牛肉 海蜇 洋菜 彩蛋
火腿 香肠 大尾 肚片 卤味(以上为白切类)
开洋白菜 青豆虾仁 肉丝茭白 冬笋腰花
生炒肚片 鳝丝鳝片 葱花鲫鱼 蟹粉炒蛋
油炸响铃 芹菜鸡杂 香菇笋片(以上为杂炒类)
四热菜 从下列菜点中选择4种
香菇蒸鸡 木耳蒸鸡 金针蹄胖 清蒸甲鱼 清蒸全鱼 粉丝蹄筋
四海鲜 从下列菜点选择4种
冬笋干贝 韭芽鱼肚 桂花银鱼 肉片淡菜 醋味鱼翅(鲨鱼) 木耳海参
四甜羹 从下列甜羹中选择4种
逻罗米粥 苡仁银耳 桂圆参汤 苏芡莲子 杏仁百合 桂花时果
四点心 从下列点心中任选2甜2咸
叩肉馒头 精肉小馒 豆砂粽子 水晶红果 青梅八宝花 荷粉蒸肉
百果年糕 板油蛋糕 百果糯糕 麻仁米糍
4熟食,4海鲜,4甜羹,4点心,这16样菜点均须一道一道现烧现上,交替进行。最后一道菜为“油炸鳙鱼头烧豆腐”。这一道菜按例是不吃的,称为“吃剩有余(鱼)”。客人需用饭者则吃最后一碗汤,通常是“青菜烧豆腐”或“雪菜烧冬笋”。不用饭者则看到“鱼头豆腐”上桌便可起立辞谢。
“十大民间风俗”简介:
红白喜事
旧时在义乌民间讨老婆(娶亲),是一件大喜事。一对夫妻的婚姻,从望侬、定亲到迎娶,需要少则半年,多则三年的时间,让女方制备妆奁。程序也较繁多:媒人做媒、望侬、定亲、下礼(送聘礼)、送日子、挈果子(西乡称“担拍粉”)、辞亲、回赠、后代银、起身酒、拜别祖先、迎娶、新娘上轿、拜天地、宴请、闹新房(俗称“讨果子”)、拜见公婆、谢媒等,至今许多旧的礼俗仍在延续。
义乌民俗重骨肉情义,讲敬老孝道。家人有病,全力请医诊治,昼夜陪伴左右,侍茶水,适时进药。给病人洗身体,勤翻身,随时处理排泄污物。劳不厌倦、苦不皱眉。百年之后,孝男孝女,孝儿孝媳,世代相传,蔚然成风。20世纪末,义乌全面实行火葬,骨灰盒放于公墓。各地公墓多建于山区,丧葬礼仪,除不用棺木,一般都照旧俗。
过生日、做寿
每年的出生日期,都作为一个人的喜庆,家人为他(她)庆祝,祝愿健康长寿,吃象征长寿的鸡蛋索面,全家共享欢乐。每增到十岁,庆贺规模比常年生日要大。60岁以上逢十为生日寿庆,尤其是百岁,古称“人瑞”。
起新屋上桁
旧时建房,义乌人称起新屋。需经选地基、破土定基等多个程序,还要选吉时,时辰要与房主的生辰属相相生相合,不能相冲相克。
迎龙灯
义乌民间目前有400多条龙灯,多为板凳龙,还有调龙灯(竹节龙和布龙)以及珠灯、人物灯(如迎胡公、陈佰廿五相公)等。传统迎龙灯主要在闹元宵和清明时节,活动中人们“摆香案”,点上一炷或三炷香,手持行灯,向龙王叩头跪拜,祈祷龙王施福人间,以兆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
贾氏抬阁跷
洋川贾氏九世谅,唐贞观乙末中进士,官御史,丙午(公元646年)回乡探祖,建贾大宗祠于双林寺大殿右角。每年正月十八都要举行一次由义乌洋川贾氏各自然村轮流做大年的大庙会。这一天,义乌洋川贾氏村民除了要到自己村祠堂里祭祖,还要到海云寺拜佛。轮到大年的“值甲”村的村民,抬着一座雕工精致的傅大士佛龛,近十台或数十台“抬贾巧”、龙虎旗、蜈蚣旗、清道旗开路,数十把火药铳、成双成对的大铜锣有节奏地齐鸣,抬着百斤重的大蜡烛,敲锣打鼓,到海云寺主持这场一年一度的十八大会。
过年
春节即过大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义乌十分看重年夜饭,吃喝讲究:一是馒头,预示新年大发,二是年糕,寓意为一年更比一年高。同时,鱼也是必吃的。鱼与“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夜饭也要多烧一点,吃吃有余,预示着连年有余。在通宵守岁时,人们还把每个房间的灯都点得亮堂堂的,预示着红红火火。
清明、冬至
在义乌乡间过清明节,家家门窗都要插柳枝。男女老少纷纷早起,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踏青”、“采青气”。另一个习俗是到野外采菁,把菁洗净捣烂,配之以糯米粉揉团,制成各种“清明”。清明节还有扫墓的习俗,“上坟”、“祭太公”、“拜祖宗”等。
冬至致祭扫墓,类似清明,主要有上香、烧纸钱、衣物、添土和燃放烟花爆竹等习俗。
八月中秋
义乌中秋节乡俗有包粽子、炒粉干、杀鸡鸭、吃月饼等传统习俗。晚上,各家用小方桌或团簸、米筛等安放在庭院供月赏月,又称“拜月亮”。所用供品大多为石榴、枣子、梨、西瓜、菱角、香柚、文旦、香蕉等时鲜水果,还有月饼、粽子、麻糍等食品。
重阳庙会
南宋以来,义乌民间在重阳时节兴瞻拜胡公。农历八九两月,成群结队上方岩朝拜胡公神像。重阳节前数日即抬胡公神像,至德胜岩赫灵行庙朝拜胡公神像。岩前曹村、义亭铜山岩、华溪祝公岩与尚阳胡公庙都兴庙会,有胡公庙的地方还时兴演戏。
开新市
义乌城区及农村集镇的商店,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四除酒店、杂货店等俗称“长生店”的商店照常营业外,一般都要到正月初五接过财神后,才开门营业,俗称“开新市”。这天集镇上米市、柴市、家禽等市场,同日开市。“开新市”这天,村民需要赶集买卖,叫“赶新市”。
旧时在义乌民间讨老婆(娶亲),是一件大喜事。一对夫妻的婚姻,从望侬、定亲到迎娶,需要少则半年,多则三年的时间,让女方制备妆奁。程序也较繁多:媒人做媒、望侬、定亲、下礼(送聘礼)、送日子、挈果子(西乡称“担拍粉”)、辞亲、回赠、后代银、起身酒、拜别祖先、迎娶、新娘上轿、拜天地、宴请、闹新房(俗称“讨果子”)、拜见公婆、谢媒等,至今许多旧的礼俗仍在延续。
义乌民俗重骨肉情义,讲敬老孝道。家人有病,全力请医诊治,昼夜陪伴左右,侍茶水,适时进药。给病人洗身体,勤翻身,随时处理排泄污物。劳不厌倦、苦不皱眉。百年之后,孝男孝女,孝儿孝媳,世代相传,蔚然成风。20世纪末,义乌全面实行火葬,骨灰盒放于公墓。各地公墓多建于山区,丧葬礼仪,除不用棺木,一般都照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