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如何理解德育功能和德育价值的区别?

2025-01-31 15:21:2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如何理解德育功能和德育价值的区别?

德育功能:一个人必须要有道德,守道德,遵从道德;德育价值:有了高尚的道德,众人就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着你,你做什么事都很成功,德育的价值体现出来了。

二、德育价值的名词解释?

德育价值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德育的政治价值是:德育可以调节各种社 会矛盾,使整个社会稳定和和谐;德育可以促进政治文明,引领政治活动的道德方向;德育可以为国家政治培养人才。

德育的经济价值是:德育为良好经济秩序的建立提供道德保障;德育可以为经济活动培养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德育可以形成人的正确的消费观。德育的文化价值:德育的文化维系价值;德育的文化发展价值;德育的文化创新价值。

三、当代德育模式的价值特征?

1.现代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2、现代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3、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4、现代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5、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复杂过程,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四、精卫填海蕴含的德育价值?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有了深深地体会,不管做什么事要以德为先,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去完成,就一定会成功。

里面的精卫是个不怕艰难、着想别人的崇高思想。她的这种精神值的我们学习。但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要学习精卫的这种精神,面对困难永不退缩,不战胜心中的困难就绝不罢休,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最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高远的是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要你用心去完成,就一定会成功。

五、德育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

我认为德育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以前说德智体美劳,首先第一位就是“德”,德是道德,品德,是德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是为人处世的标准。孩子从小就应该注重品德的教育,道德的修养,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内外兼修,品德高尚的人。

六、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引领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融合。在这个思想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社会,个体的价值终归要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实现,树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今时代主流的价值取向。

七、德育评价的德育的功能?

德育除社会功能外,它还具有并发挥着日益明显的外在的或工具性的自然功能和内在的或本体性的个人发展的功能。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八、德育教育的德育内容?

中小学德育内容大体上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理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等。

九、德育过程的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过程的四条规律,分别是: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因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里因素构成:就是道德认知,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是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是道德意志,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是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一过程有多种开端,并不一定非得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这里需要重点记忆。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车个,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活动和交往是思品形成的基础;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因为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自制力不强,需要长期进行监督,所以要求教师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反复抓、抓反复,因此说品德培养的时间是一个持续时间长,逐步提升的过程。

以上就是德育过程的几个基本规律,这几个基本规律需要理解性记忆。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1)道德认知

【含义】指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其中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理解】道德认知主要考察的方向有例子型反选,比如小明知道乱丢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这就属于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含义】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理解】道德情感是评价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评价他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比如小明在看到别人乱丢垃圾的时候觉得内心很愤怒;评价自己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比如小明因为自己早上匆忙上学而随意丢垃圾感到羞愧。

(3)道德意志

【含义】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理解】道德意志一般都伴随着克服困难。比如小明经常上课迟到,班主任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也不想迟到啊,但是我就是起不来”。这个例子表明小明认识到了上学不应该迟到,但是因为意志力不够而起不来床,所以是道德意志不够。

(4)道德行为

【含义】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理解】道德行为指的是出现了实际的关乎道德的外部表现,比如小明知道随意丢垃圾是不对的,这属于道德认知;而小明知道丢垃圾是不对的所以从来不乱丢垃圾,这就表现了小明出现了从来不丢垃圾的道德行为。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1)要注意全面性(统一性)

【含义】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理解】知、情、意、行四个要素都要发展。

(2)要注意多端性

【含义】知情意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同时又相互独立的,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知情意行的发展是不协调的,因此并不一定都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具有多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入手。

【理解】多端性指的是德育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开展的,但是不是绝对的,德育过程也可以从知情意行的任意一端开始,比如从先培育道德意志开始,或者培育道德行为开始都可以。

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含义】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需要在学生活动和交往中实现,所以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含义】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的影响肯定不止来自于一个方面,必定收到多个方面的影响。

【理解】比如来自老师的影响、同学的影响、学习书上的内容而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实践活动时产生的影响等。

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含义】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他们的产生变化都依赖于个体的心理活动,所以任何思想品德的变化,也都必须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含义】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外界教育的各种因素,他们吸收,分析,综合这些外界因素的过程就是一种内部的矛盾斗争的过程。

3.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含义】德育过程不仅包含学生接触与吸收外界教育因素的过程,也是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含义】德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持续的,反复的进行,因为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是一下子提高的,而是长期逐渐变化的,又正因为学生意志的薄弱性,所以德育过程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倒退。

【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自制力不强,需要长期进行监督。也就要求教师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反复抓、抓反复。品德培养的时间是一个持续时间长,逐步提升的过程。

十、为什么我国的德育被称为大德育西方的德育被称为小德育?

在西方国家,德育要培养学生的品质特指道德品质,德育即道德教育,由于德育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质只有一种,范围很小,故称作“小德育”,在我国,德育要培养学生的品质包含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法律品质和心理品质.由此德育即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德育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质包含了五种,范围较大,故这种德育被称作“大德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