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古诗美篇开头语怎么写?

2024-12-09 21:41:5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古诗美篇开头语怎么写?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诗词占有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无数的文人骚客留下了一篇篇诗词佳作,给予了我们关于爱、关于美、关于生命的丰富体验。其中有一些诗词,开篇就让人惊艳。

1、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重重打击之下,词作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酌低唱,而是变得沉郁凄婉。这首词作,起句连用了七组叠词,这在诗词歌赋中是绝无仅有的。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非常看重音律和谐,而这首词起句读来便极富音乐美。从内容上看,“寻寻觅觅”的行为、“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层层递进,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2、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慷慨悲壮,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滚滚长江随着浪花奔腾而去,而那些被千古传诵的英雄早已随着浪花消失不见,杨慎看穿了世事,将这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让人产生心有戚戚然的感觉。建功立业,是多少英雄人物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家国天下常怀心中,然而随着世事变迁,即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英雄多少无奈,尽在言中。

3、韦庄《菩萨蛮》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开篇便是主人深情的劝客之语:今晚定是要一醉方休才好,在这美酒之前,就不要再说关于明天的事情了。然而,人是要有明天才会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的象征,是美好的寄托,而主人却宁可“今朝有酒今朝醉”,想必是对明日没有了期盼。这其中含有多少无处诉说的悲伤和无奈,实在叫人扼腕叹息。

二、古诗美篇结束语怎么写?

结尾又称结句、断句和落句。在绝诗中为第四句;在律诗中则为第四联。

结尾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作收束。

结尾在全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能起到关合之篇,或首尾呼应,或卒章点题的作用。杨载之《诗法家数》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

著名诗人林从龙在《诗苑寻芳》中说:“戏曲、散文、相声以及各种文艺作品都讲究结尾。好的戏曲结尾称“临去秋波一转”;好的散文结尾称‘豹尾’;相声则叫‘善丢包袱’。说法不同,其义则一,即这样的结尾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的结尾,不但将全诗整体形象画一个完满的句号,而且使读者如嚼橄榄,清香盈颊,经久不衰。如闻钟声,清音绕梁,余味犹存。古人云:“合处要风迥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掉,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大凡诗词结语,须风流蕴藉,蕴藉则俱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曲礼〉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文章亦不可写至极处,极处应有限度,往往使读者一览而尽,了无余味,实非诗文之最善者。于此,结句之重要可知矣!”

诗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不能一一概括穷尽。为了方便记忆掌握,兹将它归纳为“四类”、“八法”、“八式”,不妥之处,请方家教正。

四类——这是从词与意的关系来分

宋姜夔在《诗说》中说: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词意俱尽,故临水送将归是已;意尽词不尽,如抟扶摇是已;词尽意不尽,剡溪归棹是已;词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巳。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所谓意尽词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如词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

这话说得比较复杂、难懂。我们且把它分作四个类型来举例说明。

一、词意俱尽类。

这就是“急流中截后语”。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结尾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篇收住,词意两尽。王安石的《岁晚》,尾联为:“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另有一首《春闺诗》“欲意迥文字,相思织不成”。这些都是指把该说的话与该表达的意思都说尽了。

二、意尽词不尽。

明谢榛曾说过,大篇可以缩成短篇,短篇不可以拉成长篇。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结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据《唐诗记事》载,祖咏参加科举考试,原应作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四句就交卷了,问他原因,他说“意尽”,即认为诗意表达已经足够了,不必再写。出句写雪止天睛;对句写雪后转冷的感觉,至于“望余雪”如何,尽在不言中了。

再如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下联出句一语双关。既说古迹犹存,又称英名不灭;对句暗寓刘备攻打东吴失策的遗憾。这样的结句均戛然而止。至于还能说些其它什么话,让读者自己去补充完善了。此即姜夔所说的“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非以长语益之者也”。

三、词尽意不尽。

这类结句是指全篇结束后犹存余意,所谓意在言外,味而可知者也。有首《别同志》诗:“前程吟此景,为子上高楼”。这就是词尽意不尽的例子。另外,老杜的《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兰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此诗结句,在上句设一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一个“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的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其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怪不得姜夔说:“词尽意不尽,剡溪归掉是已。”“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

姜夔之说,是用《世说新语》中王徽之泛舟剡溪,雪夜访戴逵,乘兴而去,到门却意尽而返的典故来说明词尽意不尽的特点。

四、词意俱不尽。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此诗结尾两句以明月兴象,寄托愁思相送直到夜郎,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愁心将像明月一样永远相随之意。话好像未说完,其意更绵绵不绝。

姜夔说:“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并用温伯雪子为喻,语出《庄子·田子方》篇,写孔子见温伯雪子,“见之而不言”,所谓“目触之而知道在其身,复何所容其言说耶?”(王先谦注语)意思是说只需意会,不必言传了。

以上这四个类型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不必过于计较。如白居易的《轻肥》结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站在体味言外之意的角度,可归入词尽意不尽;站在诗歌表现内容的角度,又可归入意尽词不尽。

三、古诗清明怎么写?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

四、清明古诗繁体怎么写?

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描写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著名诗作。描写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作者在街上的所见所思所感。

其繁体的版本如下: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五、什么叫美篇,美篇应该怎么写?

美篇应该是句子优美,结构非常好

美篇首先应当是要注意语句的连通性与优美性,然后文章的结构要非常紧凑

六、赞美稻谷的古诗美篇?

南宋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2、《社日》

南宋 张演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3、《新凉》

南宋 徐矶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4、《大雨苗苏》

南宋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5、《杏帘在望》

清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七、古诗文美篇摘抄?

若耶溪畔,恨春暮,啼鸟声声明灭。

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馆娃宫阙。

百尺琼楼,千人歌乐,纵使肌如雪。

俱归黄土,而今只剩明月。

堪叹伍相鸱夷,忠言孤胆,难抵眉心结。

西子多情怀袖里,霸主英雄气竭。

越甲三千,佳人一笑,山河空泣血。

五湖舟上,寻芳不待佳节。《念奴娇·西子》

八、清明这首古诗该怎么写?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祭祀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顶着毛毛细雨,带着果品,去祭奠亲人。

清明,让我们缅怀过去,不忘先人,这是一个感恩的节日。

今天,我们透过33首诗词,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过清明的吧!

《清明》

唐·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九、怎样写美篇?

打开【美篇】,点击【创作】-【文章创作】,输入文章标题,点击图片可以添加图片,输入正文后点击【完成】-【下一步】,点击【模板】可选择模板,点击【完成】即可

十、怎么写旅游美篇?

可以把自己旅游的经过,看到的美景和人文风情,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想描写出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