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位的四项政治措施?
一、唐太宗在位的四项政治措施?
唐太宗治国的举措:
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民的赋税劳役;
②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④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他重用直言纳谏的魏征。贞观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二、唐太宗在位时期,都任用了哪些贤臣?
李世民十分爱惜人才,在初期的时候招揽了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忠直廉洁之士,其他的如李勣、李靖等,可谓是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在选贤任能的时候,不计出身、不问恩怨。他采用了李建成旧部魏征、尉迟恭等,魏征当过道士,曾是太子李建成的旧臣,向太子提议过杀害李世民;尉迟恭当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得到重用。李世民鼓励臣子直谏,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魏征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除了爱惜人才,李世民还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他认为只有选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他曾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使得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
三、表现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的诗句?
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原文: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 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 洒血江汉身衰疾。
四、唐太宗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民族英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千古一帝,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初一,改元贞观。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等人重新议定律令。放宽绞刑五十条为砍断有趾,唐太宗仍嫌这种肉刑太残酷,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再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诏从之。
贞观元年(六二七)唐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
贞观元年(六二七)二月,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贞观元年(六二七)十月岭南酋长冯盎遣子入朝
贞观元年(六二七)末,吏部侍郎刘林甫奏请以后四时听选,随阙注拟,人以为便。太宗诏命一部分人到洛州参选。太宗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房玄龄并省中央官员,只留下文武官额六百四十三人。
公元628年 戊子 贞观二年诏各地置义仓。薛延陀首领夷男受唐封为可汗,建汗庭于漠北。
贞观二年(六二八)三月,大理少卿胡演向太宗上报每月囚徒的帐目。太宗命令后大辟罪由中书、门下省四品以上官和尚书省议定,以免冤滥。接着又逐个带进囚徒,轮到岐州刺史郑善果时,太宗认为善果虽有罪,官品不低,不应与于囚徒之列。于是,又命以后三品以上官犯罪,不用带进,可在太极宫承天门左右朝堂听判
决。
贞观二年(六二八),关内发生旱灾,百姓缺粮,有许多人卖儿卖女以换取衣粮。四月,太宗诏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儿童,交还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灾、蝗灾,大赦天下。
贞观二年(六二八)四月,突利派使来唐请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讨论,兵部尚书杜如晦请出兵攻突厥。贞观三年(六二九)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
贞观二年(六二八)九月,中书舍人李百药请再出宫人。唐太宗命尚书左丞戴胄和给事中杜正伦在掖庭西门简选宫人,前后放出宫女又达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六二八)末,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从小路带着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给他鼓纛。夷
五、唐太宗在位时期,形成了什么样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在位时期,形成的治世局面是,贞观之治。
经唐太宗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六、唐代唐太宗在位时期著名的蹴鞠长什么样?
唐代的蹴鞠所用的球是充气球,唐朝仲无颜所作的《气球赋》描述说:“气之为球,合而成质,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面不溢。”给球充气,这是唐朝在原有球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他们还有另外一项革新,就是使用了高球门,在三丈多高的球门柱设一个小门洞,踢球过门者为赢,而之前是没有球门的,只有一个像小房子的鞠室。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制球工艺大大改进,唐代时的蹴鞠球是有了八片尖皮缝成外壳、内装一个吹满气的猪尿泡,看上去和现在的足球几乎没有太大区别。蹴鞠球的改进大大增加了人们游戏的趣味,使之成为当时的一项最时尚的运动。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寒食城东即事》,其中就提到郊游的人踢蹴鞠的情景:“蹴鞠屡过飞鸟上”,蹴鞠球很多次都被踢得飞上天空,甚至比鸟都还要飞得高,当时的人都以把气球踢高为能事。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个叫张芬的人,在庙中踢球,球飞起来的高度可以达到塔的半腰上,大家看了都很惊奇。
康骈的《剧谈录》也讲了一个关于蹴鞠的故事:在当时的长安城里,有一位姓潘的将军,他家里的许多贵重珠宝丢失,但是门窗也丝毫无损。因担心别人笑他身为将军却连自身财产都无法保护,也没敢声张,暗地里拜托给了一位朋友——京兆府的缉盗衙役王超私访。清明节这天,王超路过一条街道时,看见有几个青年军人玩蹴鞠,周围围了一圈的观众,一个军人一脚将蹴鞠球踢到旁边的人群中,刚好人群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身着破衣,脚上穿了双木屐,见球飞来也不避让,迎上去就是一脚,那球腾地飞起四五丈高,过了好一会儿才落下地面,众人看了无不心生佩服。王超看了,认为此女一定不是寻常之人,便一路尾随她进入一个小巷子里,看她进了一间破屋,屋里还有一位老妇人,估计是她的母亲。王超走进去,直言道出了潘将军家中丢失珠宝之事。那女子听后笑道:“堂堂一个将军竟然守不住自己的珠宝,我是故意给他开玩笑的,珠宝都在报恩寺的塔上了,你自己去拿回给他吧!”由此可见,蹴鞠这项活动在当时已经非常盛行,即使是传奇故事中,也要加入打球的场景。
不仅民间对蹴鞠偏爱,皇宫里也有一大帮“蹴鞠迷”。在宫廷中,蹴鞠大多是由专业艺人进行表演,属于朝廷宴会上的观赏节目,教坊司和皇宫内都有专业蹴鞠艺人。
宫廷中的蹴鞠表演一般采用单球门,在场地中央设置一个球门,用两个长竿作门柱,再在两柱中部悬空联接一张网形成球门即为得分区。双方队员分别站在球门两侧,按一定的规则将球从得分区踢到对方的场地,最后以得分多者为胜在当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设置双球门,比赛的人分成两队,角逐异常激烈。仲无颜《气球赋》中对此描写道“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时也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然,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圆”,形象地描绘蹴鞠时的热闹场景。
时人蹴鞠花样繁多,除了单球门和双球门外,还有打鞠、白打、趯鞠、筑球鞠等。打鞠也叫“一人场”,不需要球门,对人数也没有限定,一人或者多人各自独踢,用头、肩、背、胸、腹、臀、膝等身体部位支配球,花样繁多。比赛时,球手们轮流展示,谁的花样多谁就能赢得比赛。这种踢法在民间也很流行,是作为个人健身活动的项目;白打,这个对人数有要求,人数必须是偶数,所以也叫 “二人场”、“四人场”、“八人场”等,比赛的时候也不用球门,就是两个人或者多个人传接对踢;趯鞠,这个规则相对简单,只需要将球踢高就行,在军队中比较流行;筑球鞠,《宋朝事实类苑》里面提到唐代时候的筑球:“球为牛尿泡,贯气而张之,跳跃性强,民间少年筑围而蹴之,不使堕地,以失蹴为耻,久不堕为乐,曰‘筑球鞠’。”就是许多参与者同时抢球踢球,要求每次都要在球还未落地时将其踢高,尽量不要让其落地。
据说唐太宗和唐玄宗也都喜欢踢球,因此皇宫中有专门的打球宫,还有大规模球场,妃连嫔宫女们都纷纷下场踢球。尤其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蹴鞠的风气盛行,以致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并上书劝谏,但几乎没有效果。到唐后期,蹴鞠依旧是流行的运动方式,很多将相大臣也能亲自上场踢上几脚。宫廷蹴鞠之风逐渐向民间传播开来,唐代社会上的蹴鞠活动盛行,据史籍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就有永崇坊、靖恭坊、光福坊、平康坊等球场二十二个。在当时,蹴鞠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体育娱乐项目,人们还意识到它的健身功能。唐代人把蹴鞠叫做“发汗散”,所以当时人们说“蹴鞠成功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因此更加迷上了蹴鞠。
其实,蹴鞠就是足球的祖先,在唐朝时曾传到英国,后来经过英国改进后,现代足球就诞生了。
七、唐太宗时期是什么时期?
唐太宗时期是贞观时期。
贞观之治是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所以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绩一直成为为后世的楷模。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所以隋末动荡的社会局面在其统治下能很快稳定下来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
八、唐太宗在位时期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什么措施?他的三位贤臣分别是谁?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社会出现了空前的大繁荣,后来史学界就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
九、唐太宗时期名相?
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
十、唐太宗时期首富?
他的名字叫做王元宝,在唐朝开元年间,王元宝同学依靠倒卖艺术琉璃发财,有钱之后就找算命先生把自己俗气的名字给改掉,改成金光闪闪的“元宝”,意味着自己可以终生金玉满堂。
据说他为了彰显自己十分有钱,花重金买了一把神奇的“龙皮扇”,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妙,每当到了炎热的夏天,当普通民众还在扇扇子的时候,王元宝只需要把扇子放在自己面前,在扇面上撒上清水,就能让扇面产生凉风,其工艺堪比现在的电风扇。后来的唐玄宗也觉得这个玩意十分稀奇,于是千方百计把这把扇子要过来,并且赐名为“龙皮扇”,后来还成了唐朝的十大国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