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版的七步诗和六句版的七步诗有什么区别?各自出处是什么?
一、四句版的七步诗和六句版的七步诗有什么区别?各自出处是什么?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仅见于此,不见于史书,作者不明
考虑到《世说新语》就是故事会,大概率是编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见于《三国演义》,应该是上面那首诗流传后的简化版本
有意思的是,《三国演义》说这是应声而作,而不是七步而作,比七步更快(建安卷王)
曹丕及群臣皆驚。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植曰:「願即命題。」丕曰:「吾與汝乃兄弟也。以此為題。亦不許犯著『兄弟』字樣。」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其母卞氏,從殿後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離坐告曰:「國法不可廢耳。」於是貶曹植為安鄉侯。植拜辭上馬而去。
二、七哀诗和七步诗?
七哀诗
曹植〔两汉〕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步诗
曹植 〔两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三、七步诗和反七步诗其实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故事?
《七步诗》,三国时期曹植的诗作,可谓是脍炙人口。
《七步诗》对后世影响很大,无论是它所表达的主题,还是作诗的形式,常被后世津津乐道。所以后世不乏有人想与曹植一较高下,因此产生了许多“五步诗”、“三步诗”,还有唱反调的“反七步诗”。其中,郭沫若所作的《反七步诗》最为独特。
《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如果曹植的《七步诗》是在说曹丕对曹植的逼迫,那么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就是在说两人之间的付出和奉献,并且是曹丕为曹植在付出和奉献。
四、七步诗和反七步诗,都描写了什么事物?
写是事物是豆萁和豆,用来比喻兄弟之情。
《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七步诗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五、七步诗己亥杂诗?
《七步诗》是三国魏曹植所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否则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惭愧,赦免了曹植。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六、七步诗和舟过安仁?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七、七步诗里的七步?
就是走七步的意思,当年曹呸强迫曹植走七步作一首诗,曹植走了起步就写成了这首诗,题目就是七步诗啊。《七步诗》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被人称作“应声之作”。但不论六句还是四句,七步都指连续踱步七下。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①,漉豉以为汁②。
萁在釜下燃③,豆在釜中泣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⑤?
八、七步诗和梁甫行?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泰山梁甫行》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九、如何评价《清明》这首诗?
感谢邀请!
我个人对第一段持保留看法,褒义词是感觉很艰涩,很隐晦,贬义词是感觉像用半个做诗机写出来。就是确定好主语之后,随机切换一些谓语和宾语,看起来,别开生面,别有意趣。
比如这一句
鸟啼,从薄雾中浮起。
我不理解,为什么要用这个“浮”字,浮字侧重于缓慢,侧重于上升,而穿透力并不强,这个字与鸟啼没有办法互通,难道个浮指的是轻?我换了几个字,跳,弹,叠,飞,都能找到对接的地方,但是这个浮,恕我眼拙,想了好久,觉得我想的哪个答案都不全面。
我个人喜欢第三段,除了‘而今更青’四字,我个人认为,尤其是最后一句,真的很精彩!
整首诗的结尾"有人听见,有人被听见",绝了!大赞!
夏虫语冰,见笑!
十、七步诗断句?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成诗》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七步成诗》文言文原文:《七步成诗》文言文翻译: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