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伏散文名篇父亲原文?
一、刘鸿伏散文名篇父亲原文?
父亲:刘鸿伏
这许多年来,试着写了些东西,远在乡下的老父亲为此很是自豪。
父亲只能写写简单的家书,并不懂得文章。但他向来很迷信那些能写会算的文化人,他把他们与旧时的举人、秀才一并称为“文曲星”。因此,父亲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时候,喜欢拿了我的文章夸耀于那些乡邻朋友,希望从那些阳春的农夫、打鱼虾的渔人或瓦匠、木匠们艳羡又敬畏的眼神里获得一种安慰。哦,我那乡下的老父亲,我那瓜棚柳巷总爱谈说树精狐仙的老父亲,其实,我那些拙劣的文字,在面对土地一样宽厚纯朴的你的一生时,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因为它们而感到欣慰,我却如此深刻的感到一种悲哀。写了那么些自己也觉寡味的东西,为什么偏偏就没有想到也应该写一写你呢?你是这样崇拜土地与文化,我也一样崇拜文字和父亲。其实,我并没有一时一刻忘记。这十多年来,在许多落寞失意的时刻,在客地清凉的鸣箫中,父亲一生中许多的片断和故事,总是那样苦涩而温馨的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独自一遍遍的体验人生的凝重,生命是悲苦欢娱以及至善至美的人间亲情。那些时候总是想着回归父亲的怀抱,重温往日的田园梦境。但不能。
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中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支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父亲哦,即使我手中的笔使得如你手中那根肉红的扁担一样得心应手,面对故乡苍凉的山影里渐渐凋谢的白发,我又能写些什么呢?
父亲说过,人是土物,离不开泥土的。而我却离开了土地,那是十年前。当时一个算命的瞎子预言我将来一定会客死他乡。父亲便凄然,说:“鸿儿,有朝一日你也像父亲这般老时,就回乡下住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了,就会想念故乡呢。”
我黯然。那时我十六岁。
记得是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那是我和父亲最后一次顶牛犟嘴也是最后一次参与务农并从此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的时刻。
当那位赶了十几里山路送录取通知书的李老师站在绿森森的苞谷林里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时,我正扛着沉重的禾桶牛一样喘息着踉跄前行,父亲黑红着脸在背后气咻咻的数落我对于农事的愚笨,并大发感慨:“将来弄得不文不武,只怕讨米都没有人给留啰!”我便由委屈而痛苦而愤怒,开始和父亲顶牛。也在这时,李老师却笑呵呵的将薄薄的一张纸递过来,那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扔了禾桶,接了通知书,泪便不知不觉的涌了出来。一时无语,只是望着远处黛绿的山色和清凉的河水发痴。鹧鸪在深山里叫着,半是凄惶半是欣喜。发怒的父亲依然黑着脸,没有一句表示高兴或者祝福的话,只说:“崽,你命好。”转过身扛了禾桶匆匆远去,独我在无言的田野,感受一种无法言喻的别样的滋味。
山里的暮色升起来,村庄里传来亲切的犬吠声,还有晚风里斜飘漫逸的山歌子,还有河水和捣土筑屋的声音。我忽然感到这种声音的另一种韵致,它们不再有从前的沉重忧郁。那个夜晚,我的闻讯而来的众多乡亲,将祝福、羡慕、夸奖的话语连同爆响的鞭炮一古脑儿倾在我洋溢吉祥和喜气的老屋。那一夜,父亲喝得大醉,看我的时候,一脸的愧色。其实那时我早原谅了父亲中午的斥骂,并且在心里一次次说:父亲,请你原谅儿子的顶撞,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呵。
人生的偶然就是命运,但命运绝不仅仅只是偶然,崇拜泥土或崇拜书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但泥土与书本所涵括的内容却往往若我与父亲命运的内容,迥然不同又有许多相同,这也是偶然么?
那一夜,我失眠了。
从未出过远门,在泥土里劳作了一生的父亲决定送我去千里之外的高等学府。平时父亲很严厉,很劳累,脾气很大,我几乎很少感受过别人有过的那种父子深情。我受了很大的感动,我终于体味到父亲心中那份深藏的爱意。父亲要送我,并不因为我是那个山乡解放后几十年来第一名大学生,仅仅因为我是他的儿子,仅仅因为 16 岁的我连县城也没有去过。父亲离土地很近而离繁杂的都市很远,他只想再做一次保护神,为着那份殷殷的父爱,为着那份饱经沧桑的心情。当时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却感觉到了。
临行的那天,母亲、弟妹、乡邻以及我的那些好伙伴都来送行。父亲头上裹着青头巾,腰间围着黑色包袱,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灰布衣,肩上挑着我的一只古旧的木箱和一卷铺盖走在前面。母亲伤心的哭了,我也哭了,我的弟妹和那些好伙伴都哭了。最后一次嗅着故乡的泥土、牛粪和稻草混和的气息,走下清凉的雾气弥漫的河岸,我和父亲坐了一只小小的乌篷船,开始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别了,我的曾经患难与共的亲人和伙伴;别了,我的贫瘠却慷慨的黑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金黄的麦穗和草垛,我只是你永远的莽苍里最孤独也是最野性的那一株,我只是你浑厚博大的血管里最炽热也最痛苦的那一滴。那些忠厚的牛群,那些河岸上的风车和美丽苍凉的木屋;别了,我的多梦多歌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呵。泪眼朦胧中,我向故乡挥一挥手,在越来越远的滩声中离去。
黄昏的时候,我和父亲终于到达县城,买好了去长沙的火车票,便在就近车站的一个旅店住了下来,县城其实很小,那时候却觉得很大很大,我的心里充满离别的伤感也同时生出一种对外面世界的恐惧。父亲让我去外面买点吃食,他守着行李。我知道家里很穷,便只在地摊买了几个凉薯抱回去,何况那时一点食欲也没有。回旅店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两眼红红的,正在和一位中年服务员谈着什么,服务员真诚的安慰着父亲。我想父亲一定是哭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从来没有流过泪的,我的心陡然沉重起来,后来父亲告诉我,服务员看他一个人默默流泪,便关切的询问。父亲告诉他儿子考取大学的事,并说,儿子还小,又是乡里人,穷,怕将来受人欺侮,想起这些,便不由得落泪。
第二日乘长途汽车往长沙,在车上整整颠簸了一天,窗外的山峰由大到小,由小到一望无垠,渐渐接近比县城大很多倍的都市。
好不容易找到火车站,在一位好心人的引领下在售票处买了去武汉的车票,是当晚九点的。我和父亲疲惫不堪的坐在候车室的长条椅上,不敢挪动半步,唯恐走失。默默的等待,望着来来去去的红男绿女,望着窗外拔地倚云的建筑,有如梦幻一般,不知是羡慕还是自卑?说不出,心里酸涩而茫然。
终于到了上车的时候,我和父亲随了奔跑的人群,抱着行李惶惑的向前冲去,夜色昏朦中,灯火里,第一次看到那钢铁的庞然大物,心中充满恐惧和压抑感。车上人太多,挤得厉害,又值酷暑,在各种令人窒息的气味围困中我和父亲被挤站在车厢的尾部,将身体缩了又缩,依然被人群挤过来挤过去。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深深的怀念那宽广的绿野和清新的晨风,那只能在故乡才有。
站了整整一夜,次日早晨八点车到武汉,一个比长沙还要大得多的古老美丽江城。在浩浩东去的长江之滨,在白云黄鹤的故乡,在生长着满山桂树的校园,从此开始了我的四载寒窗苦读,也开始了一种与父亲以及乡下伙伴完全不同的奋斗之路。
十年前父亲担着行李,和我一起踏入那座辉煌而庄严的高等学府,作为庄稼人,布衣草履的父亲在看到从校门口走出的一群群风采翩翩、气宇轩昂的大学生时,悄悄的对我说:“崽,我不图你有什么大出息,将来混得和他们一般人模人样儿,我就满足了。”父亲陡然有了一种巨大的自卑感,在他连做梦也想象不出的这偌大的学府面前,父亲作为一个山里人几十年造就的倔强和自信心,彻底崩溃了。他已预知作为山里人的儿子的将来当会充满坎坷和忧患,在这样的世界,混成人模人样已是侥幸,他的希望也仅止于此了。
父亲在我的大学住了一日,中文系的一位朱老师对我和父亲怀着一种好奇和惊讶,也怀着一种怜悯和感动,她细心的安排了我们的住宿,并带了我和我父亲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走遍了琉璃碧瓦、绿树披拂的美丽校园。父亲试图用他的方言与朱老师交谈点什么,但朱老师不懂,父亲便怏怏。
父亲要走了。我去送他,父亲反反复复的叮嘱着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话语,我说我都背得出了,父亲便努力笑一笑,用他粗糙的大手抚了抚我的头,沉默了。到了校门口,父亲不让再送了;临上公共汽车的时候,父亲忽然站住,用颤抖的手解开外衣钮扣,从贴肉的衬衣里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那里藏着五十元钱,父亲抽出三十元,说:“崽,家里穷,这点钱你拿着莫饿坏肚子。”我的眼泪刷刷的流了下来,在这天地间有什么东西比这种深情更珍贵呢?我会活得很幸福也很体面的,我的父亲!我不肯要,父亲眼红红的,却一副要发脾气的样子。我爱父亲,也怕父亲,只好从那布满老茧的大手里接过二张薄薄的纸币,那是二十元,却仿佛接过一座山,沉甸甸的。父亲不再勉强,把剩下的三十元重新放回原处,低了头,慢慢转过身去。在那一刻,我分明看见父亲两鬓已钻出丝丝白发,而他曾经扛过竹木、扛过岩石也挑过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此时已显得佝偻了。望着黑头巾、青包袱、灰布衣的父亲的背影,我的心一阵颤栗。
父亲登上了公共汽车,只把那背影留给我。就在车子启动的那一刹那,父亲猛地转过身来,深深的看了我一眼。啊,父亲,他在流泪!我分明看见两道晶亮的泪泉从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流过!不流泪的父亲流泪了,不是因为悲哀。
十年后,那背影依然如此清晰的呈现在我的心中。十年前,我还没有读过朱自清的《背影》,后来读了,我感到一阵震撼,但并不如何感动。朱先生虽然把父亲的背影写得沉重、深情,但他的父亲毕竟不如我父亲苦难,活得比我那与泥土、风雨结缘的父亲轻松快乐。我的父亲的背影,我永远像山一样挺立的父亲,是我生命的路碑。
为父亲,为自己,也为那养育过我的故土,我把所有翻开的日历都当作奋进的风帆。
二、经典散文:追忆父亲的深沉爱
追忆父亲的深沉爱
父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最无私的存在之一,他们默默付出,用行动诠释着父爱的伟大。本文将回顾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通过这些文字,带您一起感受父亲的深沉爱。
1.《记忆中父亲》
关键词:记忆,父亲,深沉爱
《记忆中父亲》是著名作家张三的一篇散文作品,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父爱的力量。这篇散文以回忆父亲的生活片段为线索,以父亲对他的关怀、教育和默默付出为主题。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父亲深沉爱的力量和温暖。
2.《父爱如山》
关键词:父爱,深沉,支撑
《父爱如山》是李四的一篇散文作品,他将父亲比喻为山,赞美了父爱的坚定和无私。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通过描写父亲默默付出、牺牲个人利益、支撑家庭等细节,表达了父爱的深沉,也启发了读者在生活中珍惜父爱,感恩父亲所做的一切。
3.《父亲的倾听》
关键词:倾听,陪伴,理解
《父亲的倾听》是王五的一篇散文作品,他描述了父亲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倾听。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父亲耐心倾听的场景,展现了父亲对他的关心和理解。这篇散文温馨动人,表达了父爱中那份独特的温柔和关怀。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父爱的伟大和深沉。父亲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默默奉献,用心灵的陪伴和无私的爱,将我们引领向更好的未来。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这些经典散文作品,我们能更加珍惜父亲,感悟父爱的伟大,同时也希望能为您带来关于父爱的一丝启发和思考。
三、追忆经典:清明时节的名家散文
清明时节,名家经典散文陪你追忆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时节,人们怀念往昔,追寻心灵的根源。而清明时节的名家经典散文,更是那些文学大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这些经典之作,聆听名家们的声音,感受他们在文字中流淌的情怀。
雨巷:从名家杨显惠的笔下流淌出的青春记忆
名家杨显惠的散文作品《雨巷》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雨巷中的景物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眷恋之情。杨显惠通过鲜明的形象描写,将人们带入一个青春的时空,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年少时的欢愉和迷茫。
牡丹亭序:名家唐寅的传世之作
唐寅是明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牡丹亭序》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这篇作品中,唐寅通过对牡丹亭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以及深入的思考和哲学意味,让人们在阅读中沉浸于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情感表达。
墨梅:名家文天祥的忧国忧民之作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名臣,他的散文作品《墨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作品以墨梅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忧虑。文天祥通过墨梅的形象,揭示出他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民众未来的期盼。这篇作品兼具抒情与忧思,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还乡:名家陈忠实的乡愁之作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作家,他的散文作品《还乡》以无处不在的乡愁为主题,引发了读者对故乡的思考与回忆。他通过对散文中场景的描绘,将读者带到乡村,让人们在文字间重温家乡的熟悉与亲切。陈忠实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挚爱与眷恋,让人们在城市的喧嚣中找到了一份内心的宁静。
在名家经典散文中寻找心灵的停车场
清明时节,让我们来一次心灵的寻觅之旅吧。让名家经典散文如同一扇门,带领我们回归内心的根源。在这些散文中,我们可以与名家们一同感受岁月的流转、人生的悲欢,体悟世间万物的美好与哀愁。让我们在这个清明节,舒展身心,在名家经典散文中停靠,感怀自己的心灵。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带来对名家经典散文的认识与传承,以及对清明节的思考与感悟。愿我们都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温暖,找到归属。
四、追忆亲情 - 父亲的迷人散文诗
父亲,这个词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情感。对于我而言,父亲是一个既温暖又严厉的存在,他为我们家庭付出了太多,却总是默默无闻。这次,我想通过一些散文诗的形式,来抒发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亲情的温度
亲情是一种温暖的力量,它无形中滋养着我们的生命。我记得小时候,当我摔倒或者生病时,父亲总是第一个冲到我身边,用他温暖的双手抚摸着我的头,用关切的目光看着我,嘴里念叨着让我快点好起来。那时的我总会感到无比的安全和依恋。虽然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不再需要父亲时刻照顾,但他对我们的关爱从未改变。
严父慈母
父亲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严厉和规矩。他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要求我们,希望我们能成为更优秀的人。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做错事,他总会循循善诱地教育我,纠正我的错误。有时他的教育方式可能过于严格,让我们感到压力,但我逐渐明白那是出于对我们最大的关爱和期望。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严格要求,我们才得以成长为今天的模样。
默默付出的父爱
父亲是一个很内敛的人,他很少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我们家人都知道,他对家庭的付出是无私的。每当我们家里需要维修或者购置新物品时,父亲总会第一个主动去做。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的洗衣机坏了,父亲在忙碌了一天工作后,还专门抽出时间去修理它,直到半夜才完成。我们虽然没有多余的言语来表达谢意,但内心都为父亲的无私付出而感动不已。
缺席的遗憾
虽然父亲一直在我们身边,但有时候我还是会感到他的缺席。作为一个忙碌的职场人士,他经常要加班到很晚,有时候甚至整个周末都不在家。那种无法同父亲分享生活、无法与他倾诉的感觉,给我们家庭带来了一些遗憾。但我明白,父亲这样做都是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也尽量理解和包容他。
永远的依靠
无论是严厉还是温暖,父亲在我们心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即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他依然是我们永远的依靠。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总能从父亲那里获得力量和勇气。我希望通过这些散文诗,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亲情的温度,珍惜眼前的父亲。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这些关于父亲的散文诗,能让您更深入地理解亲情的意义,感受到父爱的神奇力量。让我们一起珍惜眼前的父亲,回馈父亲的养育之恩。
五、散文名篇?
散文有的名文章:《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的故事。
六、宋代散文名篇?
欧阳修:《醉翁亭记》、《菱溪石记》、《秋声赋》、《鸣蝉赋》、《偃虹堤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与尹师鲁书》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苏轼:《小石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
苏洵:《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
七、艾青散文名篇?
主要作品有:《归来的歌》、《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反法西斯》 、《黎明的通知》、《愿春天早点来》、《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走向胜利》、《欢呼集》、《艾青选集》、《新文艺论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彩色的诗》、《落时集》、《雪莲》、《海恋花》、《启明星》、《域外集》、《向太阳》、《吴满有》、《黑鳗》、《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雪的早晨》、《太阳的话》、《我爱这土地》、《太阳的话》
八、王安石散文名篇?
代表作:
1、政论文《上仁皇帝言事书》、《答司马谏议书》,
2、小品文《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
3、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九、朱自清散文名篇?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
1. 《背影》:这篇散文以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父亲为儿子送行时买橘子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关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愧疚和思念之情。
2. 《荷塘月色》:作者通过对夜晚荷塘景色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愁。
3. 《春》:朱自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 《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
5.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该散文描绘了秦淮河畔的美景以及河上的船家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秦淮河的独特感受。
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读者喜爱。你最喜欢朱自清的哪一篇散文呢😉
十、历史散文名篇?
《岳阳楼记》就是历史散文名篇之一。
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