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江西新余清明有什么习俗?

2024-10-15 15:43:0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江西新余清明有什么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二、送扇子的寄语?

1、因“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是作为礼品赠送友的最佳物品。手执一扇,求的是自我本心,念念向善。这世上本没有信仰,若人人向善,人人皆为信仰。

2、扇子有'散子’ 含义,一般婚礼,以及求爱,都会将制作精美的扇子作为礼品。

3、民间,扇子还作为吉祥物用以避邪,定情等。浙东一带,闺女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娘家必须派人携带各种礼品扇子探望女儿。

4、在明朝以前扇子主要是男性与男性之间赠送,礼品扇子的文化寓意主要是表达友谊,特别是同窗分别时的纪念用品,但在进入明清之后,扇子成为男性赠送给女性的物品之一。往往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抒发情感!

5、折扇因可折叠,方便随身携带,流传最广,在古代几乎人手一把。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逍遥自在的寓意。

扇子是友谊的纽带,从唐朝时,扇子就作为赠送邻国礼品,相互遣大使进行扇文化交流,直至今天中央和省市领导到国外访问都把扇子作为馈赠礼品,朋友长辈之间都有送扇子的做法。一般题有诗画的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扇子还作为吉祥、清正、信物、艺术品,赠赐於友人。

扇子吉祥物象征寓意

扇子,是中国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历来文人墨客喜欢在扇子上面题诗作画,言情托志。三国时诸葛亮手执羽扇运筹帷幄,其神态悠闲自若,后来人们又把羽扇看作是智慧的象征。扇子之“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所以古人常将扇子挂于室内,取其意“驱妖逐邪”。

青石出磨砺,美扇留暗香。扇子是我国古老文化的延续,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它以字画的形式集中体现了祖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大智大勇的象征。扇子展开过程象征着一个人心胸的博大,象征了一个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扇子合拢的过程正如一个群体包容共济的合作精神。“扇”不正是“善”吗?和谐友善,诠释了中华民族善良谦逊的优良品质。扇子辐射开去的形状寓意着发扬,把每个人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开发,把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根据以上三点,我们归纳出了“友善、博大、传承”的扇文化精神。这也正是我们走廊文化的核心内容。一个个精巧别致的扇子、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一句句陶冶情操的话语,一支支清新典雅的中国结,都是在对人们进行无声的道德熏陶,做事求实,做人扬善......

寻常之物的不寻常之处,浅谈中国扇子文化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一把扇子,可以是运筹帷幄,可以是轻轻低吟,扇子早已被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随着时代发展,作为纳凉之物的扇子,已悄然退出现代人的生活,但是作为艺术品的扇子却因为其浓郁的文雅玲珑之气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文人墨客在扇子上用笔墨寄情抒怀,道士用扇子驱邪灭妖,连普通百姓也常在家中挂扇子,把扇子视为镇宅之宝。一把小小的扇子,折射出传统。

三、送扇子的含义?

礼物送扇子的六种含义:

  1、因“扇”与“善”谐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是作为礼品赠送友的最佳物品。手执一扇,求的是自我本心,念念向善。

  2、扇子有“散子”含义,一般婚礼,以及求爱,都会将制作精美的扇子作为礼品。

  3、在民间,扇子还作为吉祥物用以避邪,定情等。浙东一带,闺女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娘家必须派人携带各种礼品扇子探望女儿。

  4、在明朝以前,扇子主要是男性与男性之间赠送,礼品扇子的文化寓意主要是表达友谊,但明清后,扇子成为男性赠送给女性的物品之一。往往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抒发情感。

  5、折扇因可折叠,方便随身携带,流传最广,在古代几乎人手一把。折扇开合自如,开之则用,合之则藏,有进退自如,逍遥自在的寓意。

  6、扇子是友谊的纽带,从唐朝时,扇子就作为赠送邻国礼品,相互遣大使进行扇文化交流。扇子还作为吉祥、清正、信物、艺术品,赠赐於友人。

四、送扇子的赠言?

扇子可以作为两种寓意去理解,第一种扇子在过去谐音中与善同音,意思就是善良善意,那么给朋友送一把扇子,象征着寓意,希望他在今后的人生当中,以善为本分,善待人生,善待朋友,善对伴侣!

一般送情侣送朋友,不送扇,有时候在地谐音为散,为散开的意思,所以说,如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尽量去扇子!

五、清明青团的习俗?

清明吃青团的习俗要追溯到周朝,相传在两千多年前《周礼》上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为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因为寒食节是不能生火的,所 以人们提前会准备很多糕点来充饥。

六、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祭祖。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说扫墓祭祀才是清明节的核心,这也是清明节直到现在都还被大家所认可的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家”这一概念,毕竟我们的家国观念比较重,对于死去的人也很看重,在清明节这一天为祖坟除去杂草、增添新土,是对逝去先人的一种思念。

2、吃青团。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3、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寓意放走一切不顺不平之事。

5、荡秋千。其实秋千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叫秋千,而叫千秋,但是后来改名叫做秋千,这是古代清明节最盛行的活动之一,一直流传至今都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娱乐活动。

6、拔河。拔河活动其实最早并不是在民间盛行的活动,在古代这是军中的一种比赛,用这来锻炼军人的素质,可是等到唐代,唐玄宗看着这活动挺有趣的,于是在清明开始举办大型的拔河比赛,从此,拔河活动也开始在民间流行,尤其是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会在清明节期间举行拔河活动。

7、插柳。在民间,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关于这个习俗,在民间有三种说法,其中比较神一点的说法就是据说观音菩萨的玉净瓶中所插的就是柳枝,所以人们认为柳枝有驱邪的作用,所以在清明节这一天会进行插柳。

8、蹴鞠。这是我国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塞满羽毛。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了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

七、清明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清明节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扫墓祭祖都是清明节期间最重要的节日内容,此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插柳等习俗

八、皖南地区清明的习俗?

对于清明的记忆,是天地间绵绵的细雨,池塘边升起的一层薄薄水汽,回家祭祖时踩上山上小路的沙沙声。

还有散发着山野气息,令人唇齿生津的美食——水菊粑。

水菊粑,又叫毛香粑,是安徽皖南地区的特色小吃。

传说每年三月三的三巴节,阴阳之界大开,在这一天吃水菊粑的人可以安定魂魄,平安度过节日。

此后,三月前后吃水菊粑的习俗在皖南都保留了下来,而在我的家乡,演变为清明节吃水菊粑。

清明前后,春意刚渗透田间地头,一簇簇水菊就争先恐后地冒出脑袋。

淡绿的茎叶上覆着一层软软的绒毛,黄色的小花缩成一团,往往还没开尽兴,就被采摘回家。

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张罗着去采水菊。

人们埋头在田边寻找,摘下茁壮的嫩叶时,还不忘留下茎让它继续长出新叶。

清明前一段时间,随处都可以看到有人在田间采水菊为节日准备。

水菊备齐,挑选洗净,轧成绿浆,最费时的工序就完成了。

就着装水菊浆的盆,加入糯米粉和籼米粉,根据面粉和水菊浆的多少,加适量清水。

反复揉搓倒腾,让它们完美地融为一体,若是喜甜,还可以加适量糖水。

每到这一步,往往需要几个人轮流揉面,一大家人热热闹闹的,一起忙活,最后让经验丰富的奶奶把关。

直到一个圆滚滚的,散发着清香的青色面团出现,水菊叶的碎片还清晰可见。

对于水菊粑的馅料,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自由发挥,最常见的就是芝麻馅和腊肉馅。

轧碎的芝麻拌上白糖,切碎炒熟的腊肉配上酱干,简简单单的馅料就能征服所有人的味蕾。

一大家子围在面团和馅料边,所有人撸起袖子,抓起一个小面团,包裹着自己喜欢吃的馅料。

放在乡间小道上随手摘得的棕榈叶上,一个水菊粑就做好了。

这时,灶台已经烧好了水,农村的大锅大蒸笼一次可以蒸上十几个水菊粑。

再等上十几分钟,热腾腾的水菊粑就成功出锅。

面团仿佛去了趟非洲,颜色变深,水菊混合着粽叶的清香。

在揭开锅盖的一刹那,随着水汽迸发出来,围绕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

厨房再次热闹起来,每人都拿起一个满足地吃起来。

外面一层面皮带着淡淡的清香,有几分嚼劲。

甜口的芝麻加上了芝麻本身的口感,咸口的腊肉与面皮混合。

腊肉在蒸笼的烹饪下完全不会难嚼,与面皮混合后,咸度刚好。

每次家中都会做上百个水菊粑,放在冰箱里可以吃很久。

每次回家,看到冰箱里留下的水菊粑,又能尝到家乡久违的味道。

仿佛被带回了三月的田间,看到热闹的厨房,闻到开锅时那升腾的清香。

九、江西省萍乡市清明节习俗的内容?

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传统祭扫燃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多次引发森林火灾致使林业资源损失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同维护绿色家园,2017年清明节我们以文明祭扫为主题,以倡导新风为抓手,确保清明节文明、安全、有序。

  发出文明祭扫倡议。萍乡市文明办和萍乡市民政局联合发出倡议:倡导文明祭扫,积极推崇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家庭追思会、撰写追忆文章等文明健康的祭扫方式,使文明祭扫成为一种习惯;倡导环保祭扫,在扫墓祭奠过程中做到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不焚烧纸钱,不点香烛,不燃放烟花爆竹,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草地树木;倡导安全祭扫,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倡导党员领导干部做文明祭扫的带头人。

  强化文明祭扫宣传。四月初倡议书将刊发在萍乡日报上。上旬文明祭扫的内容将在萍乡市电视媒体和萍乡公交车的视频终端上滚动播出。将文明祭扫的主要内容精简成信息发送到移动客户端。各陵园要在醒目位置打出宣传标语。市内主要交通要道、公交车站、人口集中的小区悬挂宣传标语。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宣传,使文明祭扫逐步内化为思想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开展文明祭扫志愿服务。清明节祭扫期间,市文明办将派志愿者社会团体到全市各陵园开展志愿服务。一是发放文明祭扫宣传单;二是指挥交通和疏导人群,避免交通拥堵和人员拥挤甚至发生踩踏事故;三是开展禁燃禁放劝导,对携带烟花鞭炮的祭扫者进行说服劝导,力争不带燃放品和火种上山;四是提供黄丝带和心愿卡服务,通过黄丝带和心愿卡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加强墓园规范管理。清明节前夕,市民政局将到各县区陵园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查看消防设施、墓园管理和清明节祭扫应急工作安排情况。进一步传达省厅关于加大殡葬行业“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文件精神,设立举报箱和设置举报电话,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以清明节集中祭扫为契机,规范殡葬服务行为,完善殡葬服务方式,提升殡葬服务行业形象。

十、清明节习俗和春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剪贴窗花、吃年夜饭、燃放爆竹、除夕守岁、舞龙舞狮、分发压岁钱……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