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有关现代爱国的名言故事?

2024-09-14 14:08:1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有关现代爱国的名言故事?

人民的好总理

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 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李小龙

李小龙,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二、有关诚信爱国的名人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三、有关于爱国的小故事?

1、维护蒙汉友好的三娘子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为蒙古族当权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双方的关系疏远了,传统的贸易往来也停止了。这样,明朝不安宁,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内地的产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

后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从明朝的统一管理,蒙汉关系改善了。俺答去世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权,更是坚持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在三娘子的促进下,蒙汉的互市贸易又恢复了。每当大集的时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购买和换取内地的丝绸、茶叶和各种生活用品,他们的皮毛等产品也是汉族商人喜欢要的。场面十分热闹。

三娘子经常亲自骑马到集市上巡视,发现有纠纷的,都秉公处理,尤其注意保护汉族商人的利益。她还主动到宣化城,拜访明朝官员,交流情况,关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贵族想用武力侵扰内地,三娘子总是坚决反对,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权时期,为蒙汉友谊做了许多好事,使双方好多年没动干戈,促进了民族团结。

2、林则徐禁烟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俗称大烟)。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3、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四、与黄石有关的爱国故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作为武汉的东大门,黄石是日军进攻武汉的必经之地。这年10月上旬,日军兵分三路,向黄石地区进犯。10月27日,黄石地区全部失陷。   黑云压城、山河破碎。日军侵占黄石后,驻军万余人,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掠夺矿产资源,推行奴化教育……   1938年11月21日,午后的大泉沟阴云密布。一伙侵华日军正在大冶陈贵镇翁家山烧杀掠抢。   “日寇暴行罄竹难书”,市史志办主任朱作良说:“其手段之残暴难以言状,其危害之范围殃及城乡。”   据史料记载:1938年10月至1939年4月间,日军先后在阳新木港、富池、洋港一带,杀害2500多名无辜群众。   1940年的铁山,日寇横行,无恶不作。一次,日军抓到25名群众,先放狼狗咬,再用刺刀刺死,25人仅1人幸免。又一次,日军抓到13名矿工,逼迫矿工自己挖坑,12名矿工被活埋。   在大冶陈贵镇南山村三根祠“血水塘”纪念碑前,南山村支部书记冯细娇告诉我们,1938底的一天,驻扎在金牛的日本兵路过大冶陈贵镇南山村三根祠,日军见人就抓,连续在三根祠池塘边砍杀76名手无寸铁的村民,三根祠池塘变成来了“血水塘”。如今,村里在此建起了纪念碑告慰亡灵、警示后人。   为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目的,日本侵略者扶持傀儡政权、实行奴化教育,推行毒化政策。在阳新兴建日语小学、兴亚小学;在大冶设立烟土公卖公司,强推日语教学;在黄石港、石灰窑禁用中国课本,设立食盐公卖局……   对于黄石的矿产资源,日本侵略者更是觊觎已久。沦陷前,黄石的重工业行业基本实现了西迁。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以更直接、更粗暴的方式掠夺大冶铁矿的矿石。   翻开厚厚的《中国共产党黄石历史》一书,市史志办宣传科科长陈雪梅告诉我们,至1942年3月“日铁”大冶铁矿所的中国工人达到了14014人。从大冶劫掠优质矿石427.8余万吨,占全国被劫走矿石总量的9.74。她沉重地说:“这一数据,见证了当年黄石旷工深重的苦难与屈辱。”

五、有关洪水的爱国精神故事?

1998年8月7日,湖北武汉龙王庙闸口,挟风裹雨、浊浪翻滚,面临决堤的危险。长江大堤上,竖起了“誓与大堤共存亡”的木制“生死牌”,黄义成、唐仁清、李建强等16名共产党员签名宣誓。

此时,武汉军民已同长江特大洪水持续搏斗长达40多天,抗御长江武汉关29米超高水位整整9天。

“1998年抗洪,龙王庙闸口还没有成型的护栏,我们搭起脚手架和渔网,做成临时护栏。”今年49岁的徐兵是“生死牌”上签名的16人之一,“我们24小时不间断值守大堤,排查渗水或管涌迹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急时刻,无数这样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洪抢险,确保洪峰顺利过境。后来,这块“生死牌”被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永久收藏,成为共产党员艰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百姓的珍贵见证。

如今,龙王庙闸口建起了江滩亲水平台和生态大堤。站在龙王庙闸口,放眼望去,江面上船来船往,黄金水道交通繁忙,长江水和汉江水交汇处形成了一道清晰的水上风景线。新港镇益公堤,扼守着江西九江东边门户。

“洪水不退,我不离堤!”1998年洪水来袭时,时任九江市新港镇江矶村党支部书记陈申桃发誓。那年,他和乡亲们一起奋斗了3个多月,排除大小险情100多处,开挖人字沟400多条……2020年,洪水再度来袭,“抗洪抢险英雄模范”陈申桃虽已退休,依然选择守护益公堤,这次,他和儿子陈建一起上阵。2020年7月10日,在陈申桃的带领下,陈建所在的九江市濂溪区退役军人防汛抗洪党员突击队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到党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与洪魔进行殊死搏斗!”“一个干部一段堤,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排桩。”

1998年8月,时任湖南岳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他在堤上一守就是30多天,累到心脏病猝发。经过6个小时抢救,罗典苏终于醒来。可住院不到3天,他又奔上大堤。面对特大洪水,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舍生忘死,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建起了一道坚实的抗洪屏障。

六、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名称?

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有很多,比如《柳毅传》、《鲁迅杂文选》中的《狗的遗言》、《汉武帝问虞姬》、《江洲司马青衫泪》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讲的是春秋时期秦国不顾百姓安危强征七十万劳力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失去丈夫后沿长城哭泣,哀求长城倒塌让自己见到丈夫墓地。这个故事渗透了中国人对丧亲之痛和思念的感情,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有关清明节的来历和故事?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八、有关清明节的现实简短故事?

关于清明节的现实简短故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的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至一片农地。这时,一位农民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清兵没有抓到人,便在附近的村庄设岗哨,检查每一个进出村的人,防止有人给陈太平带食物吃。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不小心在艾草上摔了一跤。顿时,他计上心头。农民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干净并煮烂,然后将青色的艾草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个个青色的米团子。最后,把青色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了村口检查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色的米团后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很好吃。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返回军营。后来,陈太平将这种吃法分享所有将士,随之,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九、与爱国发明家有关的故事?

浙江椒江市有个青年农民叫陈江辉,才30出头年纪,就已经有了15年发明史了。他 15岁那年,因为家里穷,父母有病,只好中途退学,回乡劳动。在一般人看来,他这一辈子也就是种田了。可他想,种田也要种出个名堂。自己从小脑子灵,为什么不能搞一些发明创造,为乡亲们解决些实际困难呢?

  于是,他每天白天劳动,晚上看书学习,琢磨搞些小发明。一开始,难免失败。有一次因为买材料欠了债还不上,被人家送到公安局,当作“诈骗犯”进了收容所。可他不灰心,又去杭州向专家求教,没钱买书就借书读,自学了高中和部分大学的课程。

  几年后,他终于做出了成绩,发明了暗码保险锁、医用红外线感应控制器等许多物件。尤其是农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首批生产就被抢购一空。他发明的“陈氏气管炎根治药”等,经中外专家鉴定,获得了国家专利。截止到1992年,他发明近百项,有16项获得国家正式发明权,被评为浙江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一个农村穷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成了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发明家了。

十、一篇有关陈嘉庚的爱国故事?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陈嘉庚于8月15日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倡议组织“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筹款支援祖国抗战。

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正式宣告成立,陈嘉庚被选为主席。他在成立大会上沉痛而激昂地说:“悲观失望,见义不为,有钱不出钱,有力不出力,是对祖国大不忠!”同时,他还被选为马来亚各区华侨筹赈会通讯处主任及新加坡救国公债劝募委员会主席。从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发生四年左右时间,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捐款估计每月达到当时“国币”1350万元左右,每年达到一亿六千余万元。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