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伊拉克到底种植什么粮食?

2024-08-22 19:01:1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伊拉克到底种植什么粮食?

农业是伊拉克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有三分之一的经济依赖於农业,是伊拉克就业人口第二多的产业,紧跟在石油部门之後。伊拉克生产几乎所有的蔬果和其他粮食作物,如小麦丶大麦丶米丶椰枣丶番茄丶马铃薯丶棉花和烟草,畜牧业包括绵羊,山羊和牛,以游牧方式育养。2003年以前,伊拉克国生产近70%的基本粮食需求。但目前粮食自足率已经下降到剩下10%,导致进口金额大幅飙升。例如,以小麦进口占总需求的60%至70%,米的进口占需求之90%。伊拉克每年120亿美元花在食品进口上。伊拉克政府想尽办法减少该部门的资出,提出各项鼓励政策,并给予水电及土地使用权之补贴。

另一方面气候变迁使伊拉克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自1970年代以来,超过40%的可生产的土地成了荒漠。越来越多的传统生耕作方法和灌溉方法无法开拓这片荒漠,而且约70%的耕地已出租或已被国家分发或保护。政府不当的土地改革,反而降低了伊拉克农业的贡献,造成农业生产缓慢发展。由於农业部门的落後技术,规划不足,土质退化和土壤盐分增加等因素,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缺乏现代化的厂房和动物遗传学,优质的化肥和机械化设备限制了农业的生产和经销。

伊拉克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

Wheat area harvested, 1961-2014

现代的伊拉克予人一片沙漠的观感,事实上从谷歌地图看也是黄色一片。

可是当大家细看首都巴格达一带的两河流域时,却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

我们常听到两河流域的灌溉系统是被蒙古人入侵时破坏的,这是只是众多说法之一。

中东农业衰落启示录:未来会出现一场针对水等基础资源的殊死搏斗吗?(上)在不同时期,中东的落后性被归于特定代理人的活动——早期的炼金术师丶杂食性地中海山羊丶游牧民族的入侵(阿拉伯人和蒙古人),以及(尤其是殖民学者的观点)伊斯兰教的恶意影响。的确,从事中东环境史研究会面对许多当地人和西方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系统性地妨碍了看清楚更广泛的历史。最知名的衰退理论之一由卡尔•魏特夫的着作《东方专制主义》创立。魏特夫的理论最早在1957年提出,他主张「治水」文明政府有着所谓的专制本质。他认为,对广大灌溉系统的建立和维护促使了完全控制社会的国家的兴起。如果没有政府控制,复杂的灌溉系统注定会崩溃,而且它们维持起来的帝国也会消失。魏特夫治水社会的例子包括古代(以及现代)中国丶古埃及丶美索不达米亚,以及更重要的苏联。由于这一理论将本质上不同的社会混为一谈,而且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理论形成于冷战时期),魏特夫的理论不再有影响力。更根本的是,随着学者开始意识到地方政治网络在维护大型灌溉系统时的重要性时,魏特夫理论中内在的荒诞性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第二种对环境衰退的解释是森林滥伐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退化。大部分学者都同意尽管中东重大的森林滥伐都发生在现代,但在古代时期就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在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环境实践研究中,唐纳德•休斯(Donald Hughes)总结说,希腊人和罗马人都不像通常所描绘的那样,是对自然有责任心的管家。反而,他们的经济和军事的需要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森林滥伐和景观退化。Theodore Wertime提出,森林滥伐由古代炼金术对木材能源(生物质)的需求所导致。冶铁需要大量燃料。Wertime推测,地中海沿岸发现了7000-9000万吨的铁器时代矿渣,产生这些矿渣大概需要5000-7000英亩的森林。Wertime的观点并不止于炼金术,还考虑到制砖丶从石灰石中生产生石灰丶制陶家庭烹饪用火等需要的燃料数量。(根据一项估计,古代地中海的每个家庭每年需要1-2吨的木材。)将这一话题向前推进,John Perlin已经提出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低效率的熔炉逐步使得植被覆盖的内陆地区裸露出来,中东地区的森林滥伐模式常常记录了古代文明的兴衰,但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第三个理论则认为衰落的根源在于游牧民的劫掠,尤其是阿拉伯人。J. V. Thirgood认为,尽管希腊人和罗马人限制了山羊和绵羊的牧场,但在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这一地区,游牧民主宰中东后,事情发生了变化。Thirgood的观点附和了那些法国殖民作者(以及一些后殖民时期牧场管理专家)对马格里布的看法。然而,尽管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证实农业的衰退大体上与阿拉伯征服一致,但是阿拉伯入侵的确切时间并不符合衰退进程。最终,那些试图怪罪游牧民的人没有认识到衰退进程并不是不可逆转的:灌溉系统可以通过政治意愿丶劳力和资金的长期投入恢复到之前的生产力(就像伊拉克南部萨瓦德地区在阿巴斯时期得以恢复)。最后一个理论将中东农业衰落归于蒙古人的入侵。尽管有证据表明蒙古人征服之后的时期存在着衰退,但在一些地区,衰退事实上早于征服。在任何情况下,目前的观点是蒙古人的影响是地方化的,而且在相对有限的时间段内。Oleg Petruchevsky认为,蒙古人的财政政策,更青睐游牧产品,损害了农业,这导致呼罗珊和中亚河中地区(Transoxiana)人口的衰减,这在统计数据和税收记录上可以看到。然而,其他研究已经表明,被伊尔汗蒙古统治者控制的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并没有受到永久影响。事实上,在伊尔汗国(1256-1336)的统治下,地方经济活动增加了,还出现了新的农业投资。而且,这一地区后蒙古时代的精英们在15世纪后期决意重建农业官僚国家。对中东农业衰落进行更满意的解释需要更复杂的因果关系的分析。中东农业因其内在环境限制而受害不浅,这些限制包括环境易受基础历史(infrahistorical)的变化(地质活动和严重洪涝)和政治混乱(这会破坏精英执行长期农业政策的能力)的影响。此外,地方性疾病也必须被纳入考虑。Peter Christensen提出,从欧亚角度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巨大的疾病池(disease pool),是地中海世界周期性慢性丶急性传染病的中心。一次次瘟疫的到来,导致税收下跌,劳动衰减。随着人口得减少,越来越难以维持堤坝丶水堰和运河的复杂系统。749年的瘟疫,出现在阿巴斯革命的前夜,可能导致了美索不达米亚泛滥平原40%的人口丧生。瘟疫也很有可能是导致1350-1550年间横向运河逐步被遗弃的罪魁祸首。Steven Borsch近期关于瘟疫对尼罗河灌溉系统影响的研究加强了这一观点。随着人口水平下跌,国家难以维持这一系统,于是生产急剧下滑。而在英格兰,瘟疫带来的急剧人口下跌为新的增长创造了机会空间,在中东,复杂的灌溉系统未能迅速恢复。伊朗高原的农业更加具有弹性,瘟疫在这里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影响因素。人类行为和自然事件的结果既不是不可逆转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将中东农业的衰落看作环境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一种不必要的还原视角。环境自身被长期的历史进程所塑造。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巨大运河系统丶沙漠和高原上的人工绿洲都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统治者做出了选择,但一如既往,环境代价终究还是由后几代人承担。

近代人类对於恢复中东各地的农业生产及水利设施不遗馀力,伊拉克当然也不例外。

中东农业衰落启示录:未来会出现一场针对水等基础资源的殊死搏斗吗?(下)十九世纪(大约从1800年至1918年)这一时期发生了化石燃料革命和工业革命。然而,这也是一个工程师的世纪。中东工程项目(包括苏伊士运河以及雄心勃勃的铁路和电报线)是全球现代化的标志。它们证明了人类通过应用蒸汽动力和电力驯服自然的能力。环境史学家没有对这一时期工程师的角色给予太多关注。但是他们对1750年之后发生的环境转型非常关心。工程师是发展主义事业的核心——进步与征服自然观念的承办人。在一战后,石油和天然气取代了煤炭,成为大多数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来源,而人类利用环境的能力再次大大加速。当政府获得新的强大干预能力时,整个中东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相连,因为其他地区越来越严重依赖其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利用环境的能力,在埃及以及其他地方都是如此。诸如阿斯旺高坝等大规模工程项目,尽管与19世纪水文工程的逻辑一致,但在规模上远远超过先前项目。1918年以来,其他一些雄心勃勃的治水方案在中东得以规划,且与发展主义事业的目标相一致。其中一个是三个滨河国家(土耳其丶叙利亚和伊拉克)试图在幼发拉底河上建设大坝。尽管三个国家之间协调的缺失(尽管有国际协议)迄今没有导致冲突,但每个国家大坝项目高度政治化的本质并不是未来合作的好征兆。

看到中东各国的水利工程最终都未能发挥到足够的改善,相比之下建国以来国家在治水方面的成绩就理想得多,包括黄河中上游的灌溉丶华北平原治理盐硷地丶淮河流域的治理等,令到解放前的南粮北运,变成现在的北粮南运。至於近期的南水北调丶引汉济渭丶引江济汉等跨流域工程,更是长距离调水以解决地区域乾旱的尝试。

安利一下笔者有关地理的专栏文章:脱苦海的文摘【地理】

专栏短网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关问题:

脱苦海:有哪些一条河分成两条河的情况?

脱苦海:世界上以前有过像中国在南沙填海造岛这样的行动吗?

脱苦海:为什么本地人有钱后大多会在省会城市或更大的城市购买房子?

脱苦海:你见过哪些好玩、有趣的地图?

脱苦海:在世界范围内有南水北调这样的工程案例成功的吗?

二、什么粮食可以种植很深?

现在除了高大形体的树木外,需要挖地1.5米深土壤条件,种植的农作物可以说没有或者非常少。从目前农作物的物种来看,需要深土壤环境的农作物有山药、葛根、木薯等等。

山药是一种药食两用性的农作物,需要一米深的土壤。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山药那么直,不是直接种在土壤里,而是通过长塑料管埋在地里种植。所以,生长得那么长,那么直的原因。直接用一米半深的土壤来种植山药是可用的,但山药不会长得那么直,都是弯曲的,大小形体不均匀,商品性没有管种山药好。这样土壤环境和优良的沙质土质,在水肥条件达到的情况下,亩产山药3000~6000千克,非常高。

三、清明过后黄豆可以种吗?

俗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过后要可以种黄豆了

四、清明节可以种植什么?

1、清明节后适合栽种小青菜类,如:生菜、木耳菜、空心菜、韭菜等。均可栽种,出芽快,长势快。

2、清明节后还适合栽种: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这些蔬菜适合购买秧苗栽种,成活率高。

3、清明节后还适合栽种:北瓜、南瓜、冬瓜,这两样瓜类不用搭架子可顺地攀爬即可。

4、清明节后适合栽种的搭架类蔬菜有:菜豆、芸豆、苦瓜,丝瓜,这类蔬菜需要给其搭架,注意要通风透光。

五、清明后可以种植什么蔬菜?

在清明过后最适合种植西葫芦,四季豆南瓜等。

最适合种植辣椒、茄子、豆角、黄瓜、空心菜等蔬菜。

这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应因地而宜,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千篇一律。

清明节后,瓜类作物可以移栽种植。

清明节后所有蔬菜都能种植。

春节过后,适宜种植的蔬菜主要有苦瓜、丝瓜、南瓜、冬瓜、豇豆、四季豆、黄瓜等。

谚语说农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节后可以种植辣椒、茄子、西红柿等露地蔬菜。

辣椒茄子,瓜类蔬菜都能种植。

六、清明过后是什么时节?

清明过后是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七、清明过后螺蛳还可以吃吗?

清明螺即田螺、螺蛳。因为清明前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

过去买不起鹅的人家,下河塘摸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就是一盆好菜。有的就用腌菜卤煮煮,清淡爽口、味道非常鲜美。

八、清明节可以吃粮食吗?

可以吃的,每个地方习俗不同

清明节食物:1、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2、艾粄(bǎn)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3、暖菇包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4、馓子(sǎn)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5、鸡蛋

九、清明过后还可以种果树吗?

可以的吧

在清明节过后可以在自己家的庭院当中栽种一些花花草草或者果树之类的,但有一种水果的确实最近非常流行的,很多人都选择在自己的庭院当中栽种一些,可以予以选择自己吃或是送给朋友,而且特别有面子,这个水果就是软枣猕猴桃。

十、清明过后栽枣树什么时候可以发芽?

回答:清明过后栽枣树5月份可以发芽。枣树栽下后需要20天的生长期才能成活发芽,所以枣树种植的最佳时间是3月初,并且这个时候气温不高,枣树水分挥发较慢,从而提高成活率。枣树和其他果树就会很早的发芽。正常情况下早春就可以发芽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