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美学和he美学是什么?
一、be美学和he美学是什么?
be美学,网络流行语,he也就当时那一下子能感慨感慨真好啊,但be了才会意难平念念不忘,那种血里带肉的cp嗑得人撕心裂肺,be的越心碎我越爱。称上美的be:遗憾终生、值得铭记、无法弥补的缺憾、一环扣一环,悲剧并不是单某一件事所致,而是多件小意外叠加形成重大恶果。
BE 在对游戏和文章讨论时应用(多用于网络),全写是Bad End 坏结局,与此相对的有 GE = Good End 好结局 SE=Sad End 悲伤的结局 和 HE = Happy End 开心、幸福的结局。
二、美学原则?
1.比例与技巧。
奥古斯丁曾经说过:“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 比例是物与物相对来说的,表明各种相对面间的度量关系,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于“黄金分割”了;尺度是物与人(或其他易识别的不变要素)之间相比,不需涉及具体尺寸,完全凭感觉上的印象来把握。
注:比例是理性的、具体而标准的,可尺度却是感性的、抽象的。 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偏好,不妨就用1:0.618的比例来划居室空间吧,这是一个非常讨巧且有效的办法。
2.稳定与轻巧。
稳定与轻巧几乎就是国人内心追求的写照,正统内敛、理性与感性兼容并蓄形成完美的生活方式。 用这种心态来布置家居的话,与洛可可风格颇有不谋而合之处。
三、美学素养?
美的素养,狭义可以理解为艺术修养。
但广义上,所有一切美好都与美的素养有关。
美既可以是音符、也可以是色彩、还可以是文字、光影、构筑、公式、代码、产品乃至人,以及一切令人惊叹的存在。
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一种登峰造极的美。不能理解这一点的人,即便是读完博士,也不可能成为顶尖学者。当对世界的描述简洁到无以复加,那种美是无数科学家毕生追求的。
看颜值,不一定就是肤浅,也有可能是更深刻。
发现美
发现美,首先是审美。
对于什么是美,现实中看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以美为美,以丑为美,以平庸为美。
以美为美的人,会成为美的代言人:
五官不一定非常完美,但随着年龄增长一定会越来越耐看。
身材不一定黄金比例,但绝不会允许自己过胖过瘦到影响美观。
衣着不一定十分考究,但一定不会太随意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身份不一定特别高级,但从上到下散发的气质显示出高贵的灵魂。
嗓音不一定如同天籁,但绝不会说出难懂的方言和粗俗的字句。
而以丑为美的人,在某一方面或者很多方面,总是走在美的反面。
以平庸为美的人,生怕在任何一个方面超过了普通人,总想让自己处在队伍的正中间。
个体的选择会造就最终的结果,在复杂性科学里,这个概念叫涌现。
以丑为美、以平庸为美是发展中阶段的我们,过去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过的低级、倒退、悖反,某种程度上,也许是成长的痛苦表现吧。背后是几代人的美学教育缺失、美学素养低下。
城市规划和建筑原本应该是最能塑造美的。而现实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越来越大,但真正有特色、与众不同、让人感受到美的城市,太少太少。那么多城市让人无法分辨身在何方。建筑越来越变成高楼林立,真正让人能记住的建筑没有几个。从南到北,大同小异。
比城市和建筑更小一点的是产品包装。虽然国产各类产品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包装的美观度始终不够好,设计不够人性化。各种粗俗不堪的符号和色彩搭配,不绝于世。
广告几乎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美学造诣的领域。脑X金那种低俗丑恶的广告不但大行其道,而且在商业上还获得了成功。这使得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注意力,在搞恶、粗俗上发力。广告水准真的反映出了恶俗的流行。
说到这,不得不提我最喜欢的广告Intention,来自苹果。那种简洁的美感,不是我们现在可以创造出的。或者创造出,也很难被看到。这种差距,才是底层的差距,短时间难以超越、未来想要伟大复兴一定要超越的。
缺乏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来自两个层面:决策者的美学素养整体缺失,社会大众美学素养的平均水平低。
从教育开始,我们就与美很遥远。音乐、美术课一直都是摆设;学生要统一穿肥大而奇怪的校服;追求个人形象会被老师和家长看做早恋的前兆而大肆批判。
我们国家现在中年男性的外在相似度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从头到脚。差不多的发型、差不多的服装风格、差不多的鞋。这既是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结果。去年的美国和日本之行,我很重要的一个直观感受是,美国和日本普通人高度个性化的外在装扮。
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本源也是一种美。我们有什么样的审美标准,会选择接近什么样的人,基于外在、基于谈吐、更基于内心和灵魂。
而在真正的爱中,爱本身就是一种美,爱的那个人在某些方面也一定很美。否则怎么可以吸引到我们?怎么可能让我们爱上?
发现美,还是一种感知力、一种初心不忘、一种反熵增。
美真正的敌人不是丑也不是平庸,而是审美疲劳。
旅行是去看远方的风景,但我们身边的风景就不美丽了吗?
原因是身边的风景看得太多太久,已经不再是风景。
当我们深爱的人成为了身边的那个人,就不再美了吗?
审美疲劳本质上就是一种初心不再、一种熵增。
熵增除了会让一个组织更混乱,也会让一个人眼中的美不再美。
能够始终发现身边的美好,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真正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无数生活细节。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对美的判断力,事实上回答了我们是怎样的人,是美的、丑的、还是平庸的。也决定了我们喜欢怎样的人和环境。
追求美
为什么做,永远比怎么做重要。
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其实是很多伟大人物底层的动力,无论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
触发探索欲、学习欲的好奇心,本质上也是一种发现美的动力。
在学习了更广范围、更多学科的内容之后,我觉得,艺术的维度是高于科学的,伟大的科学发现总能带给人艺术感。
而完美的商业,带给世界的一定离不开美。太多的行业本质上生产和供给的是美。
旅游行业,是带人们去看美景。
房地产业、装修行业、园林景观,是让周围环境更美。
珠宝行业、化妆品业、美容行业、服装行业、运动健身,是让人变得更美。
离开了内心对美的向往,在这样的行业不可能真正成功。太多的企业家之所以遇到瓶颈,缺的不是努力、缺的不是管理,缺的是美学素养。
而对一个人来说,真正的幸福生活,一定是去往更多美的地方。
这样的美来自于身边的爱人、事业的氛围、社交的圈层、生活的场景。
美带给人内心的震撼、灵魂的触动、生命的镌刻,是无与伦比的。
真正会让我们沉浸其中、不论得失、忽略成败、心流不断的,终归是美的体验。
这几乎决定了以平庸为美、以丑为美的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这也许就是很多看起来应该很幸福的人,事实上不幸福的深层次原因吧。
对美的追求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决定了一个人内心的善良。邪恶终究是对美的破坏。越忍心破坏美的人,就越邪恶。
创造美
美总是有限的,我们不是在创造美,就是只在消耗和占有。
那些能够让人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事业,总是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但我们在创造美之前,首先应该让自己变得更美,变得更懂得美。因为我们提供给世界的首先是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就是让自己更美吗?
但现实中,太多的人对美无感也提不起兴趣、甚至从来没从美的角度思考过自己、思考过事业、思考过生活、思考过人生。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校园音乐人,算是与艺术沾过边。我自认为是懂得美、追求美的。以至于公众号里我拍的很多照片,让朋友们觉得很有美感,问我是不是学过摄影。
艺术没有边界。对美的渴望和创造,也没有边界。
这里偶尔会发与音乐有关的内容,前两篇都是我写的歌。但只要是与音乐有关的内容,看的人就会少一些,这是不是代表着向往美的朋友是少数?虽然音乐本身不能代表所有的美。
我始终会建议朋友们有自己的爱好,其中很重要的爱好就是与艺术有关的,无论什么门类。
多接受艺术熏陶,就会更懂得美,而这事实上是很多朋友缺乏的。
之所以会让你感到迷茫、状态不好、找不到方向,不是格局不够,不是能力不足,不是努力达不到,而只是没有美的吸引。
最后要说的是,对美的向往是最深层次的、最底层的动力。
培养自己的审美、让自己变得更美,也许才是幸福和成功的真正起点。
四、美学箴言?
1、美是发自内部的光。——贝尔纳
2、美的东西是我们不顾任何利益而喜爱的东西。——康德
3、华丽的装饰,精美的食品,填补不了精神的空虚;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首先追求的是思想上的充实和丰富。这一点,是任何珍贵的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高尔基
4、优雅是美的自然外衣,在艺术方面,没有优雅就像剥了皮的人体标本。——茹贝尔
5、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席思
6、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叔本华
五、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区别?
现在设计是视觉放第一位,寓意放第二位。
传统设计是相反。
举个例子:中央电视台的台标,原来是红绿蓝3色的2个环状,这个是寓意第一位,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所有的光色都能用这三种颜色组合,所以寓意着万物,而现在的CCTV就是一个带有透明效果的白色英文,他是把视觉放第一位了。
六、歌曲清明上河图歌词
清明上河图歌词: 唤起古人的壮丽画卷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细腻凝练的技巧和丰富多样的内容而闻名于世。这幅画作描绘了北宋时期的都市生活场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繁忙和生活方式。 借助歌曲清明上河图以及其中的艺术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面貌。
清明上河图歌曲: 还原古人的喜怒哀乐
清明上河图歌曲是一种通过音乐形式表达对古代绘画的致敬。这首歌曲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和古人的文字描绘,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表达,我们可以回溯到古代社会,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
歌曲清明上河图以其优美的曲调和动人的歌词,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律和美感的世界。它将聆听者带回到古代,感受历史的洪流,体验古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歌曲清明上河图: 唤醒远古的记忆之旅
清明上河图歌曲不仅仅是一首能够让人陶醉其中的音乐作品,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当我们闭上眼睛,倾听歌曲中那富有节奏感的旋律,仿佛我们站在了千年前的大街上;歌词中的描绘,使我们近乎看到了古代城市的繁忙与喧嚣。
歌曲清明上河图在悠扬的旋律中唤醒了远古的记忆,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社会。这是一场关于时光的穿越,通过歌曲的表达,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仿佛与古代文化紧密相连。
清明上河图歌曲所描绘的古代生活场景丰富多样,从市井生活到官府豪华,从农田田妇到江湖豪杰,无所不包。通过听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的喜怒哀乐,近距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歌曲清明上河图: 感受古代社会的风情万种
清明上河图歌曲不仅是一种音乐享受,更是一次对古代社会风情的感受之旅。当我们聆听这首歌曲时,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街巷间,体验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清明上河图歌曲中的歌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市集喧嚣到官府宏大,从农田劳作到花魁双娇,每个画面都展现出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多样性。
通过歌曲清明上河图,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代社会,感受着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和思绪。这种通过音乐唤起对过去文化的记忆和情感的方式,使得清明上河图歌曲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一次对历史的回溯之旅。
歌曲清明上河图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突破时间的束缚,将古代社会的场景和情感重新带回到现代。通过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歌词的传达,我们能够近距离触摸到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深入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多样性。
七、美学分为很多种,其中有绘画美学,书法美学,建筑美学等,对吗?
美学本身是一种哲学性质的学科。
美学涉及到的领域范围很广,但最终脱离不了与人的关系。美学主要以哲学美学和文学美学为主。文学美学主要研究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一般规律等知识。八、禅意美学与侘寂美学区别?
它是一种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通俗点来讲,就是说,看似破旧,却是美学的最高境界。
那么又是因为什么,让东方美学里的侘寂禅意在西方也如此风靡呢?正是因为侘寂居室塑造了一种洗尽铅华、禅意十足的空间,让居住者的身体与内心回归平静。将“侘寂”融入室内设计,禅意而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件事物都会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而这些被留下的东西是美好的。所谓余韵无穷。
九、免费下载清明上河图歌曲
清明上河图歌曲 - 免费下载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之一,以其精美细腻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而如今,你还可以通过免费下载清明上河图的歌曲,将这一古代名画带入你的生活中。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所绘的一幅卷轴画。它展现了北宋首都东京(今天的开封)城市的生活场景,描绘了当时的市井风情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整幅画面丰富多彩,人物、建筑、自然景观等细节栩栩如生,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喧嚣。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绘画作品,也是一幅历史文物,对于研究当时社会、风俗习惯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珍品。因此,许多人都对这幅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清明上河图歌曲
为了将清明上河图的精神内涵与音乐相结合,许多作曲家创作了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这些歌曲既有经典的古风音乐,也有现代的流行音乐,通过音乐的方式再现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情感。
1. 《清明上河图之江南绒花》
这是一首由李宗盛作词作曲的歌曲,以江南地区的绒花为题材,借用了清明上河图中丰富的建筑和自然景观元素,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江南风情。
2. 《清明上河图》
这首歌曲是由叶洛洛作词、袁力瑜作曲的一首古风曲子,以清明上河图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繁荣时期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春江花月夜》
虽然这首歌曲并非直接描绘清明上河图,但它同样以描绘江南风情为主题,与清明上河图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歌曲通过美丽的旋律和细腻的歌词,再现了江南春天的花朵、月光和浪漫氛围。
如何免费下载清明上河图歌曲?
现如今,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途径,让我们可以轻松获取到喜欢的音乐作品。要免费下载清明上河图歌曲,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 1. 音乐网站:许多音乐网站上都提供免费下载歌曲的服务。你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这些网站,并在搜索框中输入相关关键词,如“清明上河图歌曲免费下载”。网站通常会提供多种格式的下载链接,你可以选择适合你的格式进行下载。
- 2. 音乐应用:现如今有许多音乐应用提供了免费下载功能,你可以在应用商店中搜索相关的音乐应用,并下载安装到你的手机或电脑上。在应用中搜索“清明上河图歌曲”,即可找到并下载你喜欢的歌曲。
- 3. 平台资源:许多音乐平台上都有用户上传的音乐资源,你可以尝试在这些平台中找到你喜欢的清明上河图歌曲并进行下载。常见的音乐平台包括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法,免费下载清明上河图歌曲都是很方便的。通过欣赏这些歌曲,你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了解这幅古代名画的价值所在。
结语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细腻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而被世人所赞美。通过免费下载清明上河图的歌曲,我们可以将这幅千年古画与音乐相结合,进一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韵味与情感。希望你通过这些歌曲能够更好地领略到清明上河图的独特魅力。
十、宋代美学解析?
中国古代文艺王朝,非宋朝莫属。
作家偶像层出不穷: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陆游、黄庭坚;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哲学家大师二程、朱熹诞生;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小花大花纷纷争妍:李清照、花蕊夫人、李师师;最强画手张择端、王希孟、赵孟坚、范宽惊艳一笔流芳千年。更有文艺帝王宋徽宗、宋高宗,提倡全国上下搞文艺,强势发展国家美学,让当时的中国美学遥遥领先世界,在今天依旧让人大呼“高级”。
1/服
服装往往是思想的外化。宋朝时期,尽管政治上十分开放民生,但思想上受“程朱理”的禁锢,及统治者在对外问题上采取的妥协退避态度,宋服不再像盛唐时期艳丽奢华,而是以“简约大气”为主。如今颇受追捧的“宋制”服装,也能反映出宋代女装的拘谨与保守,色彩上以淡雅恬静为主,功能上更强调“遮掩”,是对大唐“狂野”着装风格的“急刹车”。
宋徽宗《听琴图》
剧中高度还原宋服制
2/画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以宋徽宗为首的“文艺骨干”,设立官方画院“翰林图画院”,网罗天下画师。两宋时期,涌现了大批画坛大家,其中以人物、山水、花鸟最为杰出。
宋画在唐画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方面它突破了以往以“王宫贵族生活”为绘画的题材的局限,诞生了众多描绘百姓劳动日常等反应现实生活内容的作品,在古代绘画史上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山水画在宋朝进一步发展,被誉为“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艺术成就”:时而博大如鸿,时而飘渺如仙;意境挥洒如行云,意随豪泼如流水。
范宽《溪山行旅图》
剧中屏风定情中出现的《山水屏风》
3/书
宋朝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是书法艺术的又一高峰。四大名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在书法与绘画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呈现出宋代“书画结合”的独特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四家是现代书法的开山鼻祖,具有极高的超然地位。
而对当代设计界来说,最富盛名的,应该当属一朝帝王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备受设计大师们的追捧。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剧中的“金错刀”书法
4/器
宋代是“士大夫”的黄金年代,伴随着文人阶层兴起的,还有他们所倡导的雅致生活方式:抚琴、调香、烹茶、观画、饮酒等等。这些不是宋朝文人们的原创,却由他们赋予了“雅”的内涵,成为了后世崇尚的生活典范,甚至构成了“新中式”生活美学的基因。
宋朝是一个歌颂“伤痕”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宋朝最昂贵的“时尚单品”:宋汝窑。它退去前朝华丽复杂的外衣,造型古朴,色泽清丽,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最难得的是,宋人欣赏它表面的如蝉翼纹般行细小开片,放大了这种瓷器“不完美之美”的“沧桑美学”,可以,这很宋代。
北宋汝窑莲花碗
剧中随处可见的瓷器
5/术
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都在宋朝获得了质的突破与完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宋朝的活字印刷,不仅极大地普及了知识、教育,降低了国民素质教育门槛;在艺术性方面,也取得了极高成就,在收藏界,素来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
剧中的活字印刷术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社会趋于安定。另一方面,两宋时期的中国,经历实力空前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宋代的“文艺”气质,便脱胎于这种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之中。历史的尘埃已经落定,我们只能从这些代表人类艺术顶峰的作品中,去细细回味当时的人文风骨。宋之美,万变不离其三:
特点1:逸
宋朝之逸,承自魏晋,崇尚飘逸、抒发内心情怀。魏晋时期,文人迎来了本性的大解放,宋代继承了洒脱不羁的文人情怀,加以规范,呈现出更“克制”的“逸”:超越、超逸,追求以有形来表达无形,以有限来想象无限,这一特点,在宋朝绘画中十分明显。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四画品”原则:“逸、神、妙、能”,将“逸”居首位,称“画之逸格,最难其俦”,从画中体现作者的审美与理想,与“有物”中探寻“无物”,是我们品鉴宋之美 的核心。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特点2: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嚣。”宋人的精神偶像,以唐“白居易”影响最大。白居易提出的“中隐”论,对宋人心态具有决定性影响。什么是“中隐”?是出世与入世之争,是有为与无为之争,强调看清内心清静的本质,而不拘泥于所立之处。因此,宋代的美学,更强调展现出事物本质,表达出作者的精神境界。
苏轼《寒食帖》
特点3:简
道家名言——大道至简:简单是高级形式的复杂,越高级的东西越是简单。这是宋之美三要义中最容易也最难做到的,因为大智方可大简。从前面提到的服、画、书、器、术,无一不体现着宋人“简”的追求。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宋朝,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美学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