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诗会的概述

2023-01-10 04:23:5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诗会的概述

继2008清明诗会、端午诗会、中秋诗会及2009春节诗会后,诗会的品牌影响力已日趋扩大,历届诗会总导演、中央新影副总编辑周亚平以诗人的敏锐捕捉了观众对现当代诗歌的心灵需求,整场诗会从诗歌的选择、演员的挑选,到影像风格的定位以及音乐编辑等各个环节都精心打造、别具匠心。

二、如何笑谈杜牧《清明诗》?

清明时节,阴雨连绵。唐代诗人 杜牧有首脍炙人口,深为历代人们所 喜爱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这首诗,只需改变几个标点,就可 以变成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后来又有人将其改为四言诗: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 指杏花村。宋代,词胜于诗,有人又将其改 为词: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肠人借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 花村。再后来,又有人仅改变几处标点, 就成一首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

三、杜牧是《清明》诗的作者吗?

  千百年来,此诗以其清秀生动而又意境真切的文字征服了后世,成为老幼皆知的小诗,至今还有很多酒馆店铺以“杏花村”命名。但是,一直以来却都有这样一个怀疑:杜牧真的是这首《清明》诗的作者吗?有很多人提出了异议。不少人怀疑这首诗根本不是杜牧所写。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是文伯伦先生。

  他认为《清明》诗的渊源十分可疑。杜牧的诗文集是《樊川文集》,共二十卷。这个文集是由杜甫的外甥裴延翰编次的,裴延翰在此文集的序中提到,杜牧在临终的时候说,“始少得恙,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可见,杜牧对自己可以传世的文章是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的。

  他对自己所有的文章经过严格的挑选,保留下的不过是平生所有诗歌创作的十之二三。后来,从晚唐时候起一直到北宋,人们一直反复地收集和编纂杜牧的诗歌刻本,但是都没有找到这首《清明》诗。可见,它是值得人怀疑的。收录这首《清明》诗的最早的文集是南宋时期刘克庄所编纂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这也是南宋刘克庄之前及之后唯一收录此诗的文集。

  但是人们认为这个选本有很多可疑的地方,而且历来评价也不高。既然这首诗在唐人和宋人的文集中都没有提及过,那么起码收录此诗的文集的作者刘克庄应该在自己的相关著作中有所记载。然而,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中提到过多次杜牧,也多次具体涉及到杜牧的作品,但是对这首《清明》诗却只字未提。

  相反,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中甚至认为杜牧的《樊川外集》、《樊 川别集》中混人了一些不是杜牧所写的诗歌,而且认为杜了803-852),字牧之,杜佑孙,牧有很多诗歌已经散佚。既然刘克庄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那么他一定会对杜牧的诗歌多加留意,如果发现有新的杜牧r樊名的诗人,诗作明丽隽诗,又怎么可能不在自己的文集中有所描述?此外,这首诗的风格与杜牧的一贯风格不一致。

  杜牧向来以为诗歌创作“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又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设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这些话在他的《答庄充书》、《献诗启》中有明确的记载,明确表达了杜牧的创作态度。并且杜牧其人才气纵横,抱负远大,平生所研究的是“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

  综观杜牧的诗文创作,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历代文学评论家论及杜牧的诗风的时候,也都一致认为其诗“豪而艳,宕而丽”。“豪”是指感慨淋漓,挺拔警焊;“宕”是指情韵悠长,清新多变。而《清明》诗显然是与他的写作风格不相一致的。

  这显然不是《清明》诗的诗风。有人则坚持认为杜牧是此诗的作者,持这种看法的人通常是引用《江南通志》的记载。在此通志中记载说,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曾写过“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而杏花村就在池州的城西不远处,据说城的附近还有一个名为“杜湖”的湖泊。

  但是认为此诗作者非杜牧的人则反驳说,很多地方通志中的记载往往有“攀龙附凤”之嫌,他们喜欢引人著名人物以增加本地的文采,这在历史上不乏例证。《江南通志》也不例外,所以尽管它言之凿凿,却不能成为杜牧是《清明》诗作者的证据。可是为什么后世会将此诗看作是杜牧的作品呢?如果不是杜牧所作,又是出自谁之手呢?这又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猜测这首诗可能是南宋人所作,因为不仅诗风近似南宋,而且“雨纷纷”和“欲断魂”之句可能是用来表示时人国破家亡的凄凉心境。至于它的流传,文伯伦认为可能是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刘克庄编纂的《千家诗》较为粗糙,很多作品都没有署上作者的姓名,因此就出现混乱姓名的情况。

  而杜牧的很多怀古诗在当时颇得人心,又曾经长期在江南做刺史,所以有人就将此诗假托在杜牧的名下了。又由于这首诗的通俗清秀,以及思想感情上与很多人达成了共鸣,可谓是妇孺皆知,杜牧也就成为人们心目中此诗的作者。杜牧到底是不是《清明》诗的作者?这位风流俊秀的江南才俊,留下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著名咏史诗,也留下了这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清明》诗之谜。

  这有待于今人的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