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唐杜牧讲解?

2024-07-13 16:11:1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唐杜牧讲解?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二、清明唐杜牧古诗里有哪些多音字?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多音字有:行,处。 行 xíng 行动 háng 银行 处 chǔ 处理 chù 好处。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三、清明唐诗杜牧的意思

清明唐诗杜牧的意思

清明唐诗杜牧的意思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它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4月5日举行,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去祭拜已故的亲人,献上鲜花和食物,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一首诗歌是广泛流传的,那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杜牧的诗歌承载了深邃的意境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意境深远、文字优美著称。在《清明》这首诗中,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写作手法,将清明节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每个字都充满了对生命和逝去的思考,给人一种深深的冥想之感。以下是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部分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四句诗以清明节时的雨水纷飞为背景,将行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行人感到无助和迷茫,借问酒家的地点,而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这里杜牧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以表达逝者已去世的无奈和对生死的思索。

《清明》诗歌的意义和影响

杜牧的《清明》以独特的诗意和深沉的意境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首诗凭借其清新、悠远和含蓄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此诗反映了杜牧对生命短暂的认识和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使人们在清明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容易逝去的美好。

此外,《清明》这首诗歌也给后来的文学创作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它鼓励了许多诗人和文学家致力于表现生死与哲理的创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篇章。这首诗歌也成为了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深深地烙印在中国文学史上。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演变

在中国,清明节的传统习俗非常丰富多彩。除了扫墓祭祖之外,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踏青郊游,欣赏自然的美景,纳福祈福。同时,一些地方还会举办一些特色民俗活动,如插柳、踏青、踏春等,吸引着许多游客前往参观和体验。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一些传统的清明节习俗也在逐渐演变。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亲自扫墓祭拜,而是选择线上祭祀,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此外,一些人还会借助节日假期进行旅行和休闲,以放松心情,寻找内心的宁静。

清明节的深刻意义

清明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意义。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关爱亲人,弘扬尊老敬祖的传统美德。同时,清明节也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生死的无常,从而更加珍惜和感恩每一天的美好时光。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怀念逝去的亲人,感念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同时,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关爱自己的亲人,与家人团聚、相互关怀,共同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清明节。

四、杜牧金谷园古诗译文

杜牧金谷园古诗译文

金谷园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古诗之一,描绘了园中的美景和诗人沉思的心境。以下是我为您翻译的杜牧金谷园古诗译文:

园中枇杷树,今年怀古人。 椭圆形的叶子,绿意盎然,挂满了成熟的枇杷果实。我在金谷园低头观赏着这些树木,突然回想起了过去的岁月,怀念那些已经离去的先贤。

古人有言满抱者,当时见者无。 古人曾经说过,金谷园里的枇杷树结满了果实,一树之中几乎攀抱不住。可是当时在场的观者却没有人看到过这样的壮观景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看着满树的花朵一片片凋落,我感到无可奈何。仿佛这让我回忆起以前的情景,每年都会有燕子归来的季节,让人感到熟悉又温暖。

小园香径绕红莲,宁论旧迹动心肝。 在金谷园的小径上,香气弥漫,绕着盛开的红莲。与其纷扰于那些古迹的兴奋,不如安静地游走在这样的美景之中。

千载似今夜,不畏夜深寒。 千年过去了,就像今晚一样。我并不害怕黑夜的深沉和严寒,可以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刻。

杜牧的金谷园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园中枇杷树、花朵和小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在诗中,诗人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园中满载果实的枇杷树,这让他回忆起了过去的时光和那些离世的先贤。接着,他描述了满园花落的情景,表达了他面对生活变化无常的无奈与感慨。与此同时,他也提到了金谷园中绕着红莲盛开的小径,强调了宁静与美的重要性。

在这首诗中,杜牧运用了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给人以深远的思考。通过描绘金谷园的景象和抒发自己的感受,诗人将我们带入了他内心的世界,并引起了读者对人生、自然、岁月流转等问题的思考。

正因为如此,杜牧的金谷园古诗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推崇。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作品,更是一幅让人有所思考和反思的画卷。

金谷园古诗译文原文:

园中枇杷树,今年怀古人。 古人有言满抱者,当时见者无。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绕红莲,宁论旧迹动心肝。 千载似今夜,不畏夜深寒。

五、菊花明唐寅古诗,注音?

  《菊花》拼音版注音:

  gù yuán sān jìng tǔ yōu cóng , yī yè xuán shuāng zhuì bì kōng 。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duō shǎo tiān yá wèi guī kè , jìn jiè lí luò kàn qiū fēng 。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菊花》翻译:

  老旧园子里的小路旁已经长出了幽幽的花丛,一夜之间清露从天空坠下落在花上。

  有多少远在他方为客的未归人啊,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色。

  《菊花》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后两句是诗人的托物起行,以菊花自比。颈联写到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估计诗人自己也在内吧,尾联写尽借篱落看秋风,篱落是指篱笆,记的范成大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篱落,“日长篱落无人问”。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从这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六、题画明唐寅古诗的意思?

诗意:这首诗写秋天傍晚的湖山景色,把自然景物和人物、形态、光线、色彩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境界,使人感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也平易明白,自然晓畅。

出自:唐寅《题画诗》

原文:

系水接天三万顷,晚山连树一千重。

呼他小艇过湖去,卧看斜阳江上峰。

译文:

秋天的湖水连接着辽阔的天空好像没有边际,傍晚的山峰和树木重重叠叠层次无穷。

呼唤远处的小船送我到湖的对岸去,躺卧在船头凝望着斜阳笼罩下的江水和山峰。

赏析

这首诗写秋天傍晚的湖山景色。诗的第一句写湖。其中秋水连天写水天相连,“三万顷”极写湖面的广阔,描绘了一片浩渺无边的景象,给人以湖光满眼之感。这是近景。

第二句写山。其中“晚山连树”写山上树木苍翠,“一千重”极写山峰的众多,写出了一种重峦叠嶂的景色,这是远景。

第三句承接第一句写湖,但不再写湖水,而是在广阔的潮面上又添上了一只小艇,并且用“呼”写人物的活动,用“过”写小艇的活动,是动态。

第四句承接第二句写山,但不再写山峰的众多,而是给山峰抹上了斜阳的光线和色彩,与第二句的“晚”

字相呼应,但却更加具体形象。

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景,第三句插以动景,便觉活跃动宕。前两句纯写自然景物,后两句用“呼”、“过”、“卧看”插以人物的活动,就富有变化。

前三句写景物的形态,第四句写斜阳的光线和色彩;便使人感到十分鲜明。作品把近景和远景、静景和动景、自然景物和人物、形态和光线色彩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美妙的塘界,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的前两有和后两句互相对应,但内容又不重复,在结构上别具匠心。诗的语言平易明白,自然晓畅。

七、乞巧杜牧古诗?

一、古诗原文

《七夕》

作者: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二、白话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七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八、出行杜牧古诗?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秋月杜牧古诗?

秋月古诗作者不是杜牧,是朱熹

秋月 宋·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十、华清池杜牧古诗?

题主可能记忆有误,应该是《过华清宫》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同题的诗有两首:

《过华清宫二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二首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