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来历是怎么样?
一、清明的来历是怎么样?
在中国的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二、清明的来历和风俗?
2021年4月4日 黄历查询 - 翻黄历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三、清明是怎么来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清明的主要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插柳等。
四、清明的来历?
清明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称为“寒食节”,是祭祖和扫墓的传统日子,后来定为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重要的节气。
五、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和饮食是怎样的?
现代的清明节其实最早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跟谷雨、芒种同类。后来因为清明节气在寒食节(三天)的最后一天,人们渐渐把寒食节一些节俗放在清明这天举行,随着时间推移,清明就承载了更多寒食节的节俗,寒食节也渐渐被人们遗忘。
关于寒食节禁火吃冷食的习俗来源一则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为权利倾轧,流亡国外数十载,护卫里有一位叫做介子推的公子,一路忠心护驾,在食物匮乏时,介子推亲自挖了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待重耳归国登基,成为历史上的晋文公后,论功行赏时,介子推却带着自己的母亲避入了深山。晋文让人放火烧山,想将介子推逼下山,结果介子推和母亲宁愿被烧死,都不肯下山。等大火过后,晋文公发现了他二人尸体,悲痛不已,下令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规定当天禁火,只能吃冷食。
撇开故事不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寒食节(包括清明节期间)大家都吃什么。
1、青粳饭
《岁时广记》记载“青粳饭”:“杨桐叶、细冬青,林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熙朝乐事》记载:“清明僧道采杨桐叶染饭,谓之‘青粳饭’。”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
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青粳饭古今的制法也不一。明代青精饭的做法是先将米蒸熟、晒干,再浸乌饭树叶汁,复蒸复晒9次,所谓“九蒸九曝”,成品米粒坚硬,可久贮远携,用沸水泡食。
现代做法:初夏采乌饭树叶洗净,舂烂加少许浸泡,待米呈墨绿色捞出略晾;再将青汁入锅煮沸,投米下锅煮饭,熟后饭色青绿,气味清香。
2、饧大麦粥
《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饧大麦粥是唐代十分风行寒食节食品,又名“干粥”、“麦糕”。制作方法:用大麦或粳稻米磨成浆,煮成粥状,渗以少量杏仁浆使之成为类似豆腐的形状,待冷凝后即可切成块状、片状,吃时浇上甜饧(麦牙糖),即可食用。
3、青团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每逢清明,江南仍旧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吴门竹枝词》诗云:“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祭祀祖先的画面。所谓“百五”即最初规定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是寒食节。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青团的做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现代做青团,大多用艾草或者鼠曲草,捣成汁和面,然后包上豆沙、枣泥、咸蛋黄等馅料,蒸熟。
4、清明果
因为南方少种麦,多以糯粉糯米作节食,如浙江临安,采嫩莲伴以糯粉做成清明狗,一家有几人就做几只,挂起来留到立夏,然后烧在饭中,亦是每人吃一只。俗语:“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
5、清明螺
清明螺即田螺、螺蛳,清明前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
六、清明节来历是?
清明节最早可追溯于上古时期,与春祭结合在一起。古人认为在清明那一天,生气旺盛,万物复苏、春和景明,正是举办春祭的最好时机,所谓春祭,就是在春天祭祀先祖。之所以选择春天,是因为除了要表达对祖先的哀思外,还要祈求祖先在新年伊始开春季节,保佑子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虽然在上古时期就有了清明节的雏形,但那时候人们并没有把清明当成一个固定的节日,进行春祭的日期也没有具体到某一天。直到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立寒食节,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每年清明节日期才算固定下来。
自晋文公设立寒食节和清明节后,后世直到唐朝,人们都以寒食节为重,清明节只是附带。寒食节最开始只是禁烟火,吃冷食,但随着历史发展,寒食节也被赋予了‘祭祀’的内涵,因此寒食和清明有了重合叠加之处。
等到了唐朝,寒食和清明就被连在了一起。唐朝多个皇帝都曾专门下达过寒食和清明连在一起过的旨意,比如唐玄宗‘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还有唐代宗‘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随着唐朝皇室的推广,清明节渐渐拥有与寒食节一样的地位,唐朝文人墨客也开始围绕着清明节创造,‘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清明佳作。
七、清明斗的来历?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扫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从唐朝开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这种仪式,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墓是极为重要的祭奠仪式。
扩展资料: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文中记述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八、清明会的来历?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形成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清明节气特点与祖先信仰、祭祀文化衍化成清明祭祖节日,清明祭祖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九、旱清明的来历?
1、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颇为浓重的传统节日
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三大鬼节之一。
关于清明的起因主流说法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
中第二位霸主晋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为纪念
曾割下自己的肉用来救活他的介子推所特设定下来。
2、当然关于清明还有着别一种较为次要的说法
这一说法跟节气有关,众所周知在我国有二十四节
气,这二十四节气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
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
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而这清明就是当中
最为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这八节分别是:上元、清
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一般是
在公历4月号前后。因为它的节气较长,有10日前8日
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
,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
节。
十、清明的来历简短?
清明节的来历,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