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明军意思?

2024-06-24 23:56: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明军意思?

明朝军事指中国明朝时期的军队事务,古称军务,是明朝的国防、武装力量有关的学问及事务的总称。

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属于征兵形式。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正统时期开始使用募兵制度,开始和卫所制并存。

明朝军工业极其发达,神机营5000人的士兵中就装备有霹雳炮一千挺,鸟枪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门,除此之外明军还有鬼头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装备。跟宋朝不一样,明朝在每代皇帝执政期间,都会发生大规模战事,所以明朝的军工业为了应付战争所生产出来的武器数量是十分可观的。

同义词明军(明朝军队的简称)一般指明朝军事

二、明军铠甲重量?

明军步卒青甲的重量数据: 问用土坏灰刷、四月之间、操军十日、一队之中、尝少数人、马军可以调用、步卒疲弊不堪、明甲可以御敌、青甲不能遮体、军马器械大率类此。

端肃公于军器琐务留心如此其甲中不掩心下不遮脐、袖口太宽。又多压肩不掩心则不能遮矢。袖宽压肩。则不能开弓。且重二十四五斤。而甲叶不坚军士岂能披之而盔又平常甲面布多蓝色。不足盛军容。而振军威。临敌诚为误事。

○弘治九年、令甲面、用厚密青白绵布。钉甲、用火漆小丁 12 ○又定、青布铁甲、每副、用铁四十斤八两。

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大明会典) 总共重约14.32kg

三、清明歌如何评价?

①《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写清明春雨的所见。

清明节是唐代的大节日,阖家团聚或祭祀扫墓、郊外踏青。

③诗人独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

④又逢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使得人心中凄凉和惆怅。

⑤诗人借问酒家排解愁苦,引出全文精彩牧童的回答。

⑥全诗运用由高至低,逐渐上升,高潮顶点在最后的手法。

四、清明中明的意思?

明指的是景明,故而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一天被称为清明。跟这一天的天气和景象也是有很大的关系,清明节也是由此而来。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五、明军常用冷兵器?

明代军队虽然装备大量火器,但军中仍装备许多长柄的大刀,主要用来砍马。公元1467年(成化三年)令:原造长枪的,每三枪改造磨扎大砍刀一把。公元1500年(弘治十三年)令:各司府造斩马大刀9,400把,解交兵部备用。腰刀也是明军主要短兵器。茅元仪(明代人)在《武备志》中说:宋朝通用的八种军刀,今所用惟四种。“即长刀、短刀、钩镰刀、偃月刀。后一种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也。

 “腰刀”一词最早见于记载北朝史事的(魏书·傅竖眼传),系指佩挂于腰间之刀,也即佩刀。但在宋代以前,这个名称很少见使用。及至明代,腰刀之称开始流行起来,到明代晚期和清代,就非常盛行了。明清腰刀,一般长约一米,装有椭圆形护格,刀体较窄。刀身微弧,两面有血槽,锋端尖利,柄首无圆环,以劈砍为主,也可刺击。这种刀型,当是唐代横刀的自然发展。传世有一件明代名将戚继光的腰刀,打造精良,刀身銮刻“登州戚氏”(戚家世袭登州卫指挥全事),是非常典型的制品。

 明清时期,腰刀是最主要的短柄武器。戚继光在所着(练兵实纪杂集)中指出,马、步兵皆需配备腰刀。这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也有反映。如第三回写史大郎夜走华阴县:“史进和三个头领,全身披挂,枪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扎起……大开了庄门,呐声喊,杀将出来”—这是步卒;第十二回写青面兽杨志北京城比武,他“去后厅取来衣甲穿了,拴束罢,带了头盔、弓箭、腰刀,手拿长枪上马,从厅后跑将出来”—这是骑兵。同书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六、清军消灭多少明军?

明朝之亡,有的说是农民军搞残明朝才让清军有了可乘之机,也有人说是清军干翻了明朝军队才给民军横行无忌发挥的空间。总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只要简单搞清楚明清交锋大概记录中,明军损失多少士兵将领就能搞明白了。这里我们按时间循序来看就懂了。先说发生于1618年抚顺战役:此战明抚顺守军及援军被歼灭,根据据后金统结果是,杀包括明总兵,副将,参,游,千,把总等在内的官员五十多人,士兵损失近万人。

同年的清河战役:明将邹储贤部"全军万人皆没"。而到了1619年的萨尔浒战役:根据明军自己的统计,被清军干掉的文武将吏310余人,士兵45870多人。同年的开原战役中:明开原守城将士全部阵亡。 之后的铁岭战役中:包括援军,守城将领在内的明军战死于城内外死者上万。到了1621年辽沈战役:沈阳一战明军损失7万多人,这其中战死者将领有总兵5人,副将3人,参将7人在内的132名将领被杀。之后1622年的广宁战役中:不算投降的明军,被杀者33000人。

到了1625年旅顺战,旅顺城陷,守将和士兵被杀1000多人。而1626年的宁远战役虽然后金吃了大亏,但觉华岛上明军7000多战死。之后的1629年, 清军第一次入关:明军大将满桂被杀,袁崇焕被杀 。1631年大凌河战役中杀明军副将张吉甫,满库,王之敬。1633年旅顺战役:旅顺城陷,总兵黄龙自杀。1637年 皮岛战役:明军被杀万余。1638年清军第四次入关:杀上将100多人,而且还不包含被生擒的。

而发生于1641年跨度较长的松锦之战中:

除主将洪承畴被俘外。明军被杀将领士兵共计53783人。而1642年清军第五次入关中共计击杀包括5名总兵在内的将领28人,士兵不计其数。如果我们光从这个数据上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明军后期实力越来越差,差到连民军都搞定不了了,这里面清军的功劳确实是最大的。

因为我们如果仅仅算到沈阳战役,清军就给明军造成了442员将领的损失。而一名优秀的将领和士兵,除了先天条件好的之外,那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教出来的,而在和清军交战中,清军干掉那么多明军将领和士兵,给明军造成了"将才竭矣"的感觉。那清军不是灭明主力那谁是灭明主力呢?毕竟民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处于被明军殴打的地位,整天就是这里打家劫舍一下就跑路的主,能给明军造成多大损失呢?当然了牵制的功劳也还是有的,但也就仅此而已罢了。

七、明末还有多少明军?

明朝后期军队建设有所加强,万历中期达到90万,但分布比较集中,京师周围30万,辽东20万,山西、河南北部、安徽北部共约20万,其余全国分布。崇祯年间部队数量下降至80万,但战斗力大大提高,尤其是辽东军团和京师军团。由于明朝气数已尽,君臣互不信任,阉党、权臣互相掣肘,最终战斗力最强的辽东军团总指挥袁崇焕被皇帝赐死,京师军团主力吴三桂不得不去山海关补缺。

明朝灭亡时,尚有明军50万,30万随吴三桂投降女真,20万被闯王收编后暗中杀害。

八、酒徒明小说评价?

小说涉及到历史军事,是一部穿越神作,不过作者多民主的理解肤浅了一点

九、评价胡汉明?

卓越的工程师,1934年1月出生,江苏南通人。195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给排水专业。现任昆明市自来水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给排水学会理事。1956年《以树枝网法进行环形管网计算》在同济大学科学报告会上获优秀奖状。 1966年在国内首先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肋形大板设计施工了昙华寺和虹山两座5000吨清水池。

十、南部军的影片评价?

是的。 《南部军》并没有把游击队员处理成“英雄人物”,只是在描写“共产主义”和游击队员时更加注重人性,并带有肯定的态度,这在韩国电影史上还是前无古人的。 尽管如此,以当代知识分子的观点看待,影片中对游击队员的刻画过分偏重于个人倾向,给民众以非主体形象化的感觉而受到批判。1987年6月后,韩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部军》这样曾经被看做敏感的题材也渐渐重见天日。经过社会变革洗礼的一代知识分子成长起来,而其中的郑智泳成为当时韩国电影界的代表人物,并首次拍摄了这部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电影作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