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清明节 > 正文

清明上河图歌曲历史背景?

2024-05-18 11:51:3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清明上河图歌曲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张择端在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当时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二、《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三、作者简介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

二、杜牧清明背景?

杜牧《清明》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继承的地方。

三、清明歌曲句子?

、渐渐,进入高潮,原本欢快、柔和抒情的曲调突然间随着左手流畅的伴奏中显得非常激昂。

2、一个人的日子,一个人的音乐,静静的去听这个世界刚刚消失的一切。

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4、晚上8时,音乐喷泉开始了。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各组喷泉争奇斗艳,纷纷向人们展现美丽的风姿。

5、音乐可以使我们放松心情,让浮躁的心沉静,让悲伤的心快乐。体验音乐,可以使我们体味生命的气息,感受生活的多彩。

6、谢谢你们,让我在有朋友的地方睡着,有音乐的地方醒来。——陈信宏

7、音乐是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它陪我一直慢慢地走到现在。——陈信宏

8、走过石桥,你会看见一座喷泉,名叫蝴蝶喷泉。蝴蝶喷泉是一座音乐喷泉。喷泉的水柱随着音乐的韵律变化而起伏,美极了!

9、古典音乐,音乐的另一杰作,“杰作”,也许在人们看来,根本就是——烂。我却不这么认为。古典音乐的好处——让我们了解历史。

10、有一梦便造多一梦,直到死别都不觉任何阵痛,趁冲动能换到感动,这愉快黑洞苏醒以后谁亦会扑空。

11、音乐是没有界限的,它会使人与人之间不必有太多的语言沟通。音乐让我更加坚强、变得成熟,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12、宛如“又绿江南岸”的春风,悄声无息;又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无声。

13、音乐不仅仅只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也是受人们欢迎的一个种类。就让我们敞开心思来谈谈这两种音乐的含义。

14、奏鸣曲那欢快的节奏使得她沉浸在那音乐当中,并试图用自己那跳跃的手指弹奏触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15、多么美妙的符号,很单纯的声音,但听后让人舒服,音乐五彩缤纷花花绿绿,呈现自然微妙的旋律,宛如孩子的古灵精怪。

16、听着音乐,我会静下心来,细细的感受这曲子的神奇旋律。有时,还禁不住欢快地跳着、舞着,心好像也飞起来了。

17、我在拼什么,在意什么最多,为了什么又累又寂寞,不怕别人误会了,就怕最在乎的人,也不想懂。

18、精巧可爱的钢琴小曲彷佛从古董音响娓娓流泄,音符虽然简单,但是悠远脱俗的意境却远远超越一般通俗音乐,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四、清明的写作背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五、清明古诗的背景?

背景是:

唐代安史之乱 ,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六、好听的清明歌曲?

有很多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祖先和缅怀先人的节日,因此有很多清明主题的歌曲。这些歌曲往往旋律悠扬、情感饱满,可以让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更好地表达思念之情。比较著名的清明歌曲有《二泉映月》、《梅花三弄》等,这些传统的古乐器演奏曲目往往流传至今。此外,现代的清明歌曲也不少,“清明上河图”、“春风十里”等网络歌曲也以清明节为主题,传达出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追思之情。无论是传统或是现代,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内涵,值得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用心聆听。

七、清明故宫历史背景?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

北京故宫的外廷以三大殿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

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叠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八、清明的写作背景,杜牧?

写作背景: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诗人杜牧向别人询问,附近哪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九、歌曲故事背景?

创作背景的意思,就作者写这篇文章、这首歌曲时候,文章或者歌曲叙述的故事的社会背景与故事背景。

歌曲《为了谁》的创作背景一一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解放军用自己的身躯抵挡在洪水面前,让国民为之感动。歌曲《为了谁》的创作,就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祖海希望用这种独特的方式, 向救灾英雄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崇敬 。

十、if歌曲创作背景?

《if》由丁可演唱,Mouson作曲,丁可作词,收录在专辑《Island》。

一首歌词简单的曲子唱得深情入骨,感觉像一段旋律听着听着就慢慢沉到心底去。灵魂级的吟唱,善于用最简约的词曲表达最丰富的情感,难能可贵的是比真正的女嗓更有味道,古典、后摇、梦幻交错的黑白情怀。

丁可并不刻意去迎合大众,他把自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都放到了身后,让有心人去听。从台前转到幕后并非是一般人愿意去做的事。他却活得很明白。

他对于自己的定位和目标都很清晰。比如《踏血寻梅》正好是在他的音乐往一个新的探索方向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契机。他便把他想表达和尝试的配器和形式,去做了运用。很少在音乐节上露面,而是静下来为喜爱的电影做一些配乐的工作。

他完全具备创作大众歌曲的能力,只是他更愿意去做自己的音乐,哪怕小众,他曾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曲高和寡的,做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实现,所以这个过程我必须愉悦和满足,至于大众怎么看这不是我考虑的也不是我能控制的。”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