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文化风俗?
一、莆田文化风俗?
莆田文化习俗可多了,第一,妈祖文化习俗,拜妈祖是一大特色,其次,过年元宵习俗,莆田人过两个年,大年三十初一过一回,初四初五再过一回,因为四百多年前的一次倭寇入侵。莆田的元宵节从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三十结束,
二、莆田的风俗?
1、过年习俗
莆田过年有扫巡的习俗,每年的的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家家户户会将家里的家具、器皿全部搬到室外进行刷洗,将灰尘清除,然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再将室内的地面、墙面、天花板清扫干净,最后将家具搬回家中。
2、饮食习俗
莆田有着冬至汤圆端午面的说法,所以在冬至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利用漫漫长夜做汤圆、吃汤圆,有着团圆的寓意,而且在端午节当天,则会下一碗面条食用。另外莆田有吃线面长一岁的民谚,因此在大年初一会吃一碗线面。
3、元宵习俗
莆田地区的元宵节是全国庆祝时间最长的节日,从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二十九才会结束,而且在元宵节中,莆田人民会举办各种各样闹元宵的活动,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三、莆田出游风俗?
出游的日子是要到庙里掷“圣杯”,看菩萨同意哪一天,而且每个村子的日子也不一样。参加出游的人,穿上特有的服饰,要求其吃素。
出游的队伍有开道的锣鼓,举旗的、镲队、踩高跷、扫地,扮演各种角色,还有牵马的,菩萨一般在队伍后面,最后面的是跟香的。我也参加过。
沿街的都会摆上贡品,菩萨游到时,烧稻草、燃放烟花爆竹,还有菩萨“挂豆”。热闹非凡。
四、莆田正月十六风俗?
本来农历十六是“做牙”的日子,但“头牙”从二月初二开始,所以正月十六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倒是不少村在这一天闹元宵。莆田的闹元宵跟全国各地不太一样,各村各社日期各不相同,最早在正月初六,最晚的跑到二月初二去了
五、莆田定亲风俗步骤?
送庚帖
男女双方如果同意亲事,就通过媒人互送年庚八字。男方把女方的庚帖放在灶头箸笼里,经过三日三夜,若家里没发生什么事故,就认为此女能服家。尔后,双方各请算命先生推算合婚,看看男女俩有无冲克、合婚的吉凶等等。
订聘
断过“八字”合婚后,如双方满意,就由媒人从中商定聘金、嫁妆,再择吉日订聘,俗称和定、办定。男家选定“双日”,请亲戚中认为命运好的妇女6-8人,身着红衫,带礼物,把聘金的一部分和一些金银首饰,送到女家,把戒指、手镯套在姑娘手上,把项链、或金银锁挂在姑娘的脖子上,俗称“挂月豆 ”。女家放鞭炮,把糕饼果品分赠亲人、邻居,表示女儿已许配于人。然后置办点心酒菜招待男家客人,并每人一封红包
定日
俗称“请日子单”。男方请择日馆择选结婚佳期,以红帖转告女方,女方回以允期红帖。之后,男女双方根据议定的婚期,各自择日为未来的新郎、新娘“裁衣”
六、莆田有几个风俗?
好多个风俗,如正月初二不能走亲访友。正月初四再围炉,初五早吃线面的过大年风俗。
出嫁女儿逢端午,中秋和腊月双日回娘家送礼风俗。但凡农历节日,如端午,乞巧节,中元节等节日,已婚妇女必须要穿红衣服(寡妇除外)。出嫁女儿不能回娘家分家产。
七、莆田辞年风俗?
三十暝是莆田人对除夕的俗称。这一天的子时要举行祭天地的仪式,俗称“辞年”。许老先生全家给供桌系上金线绣花的桌帷,摆上“糕粿六斋”。老先生的妻子代表全家人拈香拜天地,感谢上天的仁慈、馈赠与呵护,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叩首,烧贡银,放鞭炮,礼成。
除夕一到,就意味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人们会在家门前或阳台上摆好供桌,祭谢天地,辞别旧岁。
八、莆田的节日风俗?
莆田过春节的习俗:
1、扫巡
莆田人在年前都会给房子来个大扫除,莆仙话叫做“扫巡”,“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扫巡通常选在腊月初十至二十之中的某一个晴天,预示把旧一年里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喜迎春节。
2、贴春联
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
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3、廿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也是行善积德的日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也要注意不能跟人讨债,被讨债的人会觉得很晦气,会跟你生气。
这一天也不能与人发生冲突,必须和和气气过完这一天,不然来年会很衰。很多城隍庙也会在庙内给穷人发放食物。
4、置办年货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做红团、炸荔枝肉、买年货等等。炸豆腐是莆田人过年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
为了保存时间更长一些,通常在出锅后在上面撒盐。而红团则是莆田人逢年过节必做的拜拜贡品,红通通的颜色喻示红红火火,圆圆的形状喻示团团圆圆。
九、清明节风俗文化?
1、清明节有独特的风俗文化。2、因为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是用于祭奠祖先和先贤,表达对过去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所以一些特定的风俗文化就形成了,比如扫墓、上坟、悬挂柳枝、涂挂墓碑等等。这些风俗文化象征着人们对已故亲人和祖先的纪念和思念。3、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清明节的风俗文化已经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些地方会组织户外活动、文艺演出等,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有些新的文化形式正在逐渐兴起,比如网络祭祖等,反映出人们对于清明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视。
十、福建清明节风俗?
1、扫墓祭祖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祖和祭奠已故先贤,闽台等地有俗语为:“清明不回家无祖”,所以即使是远赴外地的人都要赶回家过节、扫墓。清明节前后十天是闽南民间扫墓祭祖的日子,《厦门志》记载:“清明,各祭其先。前后十日。墓祭挂纸帛于墓上。妇人亦出郊展墓踏青,采新麦簪之。”2、插杜鹃花《泉州府志》称,泉俗清明“插杜鹃花”,此为古代插柳习俗演变而来。古人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是为了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淋淋;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也有将柳条制成柳圈,戴在头上,古谚有“清明不戴柳,生来变黄狗”